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DO血管内支架的制备及其径向压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不同直径的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丝为原料,采用手工编织的方法制备16种不同编织密度的血管内支架.对PDO单丝的力学性能、血管内支架的结构参数、径向压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径向压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DO单丝手工编织的血管内支架的孔隙率符合选用要求;血管内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弹性回复率随着单丝直径与编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单丝直径对血管内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编织线经手工编织成环形网状结构血管内支架,冠峰连接处分别采用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管封套黏结和4014医用胶水黏结.通过测试两种支架的扩张性能、黏结点牢度、径向压缩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探讨黏结点工艺对血管内支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L管封套黏结的PLA血管内支架的黏结点牢度与压缩回复率较高,且扩张性较好,但径向压缩力较低,径向压缩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与4014医用胶水黏结的PLA血管内支架相似,PCL管封套黏结的PLA血管内支架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以4种直径的聚对二氧杂环己酮(PDO)单丝为原料,采用手工编织法制备网状结构血管内支架.采用悬臂梁法对PDO血管内支架的抗弯刚度进行测试及分析,研究单丝直径及编织头数与支架抗弯刚度的关系.对PDO单丝及支架进行体外降解试验,研究单丝的力学性能及支架抗弯刚度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悬臂梁法可以有效测量支架的抗弯刚度;PDO支架的抗弯刚度随单丝直径及编织头数的增大而增大;PDO单丝降解10星期后基本丧失力学性能;PDO支架的抗弯刚度能保持10星期左右,随后发生断裂及解体,失去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人工肌腱支架的制备工艺及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纬编结构的组织工程人工肌腱支架.采用聚羟基乙酸(PGA)和聚乳酸(PLA)为原料进行合股编织,将编织线在小口径圆筒针织机上进行纬平针织造.改变编织过程中的弯纱深度、牵拉力和给纱张力工艺参数,对所编织的组织工程人工肌腱支架进行初始几何性能测试以及拉伸性能测试,探讨各工艺参数对支架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优良的组织工程人工肌腱支架.将支架置于温度37℃、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并对支架进行断裂强力和质量损失测试,进而得到强力和质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编织技术制备了螺旋平行分布和交叉分布的4种不同结构的一体化血管覆膜支架,研究支架不同结构与其平面压缩性能的关系,考察不同压缩测试条件(压缩和回复速率以及压缩停滞时间)对支架的径向压缩强力、应力松弛率和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小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2)具有压缩强力较高、应力松弛率最小、弹性回复率高,故其压缩性能最好;随着压缩停滞时间的延长,大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1)和交叉分布血管覆膜支架(B1和B2)的应力松弛率明显增加,且弹性回复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倒刺缝合线的降解过程需要与伤口愈合时间相适应,为了深入研究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dioxanone),PPDO)倒刺缝合线的倒刺结构及缝合线规格对其降解情况的影响,采用多种规格的PPDO倒刺缝合线和PPDO光滑缝合线进行体外实时降解试验对比。结合不同降解时间点,对缝合线的形貌、直径、质量、热力学性能、红外光谱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倒刺缝合线在降解8星期(56 d)内的各项性能较稳定,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为软组织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持,但8星期后缝合线发生碎裂且降解过程加快,倒刺结构和缝合线规格对PPDO缝合线的降解无明显影响。研究为后续PPDO倒刺缝合线体内降解试验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聚羟基乙酸(PGA)和聚乳酸(PLA)是两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在体内降解的材料.采用PGA/PLA编织线经手工编织的方法制备成周向6个方格、直径为11mm的圆筒形网套,作为方格网状结构肌腱支架增强体,测试其初始几何性能及拉伸性能,将编织所得的方格网状肌腱支架增强体放入温度为37℃、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为期8星期的体外降解实验,观察支架增强体在体外降解过程中的外观、孔隙率、厚度、口径以及断裂强力和质量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手工编织方格网状结构肌腱支架增强体具有纵向拉伸断裂强力较大、纵向延伸性小和孔隙率大、不易脱散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3种不同直径的聚丙烯(PP)单丝为原料,分别编织4种不同密度共12枚血管内支架.采用平面压缩法在不同上平面尺寸和不同接触界面条件下对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径向压强及弹性回复率进行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平面压缩法对支架径向支撑力进行测试时,应选用尺寸大于支架外径的上平面;3种接触面测试支架径向压缩性能时,压缩曲线趋势均一致,测试值有一定差异;采用薄膜包覆支架进行压缩时,压缩曲线较为平滑.  相似文献   

