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建筑史上,色泽鲜艳的琉璃占有重要位置,各种宫殿、寺庙、楼塔等都有它的身影。山西的琉璃烧制技艺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顶峰,而苏氏琉璃则是山西三大琉璃世家之一,早在1522年就有历史记载。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太原传统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苏氏琉璃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没有因发展的坎坷而萎缩,历经数百年风雨传承不衰,为琉璃技艺的恢复和发展作  相似文献   

2.
正出于对琉璃技艺传承的责任以及看到琉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苏永军忍痛割爱,放下他从事了十几年且做得顺风顺水的运输事业,向葛原生学习静寂了多年的苏氏琉璃制作技艺,短短几年,他的手艺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对于琉璃的制作技艺,苏永军可谓是驾轻就熟。破解神秘孔雀蓝釉苏永军是个不做则已,一做非得一鸣惊人的人。几年时间里,他针对琉璃瓦在使用中掉釉的问  相似文献   

3.
正"苏家烧制出来的琉璃,黄是饱黄的,绿是翠绿的。只有马庄的原料才能做出这样的琉璃。"自明、清以来,苏姓琉璃世家就在太原市迎泽区马庄山头村这片具备优质坩土原料的热土上,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作品,为山西琉璃的传承与发展成就了不朽的业绩。山西琉璃:碧瓦辉煌几多时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山西琉璃在历史上多用于宫殿、陵园、寺庙、宝塔等建筑上,故宫、天安门屋顶上的黄瓦是琉璃做的,大同的九龙壁是琉璃做的,著名的唐三彩也是琉璃制品。近年来,苏氏琉璃大胆转型,由专门生产琉璃建筑材料转向制作琉璃牌匾、琉璃文房用品等文化产品。在苏永军的琉璃工作室,随处可以见他和师傅葛原生研发的孔雀蓝、宫廷黄以及各色清新典雅的琉璃牌匾作品。  相似文献   

5.
正在苏家不大的院落里,苏永军遵循古法,用最传统的技艺将石头和泥土变成色泽鲜艳的琉璃。采回来的矿石要磨得比面粉还细,再按特殊比例调配形成不同颜色,这是苏家数百年历代匠人的经验结晶。"我在外地琉璃厂考察时,提及用醋和面粉调颜色曾被同行嘲笑,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而且效果也更好。"苏永军表示,用化学试剂染  相似文献   

6.
雪飞 《科学之友》2013,(7):28-29
"六味斋"这个名字,在太原乃至山西,可以说是人尽皆知。适逢本期"传承"向广大读者介绍六味斋酱肉、六味斋酱肘花等产品的传统制作技艺,记者有幸走进六味斋,采访了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的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传人)、六味斋的总工艺师宋银如先生。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琉璃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在历史的起初,厚重的青铜、华丽的景泰蓝、质感的陶瓷遮掩了琉璃的光彩和清灵,但是琉璃的华彩却逃不过中国工匠的眼睛。无论是紫禁城金銮殿一角富丽堂皇的琉璃砖,还是皇帝御用书桌前端放的琉璃半卧侍女像,都非常华美精致,而位于晋中市的介休琉璃更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为中国琉璃增加了一抹别样的颜色。2008年3月,琉璃烧制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8.
<正>孔雀蓝琉璃是我国古建筑上一种名贵的传统建筑材料,其釉色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为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为孔雀蓝。这种美丽的色釉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在刘开宝破解这一技艺之前,这种古老的琉璃釉配方已失传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9.
汪萌 《科学之友》2013,(7):18-20
六味斋,对于太原人而言,可谓妇孺皆知。作为六味斋的忠实顾客,小编我对"六味斋"很熟悉,也感到很亲切,但当准备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在杂志上时,又有点陌生——因为作为一名顾客、一名消费者,我不了解其制作过程,也不知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酱肉制作技艺之妙处。带着种种好奇和诸多疑问,我和同事多次走进了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六味斋"),并采访了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的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传人)、六味斋的总工艺师宋银如先生。通过这些,我们了解了六味斋的悠久历史、成长历程和独到技艺。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享受六味斋给我们呈现的这场盛宴。  相似文献   

