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字头轴承是往复泵中重要的传动零件,轴承寿命影响着往复泵的整体性能。为了计算出轴承的有效寿命,通过建立十字头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出轴承载荷计算公式,确定最大载荷的大小及曲柄转角,最后计算出轴承的平均当量动载荷及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十字头滑块-导板摩擦副,基于所建立的摩擦动力学模型和数值求解方法,分析滑块-导板配合间隙、润滑面积、滑块型线、曲轴偏置和十字头销偏置对十字头滑块摩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滑块-导板的间隙可以有效减小摩擦损失,但同时也会显著增加滑块的最大敲击能,从而加剧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曲轴向主推力侧偏置可以降低滑块的摩擦损失和发火上止点后的侧向力,同时最大敲击能也有所降低.十字头销向主推力侧偏置则使滑块的摩擦损失增大,发火上止点后的侧向力也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分析二冲程船舶柴油机工作时主轴承润滑特性,在ANSYS中建立曲轴、活塞、连杆等部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结构法对其进行结构缩减,并将结果文件导入EX-CITE软件中,建立轴系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主轴承进行了一个循环的弹性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与刚体分析方法相比,采用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可获得更接近实际的轴承载荷的边界条件,提高了船舶柴油机主轴承润滑特性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曲轴轴心运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载重汽车柴油机的曲轴轴承最小油膜厚度与轴承可靠性的关系,在分析J H0lland轴心轨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车用柴油机曲轴运动的特点,建立柴油机曲轴运动的计算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运用该模型对CA6110型柴油机各个主轴承与曲轴轴心运动规律的计算,得到各主轴承在不同转速下的油膜压力图、轴心轨迹图及最小油膜厚度图,并据此对轴承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曲轴中间和两端的主轴承较其他轴承运动可靠性差,曲轴运动特性的计算模拟可为轴承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及轴承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浮环轴承能否在内燃机轴承中应用.根据内燃机非稳定(动)载荷的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浮环轴承的工作特性,在S195柴油机上将原有曲轴主轴承改装为圆柱浮环轴承进行试验,首次获得成功.内燃机启动升速时,当曲轴转速达740r/min 时浮环开始浮起并进入正常运转.当停机减速时,曲轴转速下降到200r/min,浮环才停止转动.浮环一旦浮起就能良好进行工作,完全有可能在非稳定载荷的内燃机中应用,有希望进一步降低内燃机轴承的摩擦功耗和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的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依此模型,对某四缸柴油机的5个主轴承进行了计算,分别算出其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油膜压力、油膜厚度、摩擦功耗和轴心轨迹.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第3号主轴承所受到的载荷最小,平均油膜厚度最小,平均油膜压力和摩擦功耗最大.第3号主轴承的润滑状况不佳.应对其进行摩擦学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机加工过程中工件在夹紧力作用下的变形量是影响机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有限元网格划分软件MasterFEM划分柴油机缸体网格,并用分析软件ANSYS定量分析柴油机缸体主轴承孔精加工时在夹紧力作用下工件的变形量.计算实例表明,工件在液压夹紧点和夹紧力确定的情况下,柴油机缸体的主轴承孔夹紧力变形可以定量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可优化工件夹紧点的位置以及夹紧力大小,经调整后将有效提高机加工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内燃机动载荷浮环主轴承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结合 S195柴油机的实际主轴承结构,运用 Holland-Butenschn 法进行轴心轨迹的计算,通过热平衡计算决定内外层油膜的粘度比,得到最小油膜厚度、功率损耗、浮环转速和流量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浮环轴承用作曲轴主轴承,无需改变现有最小油膜厚度的标准即可正常工作;内外层间隙不等时,单纯选取粘度比为1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BWY-220/9型泥浆泵十字头摩擦副耐磨性差的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材质和间隙尺寸对BWY-220/9型泥浆泵十字头摩擦副磨损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十字头摩擦副进行了材质与间隙尺寸优化设计,试制加工了新的十字头摩擦副.室内型式试验表明:新十字头摩擦副磨损较小,油液未见明显污浊现象,有效地减少了摩擦热的产生,泥浆泵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提升,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验证.利用作者提出的方法对泥浆泵十字头摩擦副的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哲 《科技信息》2009,(13):79-79,123
本文分析了DF11型内燃机车的动力源16V280柴油机在中修作业中出现的主轴承孔超差、变形等问题。介绍了该型柴油机主轴承孔的修复方式和改进措施及检修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带边框整截面砌体剪力墙和带边框开洞砌体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按墙体组成材料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提出了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同时不提出了墙体侧向变形的计算公式。结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上述公式可行。  相似文献   

12.
