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用Na_2CO_3作沉淀剂,在FeSO_4水溶液中形成的Fe(OH)_2和FeCO_3的悬浮液中鼓入空气,制备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证明α-FeO(OH)微晶形成经过了晶核的形成过程和晶核的长大过程。考察了原料起始浓度、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对微晶形成过程的影响,文中首次提出利用α-FeO(OH)相形成过成的Avrami数n值来控制α-FeO(OH)微晶轴比大小的方祛,并使用似稳定浓度法确定了晶核长大过程氧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2.
Li-Fe-Si-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热力学数据,绘制25℃时Li-Fe-Si-H2O体系各溶解组分的lgc-pH图、Li-Fe-Si-H2O体系主要物种的优势区图和强碱性区域Li-Fe-Si-H2O体系各沉淀的优势区图。利用这些平衡图对液相制备硅酸铁锂的工艺条件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碱度是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Li2H2SiO4·Fe(OH)2的关键因素,若要利用Li+,Fe2+和H2SiO24-在液相形成Li2H2SiO4·Fe(OH)2,则要维持溶液较高的碱度,使得Li+能与H2SiO42-生成Li2H2SiO4沉淀,并且抑制FeH2SiO4的生成,使Fe2+以Fe(OH)2的形式沉淀;溶液体系的碱性越强,Li2H2SiO4·Fe(OH)2的优势区域越宽,更有利于Li2H2SiO4·Fe(OH)2的合成;采用液相法制备硅酸铁锂时,由于pH值大于15,体系的碱度较高,溶液中Fe2+极容易被氧化,故制备过程难以实现;而利用固相法制备硅酸铁锂,其保护性气氛容易控制,工艺简单,流程短,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3.
探讨溶胶浓度、溶胶电导率、非电解质脲素加入量对Fe(OH)3溶胶ζ电位的影响,为"Fe(OH)3溶胶制备及电泳"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退火温度为773K、Fe掺杂量为n(Fe)/n(Fe+Ti)=1∶25的制备条件下,用溶胶-凝胶法在空气氛围中制备Fe掺杂TiO2稀磁半导体纳米粉末;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并在真空和空气氛围中结合原位退火工艺,在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Fe掺杂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末材料的磁性为室温顺磁性;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薄膜样品在空气和真空氛围中均为室温铁磁性,其中真空退火能够产生更强的铁磁性.这说明可能是薄膜和基底的相互作用产生和铁磁性至关重要的氧空位,而真空环境退火能够增加氧空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经处理过的含Cr(Ⅵ)废渣中Fe(Ⅱ)(FeSO_4)的测定方法;样品在pH为4.5~5.0的HAc~NaAc介质中用H_2O_2浸取12~24小时,样品中的Fe(Ⅱ)以Fe(Ⅲ)的形式进入溶液,弃去滤渣,用NaOH将滤液中Fe(Ⅲ)沉淀,过滤,用1:1HCl溶液将Fe(OH)_3沉淀溶解,用常法测定溶液中的铁含量,即得样品中Fe(Ⅱ)(FeSO_4)的含量。样品中的Fe(OH)_3和Cr(Ⅵ)化合物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添加剂对镍电极充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猛  丛文博 《应用科技》2001,28(2):29-30
采用在化学法制备Ni(OH)2过程中用共沉积的方法掺加添加剂,用排水取气法、循环伏发法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对镍电极析氧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十几种添加剂的考察,认为Sr(OH)2,Co(OH)2和La(OH)3对降低析氧速率、提高充电效率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铁渣是在硫酸镍净化过程中和除铁时形成的。它的主要成份是Fe(OH)_3、Ni(OH)_2,NiSO_4、CaSO_4、Cu(OH)_2和少量Fe(OH)_2等,我厂铁渣中镍含量为~8%。为了回收上述渣中的镍,采用氨浸法,本法是用含NH_4HCO_3的氨溶液,在常温常压下直接浸出,Ni(OH)_2、Cu(OH)_2与氨水作用形成Ni(NH_3)~(++)_6、Cu(NH_3)~(++)_4络离子,而Fe(OH)_3、Fe(OH)_2则不溶于氨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使镍铜与大量的氢氧化铁分离,达到回收镍的目的,本试验采用~8%样品。  相似文献   

8.
