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而利益相关者角色的错位、缺位,其间关系的交叉、矛盾是制约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有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关系进行调整,真正使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保护地、旅游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相关机构、媒体分别扮演好调控者、参与和受益者、执行者、执行监督者、实践者、协助者、研究指导者、宣传监督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分析了大型公用建筑项目的各利益相关者,进一步根据美国学者米切尔的利益相关者属性,对大型公用建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构建了其利益相关者图谱。  相似文献   

3.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了传统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的异同点,并对股东至上的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与利益相关者战略环境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起源于管理学理论,后来逐渐被引入到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领域,用以探讨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如何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本文在简要概述利益相关者及生态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前提下,对管理者、经营者、当地社区和环境保护者四大利益相关者进行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詹海明 《广东科技》2008,(2):172-173
为了促进审计理论以及审计实务的发展,本文概括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历程,利用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审计利益相关者这一新概念,运用米切尔平分法对其进行了界定,并按照与审计行为活动联系的密切程度,将审计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审计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审计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6.
代建制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冲突。代建制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间存在契约关系、期望差异和信息不对称;代建制项目间接利益相关者中审批部门与项目不存在契约关系,但存在行政审批或行业管理关系,相关人员可能出现权力寻租;间接利益相关者的监督部门与项目既不存在契约关系,也不存在行政审批关系,仅作为监督者关注和影响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利民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11-12,23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利益诉求,并提出低碳旅游发展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践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及树立低碳生活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完善公司结构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是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在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反思下,关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治理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实践中,金融机构治理研究多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进行研究。但通过对商业银行公司的特殊性及存款人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经济法的角度,可以建立存款人适度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机制,使商业银行公司运营风险得到适度降低,保护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宋辉 《科学管理研究》2019,37(2):146-151
在研发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科技创新领域,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已成为一个全新的命题。鉴于相比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PPP合作,科技创新PPP合作中的利益主体关系及利益诉求更为复杂,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公私双方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功能与利益诉求,并基于相互间的利益冲突揭示科技创新领域PPP合作难点所在,提出基于政府(公方)PPP遴选分类的ERBE、FSVSF模式与"契约设计+Shapley"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这些利益要求。企业为什么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从企业契约论、产权论、资产风险论等角度对企业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正当性进行了探析,并认为,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应该分层次地对待,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以一个或几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王水莲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284-1292
此研究的开展基于以下背景:在新的一波转型浪潮中,创新商业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日俱增,虽然对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研究在逐年增加,但多聚焦于成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变革阶段或成功创业者的高阶战略认知,缺乏对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进一步抽象和总结,以致无法回答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此研究认为,以“活动系统”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模型——光谱模型,确定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融合了从整体上指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过程和从认知视角指导活动开展的商业模式创新源过程,呈现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动态交互和子过程的动态迭代,旨在更直观地回答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模型与创新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之一 ,创新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企业创新仍然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 ,“企业概念创新”异军突起 ,以此为代表的创新观念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仿佛变成了企业创新体系的新宠。本文提出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的链接模型 ,并对该模型各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提出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模型实现平衡与稳定发展的条件 ,分析与研究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模型中的活性因子 ,以寻找激活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的环节与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在资源整合理论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资源及资源整合对商业模式贡献度的评价模型.通过该评价模型,得出不同资源整合方式对商业模式创新贡献度大小的得分情况,并且更进一步得出针对每一种资源整合方式,企业经营集中各资源的得分情况,力求帮助企业评价各种资源整合方式,并识别与量化资源整合对商业模式创新贡献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数字化、服务化战略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将三者纳入"创新支撑-创新战略-创新流程"的研究框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以长三角地区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SPSS和AMOS统计分析工具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正向影响服务化战略;服务化战略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化对商...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首先考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包括需要技术支撑及启动产业链等;其次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制约,如产业需求条件、技术积淀及支持性生产网络弱等;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国争先抢占空天资源,而中国商业航天仍然在初期起步阶段,如何打破当前局面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全球商业航天的先驱者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成功不仅是创新技术的结果,还与其成熟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单纯的技术创新不足以帮助企业突出重围。本文分析了近5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演变,总结提炼出3种主要的商业航天商业模式:军民融合模式、局部产业链模式和集成闭合模式。基于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两个案例的剖析,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提出商业航天的发展路径,以期对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企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内部商业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平衡记分卡理论剖析并构建了企业内部商业模式的理念性框架,企业内部商业模式框架主要由与平衡记分卡四维度相对应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和财务模式组成,每个模式之间存在着价值上的顺序转换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源自于商业模式之间的价值创新。本文希望企业通过内部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新的市场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适应动态的商业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合法性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获取关键资源和保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拼多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了制度环境压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探究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合法性的获取策略。研究发现:认知、规范和规制合法性压力共同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并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感知和行为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获取不同合法性的策略相异,具体包括依从并加强用户认知获取认知合法性、整合并嵌入规范体系获取规范合法性和创造并响应规制指引获取规制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梳理和分析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核心机构和作者、研究主题演化以及研究前沿。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为“服务化”“可持续”“数字化”3大主题,研究前沿为平台生态系统与价值共创。未来的研究热点是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和演化路径、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和价值共创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企业孵化网络的机理,提出了集成创新模型。在此模型中,孵化器和被孵化企业都间接或者直接地受益于知识转移的环状利益网络。企业孵化网络形成的动态过程展示了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不同孵化主体与其最近利益相关者的偏好集,说明了孵化网络个体的行为选择如何在长期中受知识可转移性程度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孵化网络动态选择的关键价值来源于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