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辨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突破性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的异同,理清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特征;(2)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模型;(3)基于参与主体的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体、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体、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四大类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组织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学界对于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仍缺乏深入探讨。基于此,该文构建了“组织—过程—制度”三位一体的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为产业界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床产业 “大而不强”,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如何有效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加快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创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以日本马扎克公司为案例,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着重分析日本机床产业政策是如何支持本国机床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发现:日本机床行业经历了产品仿制、模仿学习、自主研发、创新超越四个技术阶段;在不同追赶阶段,日本相同类型的产业政策工具始终遵循相同的制定原则;政策工具使用策略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协同演化是其帮助本国机床企业“后来居上”的关键。据此,从构建国家级领军企业、重视优秀民营企业、补位核心用户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技术封锁与遏制,揭示了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立自强能力不足的困境。国内发展需求和国外竞争局势都要求构建新型的科技举国体制服务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本研究对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然后梳理国外科技举国体制的模式及其演变。在总结国外科技举国体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科技举国体制模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具有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概念仍未形成统一界定。从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和创新模式的角度,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异质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不同类型,各创新环节下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不同特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三大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具有异质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四位一体”的动力体系,各创新主体引领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五大创新模式。并总结当前关键性核心技术的研究存在遴选分类不明确、各创新主体角色定位不清晰、动力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态和方式。探讨我国当前关键信息技术缺乏所引致的现实问题,研究影响突破创新的制约因素,设计相应的跃迁路径和战略对策,以期我国加快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信息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7.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对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首先对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内涵、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通过典型案例归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浙江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的长板和短板,并从识别重大领域、构建重大载体、释放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优化项目管理5个方面提出对浙江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结合创新链理论研究了关键核心环节产学研协同的壁垒、过程和协同突破机制.首先明确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含义,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模型的构建.基于此,按照产品、技术和理论相互融合的逻辑,着眼于关键核心环节,研究了创新链科研、教育和生产协同创新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对科研、教育和生产协同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壁垒予以研究.根据...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20,(5):1-6
分析在国际高端技术垄断竞争、全球供应链技术链断裂、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扭转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局面的紧迫性。基于2020年发展转折点,面向未来十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四个转向"和"自主创新2.0版本"概念。针对我国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的"短板",提出创新突破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组织形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仍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战略性难课,分析了核心技术内涵的结构和突破路径,得出突破核心技术关键在核心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成为核心技术攻关的“领头羊”和生力军,担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阳镇 《创新科技》2023,(1):14-24
面向“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体系的系统突破,如此方能有效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系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准确理解关键核心技术,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核心特征、关键主体以及相应的功能定位,构建适配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从知识基础观、技术组件或者技术部件视角、技术体系视角、技术类型视角与战略属性视角解构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认为需要从技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知识基础构成的综合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且需要从关键核心技术的价值性、竞争性、知识性以及创新过程视角综合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特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概念内涵的正本清源。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构成的多层次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共同发力,需要系统构建知识融合视角下的政产学研融通模式、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核心企业主导的知识生态系统涌现模式、产业链链主视角下链主牵引的大中小企业融通模式以及数字平台视角下的数字创新模式,进而实现异质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异质性创新主体的“需求—能力”匹配。构建分类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需要处理好创新主体与创新主导...  相似文献   

12.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不仅是缓解技术断供风险、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必然选择。从理论和现实视角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发轫理路,系统反思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障碍与瓶颈:(1)存在认识误区,国产替代的统一思维尚未形成;(2)基础研究力量薄弱,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不足;(3)缺乏适宜的产业政策,国产替代的支撑力度不够;(4)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国产替代的“软“”硬”环境不完善;(5)领军型创新企业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6)领军人才及攻关团队缺乏,技术集中突破难度大。并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的架构,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实践逻辑:(1)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形成国产替代统一思维;(2)强化基础研究,加大专项投入;(3)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国产替代的支撑力度;(4)优化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国产替代的“软”“硬”环境;(5)明确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动力;(6)重视领军人才和攻关团队的引进和培育。研究旨在为推动...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是新时期我国打破传统科研组织范式,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依然存在主体稀缺、行为扭曲和定位模糊等问题。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必将带来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出现,进而推动人类生产力实现再一次跃升.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新赛道,一场以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为导向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本文通过分析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结合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工业互联网融合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困境和难点,思考并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科技攻关散而不精、科技创新泛而不深、科研主体多而不强、基础研究稳而不活、科技成果碎而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矛盾论》《实践论》核心思想,分析了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的“知行统一”管理模式,并从顶层设计、评价体系、监督办法和诚信记录等4个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精准设计新材料创新突破路径及政策,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梳理了美国、日本与欧盟等材料强国的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经验,探讨了中国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设计了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提升”创新突破路径、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创新突破路径及前沿新材料“抢先卡位”创新突破路径,并从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引导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向、建设新材料产业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是顺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必然选择.企业创新联合体组建的目的一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二是要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要支撑新型举国体制,提高整体创新效率.南京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化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方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纵向发展角度切入,对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各时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治理政策进行历史制度比较分析,深入剖析其演进特征及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治理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以应对新的国际形势与挑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治理政策经历了“传统政府主导的项目集体攻关机制政策变革与市场化改革企业内生动力机制萌发”“市场化改革企业内生动力机制与政府主导的项目集体攻关机制进化与完善”以及“市场化改革企业内生动力机制与政府主导的项目集体攻关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同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存在的不足,还需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新机制”以及“推动形成良好生态”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完善,一方面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企业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核心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存在重技术开发轻技术保护管理的问题,并通过在国家安全视角下构建国家关键核心科技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出通过设立国家管理机构、完善相关保护法规、企业组建关键核心技术评估系统等措施和路径,维护和完善国家安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技术科学观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层次为基础,阐释了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向工程技术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及技术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价值,被誉为技术科学的强国思想.我国关健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技术科学问题,原因在于基础科学成果供给不充足、技术科学引领作用不明显及技术科学家考评机制不合理,可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供给、发展面向中国现实需求的技术科学及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科学家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