10.
正交城云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米鸿德16岁随父米承祖学习传统云香、线香手工制作技艺,经过几十年努力学习,在严父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下,掌握了云香制作技艺的精髓,灯火相传,子承父业,并创建了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在生产实践中,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提高工艺质量,逐渐脱离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努力。在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的征途中,米鸿德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失传数百年的拨金漆画技艺重现于美术类非遗项目名录中,而把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古老工艺挖掘出来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勾世杰。目前,勾家第二代勾克勤、勾素勤承袭父亲衣钵,从事拨金漆画制作已有30余年,而勾家第三代人也开始学习这项民族技艺,致力于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相信在勾氏三代的家族传承中,拨金漆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20,(5):21-24
正作为"妙笔之乡",项城市汝阳刘村有超过50%的村民从事毛笔产销工作。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刘好勤自幼便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从钟爱毛笔到学习技艺,再到成长为制笔大师,他担当起了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第六十六代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面对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他始终坚守,不仅把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了下去,而且竭尽全力地将这一民族瑰宝发扬光大。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和苦心经营,小毛笔被他做成了大产业,成为项城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坐落着一座古朴、精致的小屋,上古记事结绳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赵丽就在这里进行着自己的创作。情系结绳艺术赵丽生于河北省平泉市,自幼跟随姥爷和母亲学习简单的编织技艺,手工编织不仅成为她儿时玩乐的方式,更成为她日后选择去传承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世俊制作琉璃圪嘣使用的还是代代相传的老技艺。传统的琉璃圪嘣主要原料是废旧玻璃,捣碎后加入铜屑、铁屑等金属,使玻璃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将其在特制的坩埚中,在1 000℃的高温下熔化,然后由手艺人吹制而成。熔化原料炉子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用砖头与黄土砌就,不砌烟囱,不要鼓风,炉台为一长方体,炉膛居中,生火后将上部炉口盖严,只留炉台侧壁正对坩埚手掌大小的火口,用于沾取玻璃熔液。坩埚呈倾斜状放置炉膛之中,下部有从炉底砌起的砖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5,(3):18-19
<正>山西省晋中市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源琉璃公司")坐落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九大名窑介休洪山窑所在地洪山村(介休古琉璃的主要产地之一)。洪山村当地有丰富的煤炭、陶土、釉料等矿产资源,还有介休琉璃文化的千年积淀,这也为唐源琉璃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文化积淀。公司注册于2009年11月16日,采用传统手工琉璃制作工艺,生产小到猫头滴水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15,(3):20-21
<正>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需要经过十几道严谨的工序才能完成,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每个环节丝丝相扣,不能有半点疏忽和过失。尤其以烧制为最,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靠运气,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十几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罗东凭借多年积累,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创立了北木班鲁雕刻艺术创作室,开启了罗氏根艺木雕新的发展阶段。他把几十年的生活情感与艺术积累全都倾注到了作品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在木雕领域苦心钻研、辛勤耕耘,成为北方木雕艺术领域的佼佼者。艺术源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对于创作根艺木雕作品的过程和感受,罗东深有体会:"为实现木雕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我总是做好了又重新做,创作—推翻—再创作,在反复的过程中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18.
正美源自自然感受,艺术源自生命情感。大自然中的枯木断根蕴藏着自然之美和内在活力,它们一旦被雕刻家发现、挖掘,便会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在刀刻斧凿中获得新的生机。罗氏根艺木雕技艺在过去的百年之中历经三代传承,三代传承人苦心钻研,使这项宝贵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代侯马皮影戏由陕西华阴县、华县在明清时期传入,也带来了皮影雕刻技艺。传承方式不详。第二代陕西和侯马当地多名皮影艺人,民国年间至解放初期在侯马从事皮影雕刻。传承方式不详。  相似文献   

20.
琉璃圪嘣的品种可分平型、葫芦型2种,即云流只、咂咂、三号只、长型、七厘、九厘、吊花、改号、老改、野毛、人头,还有长短号头、水烟袋、大小葫芦等产品。现在高世俊能制作一百多种琉璃圪嘣制品,多数是传承下来的制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如2014年发明的七级琉璃宝塔,2016年发明的十三级琉璃宝塔都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