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目前已适用于多种截面形式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基于统一理论,文章提出了空心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应用此公式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空心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只测向的机载单站定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载单站无源交叉定位技术中存在的虚假定位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关联方法.该算法先通过异面测向线距离进行测向粗关联,排除大部分虚假定位组合,减小运算量.再利用基于不变量的关联方法进行测向细关联,近一步排除虚假测向组合,提取出真实目标的测向线组合进行交叉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以满足三维空间下对目标准确、快速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单向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确定梁的单向受弯正截面承载力.利用该规范附录F的原理编制计算程序,计算截面高宽比1~4、斜弯角90~0范围内,配筋率分别约为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经济配筋率时双向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从而得出了各种条件下正截面承载力较单向受弯降低不大于5%时外荷载的最大允许斜弯角maxb.最后得出maxb随着截面高宽比和配筋率增大而减小等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多舰定位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双舰定位存在的定位态势要求高、定位精度低等,提出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多舰定位算法.该算法的实质是基于多舰侦察设备的测向角度、位置信息,利用纯方位交叉定位原理,建立非线性观测方程;通过泰勒展开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并考虑测向精度的权重因素,提出了多舰的定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定位结果与测向精度和初始态势有关.  相似文献   

16.
L形和T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根据L形和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结果,在证明了试件的横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之后,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用数值积分法编制程序作非线性分析,由该程序所算得的构件承载力和试验的极限荷载有较好的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压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4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混凝土组合箱形截面简支梁(全截面C60、顶板替代为UHPC、底板替代为UHPC、全截面UHPC)的弯曲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前,为验证ANSYS软件对UHPC材料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对1根矩形UHPC-混凝土组合梁开展试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确定建模方法,得到4种组合箱梁的应力分布、受力性能,总结了相应类型结构的特点.综合考虑材料性能的利用率、裂缝发展模态、极限承载力和经济性,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的极限纵强度.研究了船体梁断面的“硬角”、附连翼板宽度以及船体梁断面中性轴位置的变化对船体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纵向加筋箱形薄壁结构模型的纯弯曲试验.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TVAR-HM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况条件下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分析时变自回归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自回归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振动信号经时变自回归建模后,得到时频分辨率较高、无交叉干扰项的时频谱,基于能量法对时频谱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对故障特征统计分类,实现对轴承故障的诊断.轴承信号分析表明,TVAR建模可以有效地提取信号中的故障特征,结合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动态统计特性可智能识别轴承故障类型,得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型锚杆与新型锚固体系研究在边坡锚杆支护手段优化中有广阔前景。通过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材替代传统钢锚杆,将隧道锚夹持效应进行拓展,提出交叉式布置玄武岩纤维锚杆锚固体系,推导交叉式锚杆锚固体系界面荷载的控制方程,并对该结构的加固岩体的加固效果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式锚杆中部受到夹持效应影响,锚-岩界面应力达到峰值,带动周围岩体共同承受拉拔荷载。荷载响应初期锚杆夹持效应并不明显,当锚杆进入非线性位移阶段时,交叉式锚固体系的夹持效应发挥作用,使得该阶段锚固体系的承载能力相较于传统平行锚固体系大幅度提升。交叉式锚杆锚固角对该锚固体系的极限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在工程设计时应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优势锚固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