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发展根源、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视阈与现实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文明 《科技与经济》2011,24(6):106-1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学者理解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战略、新产业和新技术三个层面而谋定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驱动下,服务于国家战略目的,具有辐射范围广,反映全球竞争力的集聚区。基于我国的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应以"重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聚区创新体系建设""三位一体"为目标,并在集聚区规划、市场体系、财政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胡晓娜  冯美荣 《太原科技》2010,(7):59-60,62
从分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太原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义入手,阐述了近些年太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成绩和不足,归纳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与体会,以此对太原进一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11,(4):33-38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初,金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确定了全市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主要发展目标。为贯彻落实《意见》,近日,"金华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讨会"在武义县召开,金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我国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政策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分析国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现状,总结主要国家经验,选择我国政策支持机制的未来取向。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提出了完善各层次产业发展规划、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做好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强化政策的调控机能、探索"竞争型"产业政策、加快出台解决产业发展"短板"问题的政策、建立统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等措施,形成有较强支持作用的政策机制,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系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架构与培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与关键驱动要素,从系统视角出发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集成架构,即由战略子系统、核心网络子系统、知识技术子系统以及环境子系统所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并分析了四大子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功能特性与关系,并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就像不同产业具有不同产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一样,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具有与传统产业人力资源不同的特征,需要具备对应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特征,为培育与开发战略性产业人力资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资源、政策、技术、经费支持、从业规模等方面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急需解决的激励政策和产业引导、稳定发电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技术政策、市场培育政策、国际合作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专项政策等方面。因此,对近年来各部委制定和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十一五"期间各部委分别或联合制定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评价,并藉此为我国下一步完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核心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生物等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2003年,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和光电、软件产业一同被列为厦门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数年来的努力培育,厦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厦门市生物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海洋产业经过60余年的长足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海洋产业体系的分类,文章对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三类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描述与归纳,指出了当前海洋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我国海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贡献率大、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关联效应强、低碳效果明显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性。以陕西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以此为基准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价并筛选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各区域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危险,推动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成长的动力机制等关键问题研究仍显不足的问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政策推动、需求拉动以及市场竞争等"四轮驱动模型",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动力机制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甘肃的科技、文化、产业和金融力量高度集中于兰白都市圈,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化基础、战略条件和战略地位。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解决诸多制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问题,将区域长期积累的特色产业基础、潜在科技"势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动能",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5.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构建海洋经济强省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海洋经济的相关统计资料和特性构建起海洋经济强省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利用德尔菲技术对各指标赋值,并对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战略新兴产业能够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但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阐述了如何支撑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和重要支撑,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牵引和支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高技术集合体。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系统性、客观性、一致性、目的性和可持续性等开发原则。根据技术开发的创新度,将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分为核心技术开发、辅助性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开发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管—学—研—产"一体化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共同体模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组织策略,这对我国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经历了从新兴产业到新型产业的巨大变化,其中旅游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尤为令人瞩目。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国际旅游市场大格局中,我国不仅逐步赶上发展步伐,且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旅游业态也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发扬优长、弥补不足,将有助于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科技创新价值活动基础上,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各省市都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围。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孵化前瞻技术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投入,推动政府引导与培育;强化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汇聚创新资源,形成新兴产业特色区域布局;倡导创新文化,打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