9.
将聚乙交酯(PG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复丝在32锭编织机进行带芯编织后,经热定型处理得到编织型输尿管支架管,再对支架管进行氨水浸渍处理,得到改性PGA/PLGA输尿管支架管试样.将支架管试样置于人工尿液中,在温度为37℃、转速为60r/min恒温摇床中进行为期5星期的降解试验.通过测定降解过程中支架管拉伸强度和模量、压缩强度和模量、纤维表面形态、质量损失率,对支架管降解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管结构中膜结构的降解速度快于纤维结构;降解过程中经氨水处理的支架管的质量损失率大于未经氨水处理的支架管,经氨水处理支架管降解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交酯(PGA)复丝和聚丙交酯(PLA)复丝为原料进行合股编织,分别采用小口径圆纬机和手工编织的方法,制得纬平、方形和菱形3种网孔结构的组织工程肌腱支架增强体.探讨了3种支架增强体的延伸性、孔隙率、孔径、强力等性能,并研究了8星期体外降解试验过程中支架增强体的断裂强力、质量损失、厚度、口径及孔隙率等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形网孔结构的支架增强体延伸性最小、孔隙率和孔径最大;3种支架增强体在降解过程中,前3星期断裂强力急剧下降,厚度有所增加;降解4~6星期后支架的质量损失显著增大,厚度迅速减小;孔隙率在降解过程中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3~4星期时孔隙率值最小;手工编织支架增强体的口径在降解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而纬平支架增强体的口径在降解前3星期逐渐减小,3星期后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比例PGA/PLA编织线的体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组分比例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长丝编织制备4种编织线(6PGA,4PGA/2PLA,2PGA/4PLA,6PLA).将编织线置于温度37℃、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4星期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测试降解过程中其质量损失、pH值、力学性能、熔点、结晶度、表面形态等变化情况,对其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研究表明:在降解过程中,除6PLA编织线外,其他3种编织线各方面性能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样品中PGA纤维成分比例的增大,编织线的降解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损失率增大,pH值、强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编织技术制备了4种不同结构的一体化涤纶复丝/镍钛合金丝血管覆膜支架,采用端部握持法测试了支架的扭转性能.通过扭转过程中的扭力变化和血管覆膜支架的形态变化,探讨支架结构与扭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低密度镍钛合金丝同向螺旋分布的支架(A_1)在正向扭转过程中出现结构坍塌,低密度镍钛合金丝交叉分布的支架(B_1)、高密度镍钛合金丝同向螺旋分布的支架(A_2)和高密度镍钵合金丝交叉分布的支架(B_2)均能保持管腔通畅;支架(B_1)和支架(A_2)在扭转时产生的抗扭转力较小,可降低人体血管损伤的风险,考虑平整光滑的支架表面可减少血栓,则A_2为性能较优支架.  相似文献   

13.
可降解聚醚酯弹性体PTCG的合成及初步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PTCG)聚醚酯弹性体.按照ISO 10993标准,采用L929小鼠成纤细胞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以狗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s)为模板细胞,测试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性能.采用旋转成型/粒子洗出法制备三维血管支架,接种SMCs后在生物反应器上进行动态培养,探索PTCG作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合成的PTCG聚醚酯弹性体无细胞毒性;SMCs在PTCG薄膜表面贴附生长良好;所制备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等满足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要求;体外培养3 d后,大量SMCs长入血管支架并开始分化.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纤维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纤维为原料,用编织的方法制成一种网状圆筒形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增强体,探讨不同孔径支架增强体在体外降解过程中的断裂现象、拉伸强力、断裂伸长、质量衰变特征.得出组织工程肌腱支架增强体的拉伸断裂规律,孔径大小对支架增强体在降解过程中的强力、伸长和质量衰减性能影响不大.将支架增强体与PGA纤维复合构成组织工程肌腱支架,并在其上种植皮肤成纤维细胞.试验结果显示孔径大小对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力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其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拓宽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ara-dioxanone),PPDO)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面,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PDO纳米纤维膜.在PPDO纺丝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提高其可纺性,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多功能生物纺织品强力仪对PP...  相似文献   

16.
大黄素洗脱可降解涂层支架的制作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肝素化吗啉二酮苄酯与L-丙交酯的共聚物材料作为药物支架可降解涂层的药物载体材料,大黄素作为药物,在自制的计算机控制的喷涂设备上成功制备了大黄素药物洗脱支架(药物含量(150±5)ug).并研究了大黄素支架在体外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中,(37±0.5)℃下的释放.最后在体内与裸支架和不舍药的聚合物涂层支架进行了1个月和3个月的对照实验.研究发现,所制备的药物支架扩张后表面无撕裂、挂膜.此外,高含量比的药物支架(大黄素含量50%)中的药物10 d内的释放达到90%.3个月后体内涂层材料大部分发生降解,从血管切片和内膜厚度可以看出,大黄素对内膜增生有着明显的作用,可以抑制血管内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7.
三维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的生物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丝素蛋白纤维网的非编织制作方法和仿生矿化法,构建三维多孔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通过体外蛋白酶降解和成骨细胞培养,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进行初探.发现蛋白酶对丝素蛋白降解的作用大小依次为,蛋白酶K>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Ⅰ型胶原酶.所构建的支架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和分化.三维多孔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可望成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工业废渣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制备新型钻井废泥浆固化剂PS,并通过土工性能和污染物浸出检测,比较了该固化剂与传统固化材料对钻井废泥浆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PS固化剂固化钻井废泥浆后抗压强度较高,饱水1 d、2 d、3 d、4d后的强度分别降低了5.11%、9.28%、7.26%、4.63%,冻融循环后试样强度和质量分别损失7.2%和0.5%,相对于粉煤灰-石灰拥有更高的强度和水冻稳定性;同时,COD、硫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浸出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采用XRD和SEM对固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PS固化剂与钻井废泥浆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钙矾石等晶体,使固化体变得致密,有效增加泥浆强度和稳定性,抑制污染物的浸出。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聚氨酯多孔支撑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相转换法制备聚氨酯(PU)多孔支撑膜,通过改变聚氨酯制膜液中聚氨酯含量、添加剂颗粒大小及含量、溶剂的组成、凝固浴的组成,研究了PU多孔支撑膜的制备条件与多孔支撑膜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膜液中聚氨酯和添加剂含量对膜性能影响较大;使用混合溶剂可有效改善膜的孔结构,提高支撑膜的性能;控制凝胶浴中溶剂含量,可进一步提高聚氨酯支撑膜的性能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模板,磺化后得到磺化的聚苯乙烯模板,在其表面生成开口球形介孔聚苯胺(M-PANI)。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g@AgCl,通过化学吸附法制备Ag@AgCl/M-PANI复合材料。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和苯酚溶液来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AgCl/6%M-PANI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高于纯材料M-PANI和Ag@AgCl。光催化性能的提高是由于贵金属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使光生电荷在AgCl和M-PANI之间的传递和分离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