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欧洲和北美都实行了严厉的法规,以减少那些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气体排放,而这些气体中的头号罪魁就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法规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对大型热电厂和矿物燃料排放的烟气进行了处理,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因此明显减少.正当科学家们为及时拉响了污染的警报而庆幸时,可这些看似很好的解决办法居然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冬夏季硫污染物沉降与跨地区输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美元  王自发  何东阳  徐华英  周玲 《科学通报》1996,41(11):1013-1016
东亚经济篷勃发展,呈现欣欣向荣景象,但也带来了诸如大气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土壤因酸沉降影响会引发诸多的生态问题。继西欧和北美之后,东亚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由于污染物空中滞留时间较长,其跨地区输送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模式计算不仅有助于了解酸沉降分布及跨边界输送态势,而且可以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此我们发展了一种三维欧拉型污染物输送模式,能方便地计算长时间(月、季、年)的污染物远距离输送态势。控制方程中考虑了干沉降和降水的湿清除以及污染物的气相和液相化学过程,并用之计算了冬夏季我国和东亚地区硫沉降量的分布、输送通量及国内各大区之间的相互输送量。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各大区之间和东亚各国之间污染物的输送规律,还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新闻总署华盛顿1984年6月11日讯,美国国家酸雨评价小组第二次年度报告透露,对酸雨危害问题的研究,人们的注意力已逐渐从作物转向森林。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作物对酸雨并不很敏感;而对于某些林木来说,酸雨可能是致使它们枯萎凋零的原因之一。当某些化学物质排放出来,例如火力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汽车排放的氧化氮等,同雨、雪、雾、甚至空气中的灰尘混合后,使它们比在正常情况下更多地带上酸性,就形成了酸雨。研究表明,酸雨降落的地点往往离开化学物质的排放地很远,酸雨对湖泊、森林、草木、供水、甚至一些建筑物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古典建筑物的表面正在受到侵蚀;土壤和湖泊正变得异常地酸性,从而导致植物和鱼群的减少或消失。现在,大部分的破坏是起因于酸雨:雨或雪所携带的、被溶解了的酸。然而,湿的沉淀不是污染物从大气到达地球的唯一方式;即使在干燥的条件下,扩散和其它过程能够使得酸性气体和粒子设法到达地面。很多环境科学家推测:干的沉积物对物质和环境的破坏力同受到污染的雨或雪的一样,并且他们建议:经过改进的“酸雨”将包括湿和干两种污染。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对中国CO_2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有飞  李海涛  吴荣军  王连喜 《科学通报》2010,55(16):1555-1564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检验和验证国外比较成熟的一个动态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式(RICE),在对其技术进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节能减排的约束目标,设定了我国2000~2050年的技术进步方案,并开展了该系列方案下的气候经济学评估.结果表明,改进技术进步,可以使我国的CO2排放量减少,气候损失值减少,大气CO2浓度和大气温度的增加幅度降低,保护全球的气候安全.与缓慢的技术进步情景相比,如果我国在2010年的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20%,2050年的CO2排放量将控制在2000年的2倍左右,2000~2050年的累计CO2排放量将减少12.4GtC;2050年的大气CO2浓度和大气温度将分别下降35GtC和0.04℃;2000~2050年的累计气候损失值将减少46亿美元,所获得的收益仅占全球总收益的6%,而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收益却是我国的10倍;合作政策和非合作政策下的CO2排放控制率分别降低了4.6%和1%,减轻了我国对CO2排放总量的控制力度,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减排.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和北关都实行了严厉的法规,以减少那些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气体排放,而这些气体中的头号罪魁就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法规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对大型热电厂和矿物燃料排放的烟气进行了处理,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因此明显减少。正当科学家们为及时拉响了污染的警报而庆幸时,可这些看似很好的解决办法居然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随着全氟辛基磺酸的限制使用,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替代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在大量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这些氟化物不可避免地通过直接的使用和排放或间接的转化过程进入到环境和生物体中,因而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环境发现、赋存与迁移行为及潜在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已成为全氟污染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目前从环境介质中发现的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种类、行为及未知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组分的鉴别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可能的分析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燃煤电厂砷的大气排放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雒昆利  张新民  陈昌和  陆毅伦 《科学通报》2004,49(19):2014-2019