对25℃不同总铁浓度时Fe-H2O体系可能存在的组分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各溶解组分的浓度,运用浓度比较法为判据,确定液相和液相、液相和固相以及各固相之间的分界线,绘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时Fe-H2O体系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和Pourbaix图.对比不同浓度优势区域图时发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总铁浓度的大小对Fe3+,Fe(OH)2+,HFeO2和FeO-2的优势区域影响不大,但对Fe2+,HFeO-2,Fe(OH)+的优势区域影响明显.随着总铁浓度的减小和碱化程度的逐步加强,Fe(OH)2和Fe3O4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质子化和聚合作用.总铁浓度越高,多核组分Fe(s),Fe3O4(s),Fe(OH)2(s)和FeOOH(s)的稳定区域越大,性质越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除尘灰制备高效脱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a(OH)2和钢铁企业的除尘灰作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脱硫剂,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脱硫性能实验,考察脱硫效率在95%以上的持续时间及钙利用率等指标,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除尘灰A中Fe2O3和FeO含量高,作为添加剂与Ca(OH)2混合焙烧后,钙利用率从18.2%提高到70.2%,脱硫效率在95%以上的持续时间从11min延长到31min.除尘灰A作为添加剂与Ca(OH)2混合焙烧,制备半干法烟气脱硫的高效脱硫剂,可以较大地提高钙利用率,对于烧结烟气脱硫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材料去除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实验室制备的氧化铁、经硝酸和草酸铁改性的活性炭12×40(AC 1)为原料,分别制成两种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材料(FeO/AC-H和AC/Fe2(C2O4)).通过X射线衍射仪、氮气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谱仪进行吸附的表观特性和物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的表面物质有磁铁矿(Fe3O4)、磁赤铁矿(γ-Fe2O3)、赤铁矿(α-Fe2O3)和针铁矿(α-FeO(OH)),而且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影响不大.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用AC 1,FeO/AC-H和AC/Fe2(C2O4)三种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砷,获得了吸附等温平衡数据,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eO/AC-H和AC 1对As(Ⅴ)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而复合吸附剂AC/Fe2(C2O4)对As(Ⅴ)的吸附比较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1.
Fe(OH)_2的制备、颜色以及它的氧化产物,有各种不同的论述。本文通过穆斯堡尔效应的实验测定,确定了氧化程度不同,所生成的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12.
Fe(OH)_2制备与氧化的微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5 m L注射器作为 Fe SO4溶液与 Na OH溶液反应的微型装置 ,在操作中可避免氧气的干扰。制得的 Fe(OH) 2 白色沉淀可保留较长时间不变色。 Fe(OH) 2 与 O2 的反应也可在该装置内通过抽气完成 ,或直接将沉淀随溶液挤出 ,滴在滤纸上观察其氧化 ,现象都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将Na OH溶液快速滴加至Fe(NO3)3·9H2O和聚乙二醇(PEG)1 000的混合物中,制备了羟基氧化铁。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激光粒度仪对制备的羟基氧化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羟基氧化铁为非晶态,在制备过程中加入PEG1000能使催化剂的颗粒较均匀、粒径较小。以羟基氧化铁和活性炭催化异丙醇还原10种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得到了相应的芳胺,收率为53%~80%。  相似文献   

14.
由于Ni(OH)2具有成本低、来源丰富、对环境友好及比电容大等优点,常被用作超级电容器的赝电容电极材料.介绍了N i(O H)2电极材料的一些制备方法,探讨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还对Ni(OH)2及其复合材料(包括Ni(OH)2与其他金属氢氧化物/氧化物、碳材料及导电聚合物等)在赝电容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分...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种三取代Keggin结构钨硅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Na3CuL6(H2O)6][(H3SiW9Fe3(OH)3O34)2(μ-OH)3]·21H2O(1)和(Him)6[Na2(H2O)2{SiW9Al3(OH)3(H2O)2O33(μ3-O2/2)}2]·14H2O(2)(L=6-氨基己酸,im=咪唑).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结构.在化合物1中,2个三取代杂多阴离子SiW9Fe3(OH2)3O10-37缩去3个水分子、共用3个氧原子(Fe—O—Fe)形成二聚杂多阴离子.通过配离子、二聚阴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将其连接成晶体.在化合物2中,2个三取代杂多阴离子SiW9Al3(OH2)3O10-37共用AlO6八面体的一个边形成二聚杂多阴离子.钠离子接受2个二聚体的配位形成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尿素铁配合物([Fe(CON2H4)6](NO3)3)为前躯体,采用溶剂热法和直接热分解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并对两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用XRD、N2吸附-解吸、磁性测定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较大;用溶剂热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的晶粒较小,具有超顺磁性;用直接热分解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的晶粒较大,具有强磁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角波电位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铁电极在室温1mol/L KOH 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正向扫描中产生3个阳极峰,分别对应于 Fe(OH)_2和 FeOOH的形成,它们在逆向扫描中顺序还原为 Fe(OH)_2和 Fe。温度对钝化过程有明显影响,交流阻抗谱证实了钝化膜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Mg(OH)2过滤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g(OH)2制备过程中投料时间、加入晶种量、反应温度对其过滤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改善Mg(OH)2过滤性能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分级结构的Bi_2WO_6微球,在此基础上采用回流法将Fe(Ⅲ)沉积在其表面,获得了系列Fe(Ⅲ)修饰的Fe(Ⅲ)/Bi_2WO_6催化材料,采用XRD、UV-Vis-DRS、SEM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和能带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偶氮染料罗丹明B (RhB)为模拟污染物对其活性进行测试。活性测试结果表明,Fe(Ⅲ)表面修饰增强了Bi_2WO_6光催化剂RhB的对吸附对能力,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能力并有效拓宽了Bi_2WO_6光催化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促进了·OH和·O_2~-的产生,Fe(Ⅲ)/Bi_2WO_6的催化活性比Bi_2WO_6增强了约2. 4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是由可溶性镁盐溶液通NH_3制备高纯Mg(OH)_2的方法,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研究了SO_4~(2-)、Cl~-、NO_3~-及残留Mg~(2+)对Mg(OH)_2沉沉性能的影响规律。本研究的结论为高纯、特殊物理性能Mg(OH)_2及MgO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