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钱学森的生平,介绍了他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优秀品格,展示了钱学森在美国师从冯·卡门以后的出众才华和取得的丰硕成就;文章以鲜为人知的大量事实描述了钱学森为争取返回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他回到祖国后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并以具体事例向人们揭示了钱学森对待金钱、荣誉和地位的崇高思想境界与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2.
祖国是根     
<正>"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学家钱学森当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时,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回国之路,他走得曲折坎坷。1935年,钱学森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到美国学习。历经10多年的刻苦钻研,他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已经是颇具国际声望的科学家。面对荣誉,钱学森  相似文献   

3.
前言     
今年是钱学森百岁诞辰,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特刊》,缅怀钱学森先生开拓我国系统科学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系统科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钱学森长达70年的科学生涯,纵跨了三个非凡的时代:第一个是在美国的20年,那是世界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钱学森以其出众的才华成为那个时代科技前沿的著名专家.第二个是1955年回到祖国至1978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20余年中,他投身到"两弹一星"伟大的科技工程中,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公认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第三个历史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30年,也是世界走向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年代.在这30年中,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创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发展形成了其系统科学思想.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他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出生,科学救国是他不变的理想。他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0年,但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却属于中国的科学事业。他不仅是一位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他,就是钱学森——我国著名科学家。2009年10月31日,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光辉一生的钱学森在驾鹤西归后,带给国人是无尽的哀恸,而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让世人更加钦佩敬仰。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是中国系统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根据中国航天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方法,并进一步发展系统科学体系和综合集成方法等理论方法。通过回顾钱学森发展系统工程的历程,不仅可以正确地理解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方法,也可以为发展体系工程找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5个理论贡献: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建立城市学的理论;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5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除了这些称号外,钱学森是怎样的科学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重,名利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者;培育英才,他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传》的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的少年经历、留学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等,为读者呈现一位辉煌而传奇的中国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08,(3):96-96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结果出来了,钱学森院士荣登榜首。作为科学家的他,用毕生精力辛勤工作、报效祖国,他无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同样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无数科学家像钱学森院士一样,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用自己的成绩影响着世界,感动着中国。谢家麟院士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11,(12):42-42
为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于11月3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民族气节、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易迎春 《海峡科学》2006,(9):108-109
设计背景: 《钱学森》与《天游峰的扫路人》、《海天骄子》、《杂交水稻之父》(此为略读课文)共同构成了苏教版第十册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均已写人为主。《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虽然不长,语言简洁、朴素,但简单中见深情,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挚心。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爱是这篇文章的情感主线,而“言为心声”,本文正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文本中的语言不是线性的排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意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正是通过语言外显出来的。因此,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更是文本魂的体现。以文本中的人物语言为抓手,即抓住了文本的语言之魂、人物精神之魂,也就抓住了本文教学之魂。这样,文本中的人物语言自然成为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性细节。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工程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前半段研究工程科学,后半段研究系统科学,他的工程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思想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从钱学森的研究实践进程来探索和领会他的科学思想及其重要意义.1 工程科学的实践和理论[1-2]钱学森多次说过,他是从学习笨重的火车头转向研究轻巧的飞机的.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大学的学习大大拓宽了他的眼界,他的兴趣逐渐转向新一代的交通工具——飞机.1932年1月28日,日本飞机轰炸上海,我英勇战士在空战中驾驶的却不是国产飞机.钱学森深切觉悟到,为了能抵御列强侵略,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因此,他考取了清华学堂庚款留美,1935年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专业是飞机设计.虽然学习了一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美国飞机工厂不让中国学生实习,钱学森只好决定改学航空工程的基础理论,1936年西去加州理工学院,追随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学习空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钱学森倡导建立思维科学的背景和必要性,介绍了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研究的对象、基本道路、思想来源的一系列论述,阐述了钱学森倡导建立的思维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11个大部门之一,它包含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分别介绍了各个层次近20年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缅怀钱学森先生开拓我国系统科学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在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编辑出版了《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特刊》。  相似文献   

14.
《蚕丝:钱学森传》是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创作的科学家传记,也是纪念钱学森的红色档案。张纯如以丰富的史料再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和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她以朴实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智慧非凡、个性鲜明的天才科学家形象,突出表现了钱学森身上特有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品质——爱国、奉献、求实、创新,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百年钱学森     
2008年10月31日,两弹元勋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一代科学巨星陨落了。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按照中国出生当年即算1岁的传统,应该说他活了99岁。又因中国做寿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故有“百年”之说。  相似文献   

16.
汪永晨 《大自然》2011,(6):38-41
从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说起 家住美国墨西哥湾的渔民麦克和翠丝也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护水联盟的海湾护水者,他们家六代都是渔民,现有5个子女、15个孙辈。这些孩子中只有一个在休斯敦城里工作,其他人仍以打鱼为生。在休斯顿居住的是麦克的孙子,暑假里他和爷爷一起出海打鱼,但是他闻不惯船上的鱼腥味。奶奶对他说:你想一想那就是钱的味道,就会喜欢了。  相似文献   

17.
向科学鞠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享誉世界的"超音速时代之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早年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完成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汇报。卡门教授听后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教授在从科技专家到思想家的发展历程中,一贯强调组织管理的重要作用。文章从钱学森教授提出发展管理科学关键在提高认识,强调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作用,提倡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以及坚持按照国情发展管理科学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钱学森教授在发展我国管理科学方面的指导性贡献。[关键词]钱学森;管理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是钱学森院士近20年来对现代科学技术做出的新贡献,是他一生中第三次创造高峰的主要成果之一。文章援引大量已经发表的资料,对钱学森提炼、形成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以及后来将其丰富、发展成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大成智慧的基本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1929年,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第一年,他成绩平平。当时交通大学十分重视考分,老师一般对学生的平均成绩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从读大学二年级开始,钱学森奋起直追。他很少答错题,成绩直线上升,老师说批改他的试卷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钱学森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金悫教授教水力学。金教授学术精湛,治学严谨。每次学生参加考试后,他先在试卷上判对或者判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