研究了不同燃烧条件下我国燃煤电厂砷的大气排放量, 采集和分析了高温和中、低温燃煤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的砷含量, 对我国每年动力煤砷的排放量和排放率进行了初步分析和估算. 结果表明: 高温燃煤电厂燃烧1 t含砷5 mg/kg左右的烟煤, 排放到大气中的砷为0.40 g左右, 其排放率为7.70%左右; 中、低温燃煤电厂燃烧1t含砷5 mg/kg左右的烟煤, 排放到大气中的砷为0.15 g左右, 其排放率为2.97%左右. 中国火电厂动力用煤每年约6×108 t左右, 主要为华北区和西北区的石炭~二叠纪的动力煤, 以含砷量为5 mg/kg左右计算, 则火电厂动力煤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砷约195.0 t左右. 煤中的砷在燃烧过程中大部分都可释放出来, 但燃煤释放出来的大多数砷又可被飞灰俘获, 燃煤电厂除尘设备在除尘过程中捕获了飞灰及飞灰俘获的砷, 从而减少了燃煤中砷向大气的排放量; 此外, 在研究燃煤电厂煤中砷的实际排放量和排放规律时, 以干法除尘电厂的飞灰计算更科学些. 湿法除尘过程中, 高温燃煤电厂燃煤飞灰中的砷约20%溶解到沉淀池的水中, 而中、低温燃煤电厂飞灰中的砷约有70%溶解到沉淀池的水中, 因此, 这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砷的污染源. 实验室条件下, 煤灰化过程中砷的排放率高于燃煤电厂燃煤砷的实际排放率.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世界科学》2006,(9):29-31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也是植物的“食物”,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高,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天气越来越热。然而,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这再次警示人们,一定要遵守“京都议定书”,努力在工业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卫星遥感观测中国1996~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卫星遥感观测的NO2浓度作为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示踪,基于GOME和SCIAMACHY的NO2对流层柱浓度数据对1996~2010年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氮氧化物排放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呈明显的空间扩张态势,原有排放高值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新的高值区不断出现,受人为源排放影响的范围在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张.1996~2010年间,华东、华北地区的人为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了133%,而同期卫星观测到NO2浓度增长了184%.最近几年特大城市的氮氧化物排放增速在减缓,而中型城市的排放增速在加快,显示我国亟需对燃煤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欧洲和北美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大气污染对森林树木胁迫和衰退作用的激烈争论。以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某一树种或专一污染物对树木的伤害过程上,本文从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观点出发,进行讨论,其问题是:能否将由专一的大气污染物所导致的生态系统损害进行定量分析?我们能否找到森林损害与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定量关系?我们是否要等到污染扩散物与森林损害之间的定量关系后再来制订大气质量标准?最后是生态学家应起的作用是什么?在制订大气质量标准时,其职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炎热的可怕。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各国提出的基本解决方案都是节能减排。然而,即使现在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气中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也已经超标了。因此,一些科学家正在主动想办法,设法减少大气中已经多余的二氧化碳。除了我们常见的植树造林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方法外,一些科学家已经制造一些可以主动吸收二氧化碳的机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曹国良  张小曳  王亚强  郑方成 《科学通报》2007,52(15):1826-1831
算了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的量. 由于秸秆被大量露天焚烧, 已在中国一些地区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根据有关政府部门对2000~2003年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的县级统计资料, 结合谷草比, 估算的秸秆年产生量约6亿吨/年, 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共占76%左右. 依据农村生活水平等基础资料, 得到了秸秆被露天焚烧比例的县级数据, 估算出了被焚烧的总量, 约1.4亿吨/年. 结合采用了公开发表文献和试验得到的排放因子, 估算了秸秆露天焚烧PM, SO2, NOx, NH3, CH4, BC, OC, VOC, CO, CO2的排放总量和地区排放量. 其中的一些污染物排放量, 如BC, VOC, OC, CO, CO2, 对全国总排放量的贡献已经非常明显. 以2003年PM的排放为例, 用0.2°×0.2°的网格图显示了排放的地区分布. 结果表明, 排放在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均衡, 单位面积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主要来自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从东北至华东呈带状分布. 最后, 给出了估算排放量的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4.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青  黄晓华 《自然杂志》2002,24(6):315-320
被生态学家、环境学家称为“空中杀手”的酸雨,以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破坏而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政要的关注.本文在综述了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植物酸致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酸沉降严重危害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和措施,以及化学控制植物代谢减轻酸雨伤害的生态生理学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5.
