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涤纶是疏水性纤维,结构本身紧密,涤纶织物经高温高压染底色后采用氯化亚锡拔染印花必须借助于特殊的拔染印花助剂。本文研究了新拔染助剂WT-DA、有机酸、吸酸剂以及金属离子掩蔽剂对氯化亚锡拔染印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助剂的用量,并优化了汽蒸工艺条件,筛选了部分底色分散染料和着色染料。研究结果为:氯化亚锡拔染印花色浆由8份SnCI。,10~16份WT—DA,0.6份酒石酸,1~2份尿素,0.6~1份Na。SIO。和x份染料;印花后的汽蒸条件为190~200℃下汽蒸8~12min,相对湿度60%~70%;在此印花条件下,有9只底色染料和10只着色染料可用于拔染印花,拔染白度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分散红54在超临界染色装置上进行亚麻织物的防染印花,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压力以及糊料浓度对亚麻织物防染印花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染色后亚麻织物及印花的K/S值和色牢度.结果表明,在防染剂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120℃、压力为20 MPa、染色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亚麻织物印花防白效果好同时印花能达...  相似文献   

3.
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涤棉一浴法染色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分散染料进行双层造壁,制得分散染料微胶囊并应用于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涤棉一浴法染色.通过改变染色条件中的浴比、染色温度、保温时间,研究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涤棉织物的一浴法染色新工艺,并得出最佳染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生产效率并简化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织物的传统染色工艺,利用耐碱的分散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对PLA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处理液pH值对PLA织物减量的影响,以及PLA织物的中性染色及碱性染色产品的K/S值及减量率;讨论了碱性染色温度和碱剂用量对PLA织物K/S值和强力的影响;对比了PLA织物有无还原清洗工序的碱性染色产品的色牢度,以及碱性染色与传统染色的工序、配方及产品的颜色深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液pH值的升高,织物的减量率逐渐增加且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PLA织物的减量;碱性染色织物的减量率及K/S值均高于中性染色产品;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碱剂用量增大,染色织物颜色逐渐变深且断裂强力下降;PLA织物碱性染色产品色牢度好且染色后无需还原清洗;碱性染色比传统染色方法所得织物的颜色更深且碱性染色工艺更加节省能源、水以及时间。  相似文献   

5.
探讨海泡石在印染行业印花糊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以海泡石与航空煤油、平平加O及水互混,能制得乳化糊,并可进一步调制色浆,用于活性染料直接印花.综合各项性能指标,海泡石制糊调浆的最佳处方为(以100g计):海泡石6g,航空煤油6g,平平加O 0.5g,活性黑KNB1.5g,尿素5.0g,纯碱2.5g,防染盐S1g,水77.5g;在此条件下,糊料及色浆的流变性、存储性及化学稳定性等均较好,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后的表观得色深度、渗透性、花纹精细度、牢度及手感等均能达到企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涤棉织物碱防拔染印花中染棉部分的膦酸基活性染料的底色浸轧染色工艺以及它的碱防拔染性能。结果表明,浸轧液中应含有双氰胺和无钠防泳移剂,浸轧液PH=5;固色条件为200℃左右处理1~2min。膦酸基活性染料之所以可被碱防拔染,主要是由于它在强碱性条件下不与棉纤维发生固色反应,而防拔染助剂对它的防拔染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盐、碱、汽蒸时间对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轧烘蒸和轧蒸短流程工艺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织物表面染色深度K/S值、固色效率及牢度等性能指标,比较了这两种染色工艺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轧蒸短流程工艺较轧烘蒸工艺固色效率略低,但采用此两种工艺,改性棉织物均可以获得比未改性棉织物更高的K/S值,更好的色牢度,均能实现活性染料轧染无盐低碱染色.相比之下,由于轧蒸短流程工艺工序短,更符合节能减排、环保的染色理念,更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9.
针对活性染料利用率低,染深色及盐用量多的问题,利用自制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对CVC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优化出有利于提高活性染料吸附上染性能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改性CVC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CVC织物无盐染色可获得比未改性CVC织物常规加盐染色更高的上染百分率、K/S值、固色效率和皂洗牢度,但是摩擦牢度有轻微降低,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体系,在水相介质中进行聚合,制备了一种无甲醛固色剂,并将该固色剂应用于活性染料染黑色织物的固色处理.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值对产品固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较佳的合成工艺为: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9%,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0℃,反应体系pH值为6.8~7.0.将合成的聚合物应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固色处理,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级,耐洗色牢度可达4级,与未固色的织物色牢度相比均提高了0.5级.  相似文献   

