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栽培沙打旺和野生沙打旺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除染色体数目相同外(2n=16),在核型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栽培沙打旺属于大染色体,野生沙打旺属小染色体;2.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以及平均臂比前者均高于后者,核型类别,栽培沙打旺为2A,野生沙打旺为1A;3.栽培沙打旺有一对C型随体,野生沙打旺有α对C型随体.本实验从染色体水平这一方面提供了两者亲缘关系较远的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菜几个品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国几个油菜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即白菜型的浠水油菜白(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 Linn.),芥菜型的泸州四棱油菜(B.juncea Coss.)和甘兰型的3529品系(B.napus Linn).浠水油菜白根端细胞具有10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20=4sm+14m+2st(2SAT)。泸州四棱油菜根端细胞具有18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6=14sm+20m+2st(2SAT)。3529根端细胞具有19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8=18sm+16m+4st(2SAT)。  相似文献   

3.
舍蝇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栽培大麦染色体组型和Giemsa-C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栽培大麦染色体组型和Giemsa-C带核型的研究表明:栽培大麦的染色体组型为2n=2x=14=12m(1SAT) 2sm(SAT),其Ggiemsa-C带表现出丰富的带纹,对实验材料的获得和Giemsa-C带的分带方法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粗皮姬蛙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骨髓为材料,利用蒸气固定法,研究了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 Boulenger)的染色体组型,即2n=22,NF=44,由8对(Nos.1,2,5,6,7,8,10,11)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Nos.3,4,9)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大、小型染色体间无明显的分界线。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同时,与已报道的姬蛙科中几个种的染色体组型作了比较,初步讨论了它们染色体组型演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双棘黄姑鱼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法制片,分析了双棘黄姑(Nibea diacanthus)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其染色体组型为:2n=48=24t,NF=48。在已进行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的石首鱼类中,除大黄鱼外,染色体组型均为2n=48t。  相似文献   

8.
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花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6,染色体基数为x=23;核型公式为2n=2x=46=30m 6sm 8st 2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I.R.L.)为6L 12M2 24M1 4S。桂花核型类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4.09%。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树头菜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6,染色体基数为13,核型公式为2n=2x=26=2T 6sm 18m,属于Stebbins核型系统的2A型.结合已有的核型资料,对树头菜与鱼木(Crate-va religiosa)的核型进化及亲缘关系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外对蝙蝠科、属中的各类蝙蝠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其中尤以1967年和1968年的Baker,R·J,和Patton,J·L,工作较多。例如,按照Baker和Patton的工作,他们对不同属的十余种染色体组型易于区分的蝙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作了分析报导,染色体数目从2n=22至2n=50不等。如Myotis grisescens(Gray mytois);Mytois macrodactylus和Myotis Velifer(Cave bat)均为2n=44,Eptesicus fuscus(Big brown bat)  相似文献   

11.
<正>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花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6,染色体基数为x=23;核型公式为2n=2x=46=30m+6sm+8st+2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I.R.L.)为6L+12M2+24M1+4S。桂花核型类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4.09%。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对金雕(Aquila Chrysaetos)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金雕染色体数为2n=70,核型公式为KF=ZMZM+34M/SM+24T+100。对全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等进行了测定,绘制了染色体组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传统核型分析技术,对中国特有植物怒江红山茶(Camellia saluenesis)3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个居群均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x=15,染色体数目为2n=2x=30.祥云居群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30=1M+27m+2sm,属于2A型;昭通居群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30=21m(2sat)+9sm,属于2B型;永平居群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30=22m(1sat)+5sm(1sat)+3st,属于2B型;且昭通和永平居群染色体组中均有2个随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居群在遗传上存在一定分化,核型不对称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黑皮瓜儿豆和白皮瓜儿豆的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组型分析,结果表明:黑皮瓜儿豆和白皮瓜儿豆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4行条,但其染色体组型却不同,黑皮瓜儿豆核型公式为2n=2x=14=10nm 4nsm^(-),白皮瓜儿豆核型公式为2n=2x=14=8nm 6nsm^(-)。从核型类型来年地,2种均为2A和2B型,是进化较为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用快速直接染色法对新疆石河子8种常见蚜虫进行蚜虫染色体制片、染色体研究。8种蚜虫染色体数目范围由2n=6至2n=13。根据染色体组型的不同,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为蚜虫的正确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首次对芝麻栽培种(Sesamum indicum)国内外34份种质资源及野生种(Sesamum alatum)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特征观察以及核型分析与比较.染色体形态观察研究证实S. indic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3对随体染色体,野生种S. alat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1对随体染色体.在S. indicum34份种质中,核型公式多为2n=2x=26=10m+14sm+2st(例如var.豫芝11号),其中22份种质的染色体组为2A类核型,12份为3A类核型.野生种S. alatum(var.3651)核型公式为2n=2x=26=10m+12sm+4st,染色体组属于3A类核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 alatum的染色体多为中等染色体(M1和M2类型),相对长度组成公式分别为12M2+12M1+2S(var.豫芝11号)和2L+10M2+12M1+2S(var. 3651).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S. alatum染色体组不对称性高于多数芝麻栽培种种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芝麻物种进化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滇西群众广为栽培的宽叶韭(Allium hookeri)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它高度不育以根进行无性繁殖。它可能是某种葱组植物和某种韭自然杂交而形成的异源三倍体远缘杂种。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和宽叶韭在分类上同属Allium属粗根组植物,笔者对这两种植物核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通过核型分析研究认为:多星韭的核型公式是:2n=2x=14=2m 12sm,染色体长度比1.49,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0.23,核型属Sterbbins核型分类的2A。宽叶韭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2条,只有14条能配成7对,所以核型公式是:2n(7对) n′(8条)。在能配对的7对染色体中,有3对为st,其余为sm,染色体长度比为1.2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1.00,核型属于4A型。在不能配对的8条染色体中,第1组(3条)为m、第2组(3条)为sm、第3组(2条)为st、如果把这8条染色体看作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长度比为1.5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0.59,核型属于3A型。因此从核型看,宽叶韭较多星韭进化。宽叶韭能配对的7对染色体与多星韭7对染色体不同,这说明它们在系统关系上相差较远。笔者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粗根组各个种的演化关系提供了宝贵它们资料、多星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对胡鲶科(Clariidae)中胡子鲶Clatias fuscus(Lacépède)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的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胡子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核型公式为18m+14sm+14st+10t,NF=88,总的来说m和sm组染色体较st和t组的染色体略为增多,因而基本臂数不高。在t_4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一对明显而恒定的随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在新疆栽培的六个红花品种进行染色体制片、分析研究,六品种染色体数目2n=2x=24。根据染色体组型的不同,进行组型对比并对组型进行了t检验,为红花品种鉴定以及育种正确选配亲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是动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之一。对于它的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文对其染色体及其组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材于背角无齿蚌育儿囊内的早期胚胎细胞,对111个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了观察,初步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38,2n=37(占观察细胞总数的61%)。两种核型的核型公式分别为: K=2n=38=12Am 14Bsm 12Bsm_1 K=2n=37=15Am 10Bsm十12Bsm_1。并对其中的7个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了照相放大,在显微测量和放大测量的基础上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进行了分组。对于在用秋水仙素处理低等动物胚胎细胞的浓度及时间等方面也摸索了一点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