酸雨的功过     
酸雨,被人们称为“天堂眼泪”或“空中死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酸雨会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它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它还酸化河湖水,使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为食的鱼虾大量死亡,成为“死河”“、死湖”;它渗入地下,会导致地下水长期不能被利用。据统计,欧洲中部有100万公顷的森林由于受酸雨的危害而枯萎死亡,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也有近万个湖泊全部被酸化,成为“死湖”。另外,酸雨是造成桥梁、楼屋、船舶、车辆、输电线路、铁路轨道、机电设备等严重腐蚀的罪魁祸首。据专家介绍,酸雨加剧了古希腊、罗马的文物遗迹风化;在美…  相似文献   

16.
费超 《世界科学》1997,(2):36-36
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全世界每年登记注册的汽车数量增加1650万辆。尽管这对地球环境有负面影响,但人们为追求时尚和方便,仍在争相购车。这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甚。在过去10年中,这些国家的汽车数量已增长1倍以上。经济学家估计,在第三世界国家,汽车数量仍将继续增加,并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成正比。然而,由于汽车尾气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以及交通拥塞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必须立即采取对策来制止地球变暖、酸雨和对臭氧层的破坏。汽车排出的CO。占其总排放量的16%,排放的氮氧化物约占其总量的一半。正是这些有害…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当代人类文明面临三大威胁,就是土壤侵蚀、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石油资源枯竭。随着矿物燃料(主要是煤)使用量的增加,大气自然降水(包括雨和雪)被逐渐酸性化。尤其是北欧的挪威和瑞典、北美的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酸性降水已经对湖泊、土壤、森林等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干净的雨雪,其 pH 值约等于5.6。所谓酸性降水,就是 pH 值低于5.6的降水。最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不仅汽车、空调、工厂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气候变暖,连老牛也对气候变暖承担一定责任。牛虽不会直接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在消化草料的过程中它们需要反刍.在反刍和打嗝时,牛会排出温室气体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的含量虽比二氧化碳少,但它引起气温升高的效力却是后者的23倍。牛粪中还含有一氧化二氮和氨气,这些也就是经过养牛场时所闻到的难闻气味。据科学家测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来自家畜。如果养牛场废弃物被雨水冲走,就会造成对水源的污染。牛粪中的甲烷和氨气蒸发到空气中,就构成了酸雨成分.并随着酸雨的降临侵蚀土地。  相似文献   

19.
陈杰 《科学之友》2009,(12):169-171
文章在产业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了政府如何对企业污染进行处罚能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以及政府如何制定最优的排污量标准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希望能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能在高效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20.
贾明舫 《世界科学》1997,(9):18-18,24
现在,工业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就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全球变暖虽然可怕。却基本上是个恐怖故事,并不会成为现实。无论如何,如今绿色和平组织和怀疑派都稍有安慰─—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减少废气排放量的有效途径,从而可减缓温室效应。1996年6月下旬,环境问题首脑级会议在纽约召开,讨论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今年12月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将在日本东京聚会,为2000年以后减少废气排放制定具体规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与会的发达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