11.
高聚合物无醛固色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高聚合物无甲醛固色剂的合成工艺,分析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优化出较佳合成工艺.用中心旋转法设计了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固色试验,优化出较佳的固色工艺参数:固色剂16~18 g/L,氯化钠8~12g/L,焙烘温度120~125℃.固色后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提高了0.5级,固色后色度差变化较小,有利于工厂对色.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一种自制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织物进行固色整理.通过对固色剂的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余率的探讨,确定了色织物的最佳固色整理工艺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50/L,轧余率75%)→烘干(70℃×3min)→焙烘(150℃×3min).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有良好的固色效果,可使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其固色效果与4种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固色后织物色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泡泡消烟技术在汽油火灾烟气净化中的有效性,水中添加质量分数1%月桂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LAD)表面活性剂制备发泡液,并加入Na2S2O3,Na2SO3,NaHCO3,NaOH等碱性添加剂制成碱性发泡液。通过分析发泡液的表面张力、黏度、泡沫性能、pH值及汽油燃烧残留物(炭黑)沉降时间等性能指标,确定最优消烟发泡液为质量分数1%的LAD溶液添加质量分数0.4%Na2SO3碱性添加剂;使用自制烟气收集净化装置对发泡液的净烟效果测试发现,汽油烟气被包裹在泡泡中而难以溢散并被泡泡液缓慢吸附、中和,使得反应后溶液的pH值大幅降低;模拟隧道汽油火灾黑烟净化实验测得泡泡喷射作业150 s能使黑烟浓度降低97.8%。碱性发泡液能有效净化汽油火灾烟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性能.选用活性染料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以织物的上染率和K/S值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染色效果进行评定.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染色工艺为:活性艳红KD-8B1%(o.w.f),磷酸三钠质量浓度40g/L,食盐质量浓度40g/L,浴比1∶50,固色时间45min,固色温度90℃,匀染剂0.5g/L.采用优化工艺对织物染色后,测试得出的织物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达到了织物染色要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交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网络I,聚丙烯酸酯(PA)作为网络II,合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型(IPNs)乳液.通过探究网络I的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质量分数、交联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质量分数,网络II的引发剂过硫酸钾(KPS)质量分数等因素,优化合成工艺,并分析IPNs胶膜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失重性能.结果表明,IPNs乳液最佳合成工艺为制备网络I时DBSA质量分数为10%、TEOS质量分数为3%,制备网络II时KPS质量分数为0.3%~0.5%.将IPNs乳液应用于涂料印花,印花织物手感柔软,于低温烘干即具有良好的耐摩擦牢度,无需焙烘.  相似文献   

16.
对改性瓜尔豆胶和海藻酸钠印花糊料的各项性能及其用于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效果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改性瓜尔豆胶的成糊率较高,其PVI值比海藻酸钠印花糊料PVI值低,粘度较大,更接近平网印花对糊料粘度的要求,且印花织物具有较好耐摩擦、耐水洗性能;改性瓜尔豆胶糊料其印花织物的K/S值与海藻酸钠糊料的印花织物相接近.因此,使用改性瓜尔豆胶可以部分替代海藻酸钠作为印花糊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AG-7600,交联剂三聚氰胺甲醛对芳砜纶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经过试验,得到芳砜纶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AG-7600整理剂质量分数为6%、三聚氰胺甲醛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1min,整理后织物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Anozol活性染料对蛋白质改性粘胶纤维——含丝素蛋白粘胶纤维的染整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2CO3和H2O2对其前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经除氧酶处理后前处理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以及元明粉、Na2CO3对织物上染率、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一套适宜于该粘胶织物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合成的抗菌性阳离子活性染料对尼龙66、羊毛和腈纶纤维进行了染色和抗菌性能研究.该染料对3种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3种纤维染色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但上染速率和上染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染色后的3种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同时,采用该染料对棉、尼龙66、羊毛和腈纶纤维织物进行了同浴染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染料对4种纤维在同浴染色时具有不同的上染速率,同色性具有一定的差异.该染料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10-6g/L.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浓度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损伤过程中孔结构退化规律问题,对混凝土进行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盐的冻融循环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混凝土损伤过程中的孔结构变化以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盐侵蚀下T2谱中第一峰变化明显,且同时期随着硫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T2谱第一峰变化幅度增大;盐冻环境下T2谱第一峰面积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符合指数关系,水冻环境下T2谱第一峰面积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微小孔隙率发展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孔隙率与冻融循环次数、硫酸盐质量分数之间符合显著的线性关系;混凝土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随着硫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