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个人知识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了知识,找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我们也要很好的保存起来,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否则就会出现当我们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虽然知道自己知道,但却不能快速、方便的找到他们,这样就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在讨论如何对给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个人有哪些知识需要组织。从理论上说,个人需要管理的知识主要是个人的隐性知识和个人的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组织需要个人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尽量把知识显性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量化、有效的管理。而我们能做到的个人知识的组织主要是显性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渠…  相似文献   

2.
"幸福在哪里啊,幸福在哪里?他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这是小时候经常唱的歌曲,但是我并不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仍不时地想,工作和劳动是幸福的本源么?幸福是轰轰烈烈?还是过眼云烟?但我知道幸福无时不在,要努力去寻找。坠入爱河的人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不休,而失恋的人却为失去这些而深深怀念;机关的公务员因不能升迁而发愁,但下岗工人却羡慕他们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坐在空调房里读着当天的报纸,却因为纯净水机烧出的水不能泡开茶而烦恼,而在炎炎烈日下工作的人们却奢望能喝上…  相似文献   

4.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按照知识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视角,研究了隐性知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建华 《科学大观园》2006,(12):48-50
我们从远古走到今天,我们时时在回望中发问:“远古的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生存的环境原本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古蜀文明的“黑匣子”在哪里?有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祖先留给我们的诸多谜团?我们好奇地望着苍穹,渴望解释属于我们的谜团。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删除某个应用程序后会发现,通常的删除操作是无法将其完全赶出计算机的。那么,怎样才能“斩草除根”呢? 问:时下的软件也赶“时髦”,出了“绿色软件”。听说它可以被直接删除而不在系统中留下任何垃圾? 答:对。因为这种软件不在注册表中植入任何信息,不对系统文件进行任何修改,所有文件只存在于一文件夹中。删除它时,只需在“开始→程序”下找到该“程序组”,将整个文件夹删除即可。问:为什么有的程序需要使用软件提供的卸载  相似文献   

7.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制和技术模式。首先从企业知识的构成以及隐性知识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在于市场化与共同体化,同时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模式:知识信息化和知识编码化。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1898年底,居里夫妇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他们从铀矿中发现了比铀的放射性强百万倍的新元素镭。这一发现震动了物理学和化学界,有人表示祝贺,但也有人质疑:“镭在哪里?只有把镭提炼出来,我们才能相信。”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分类到知识地图:一个面向组织现实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目前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组织中知识的内涵及特性,提出了基于显性/隐性、个人/组织、专门/综合三个维度的八种知识类型,并在此分类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组织现实的全新"组图式"知识地图框架,以期能够架起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最多跑一次”的新工业革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政府提供的政策背景和政治环境等隐性作为,相对于直接投资等显性作为,发挥了更基础的作用。从发展动能、支柱产业、研发模式和总体特征来看,中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发生新工业革命的条件,但仍存在公众参与缺失和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作为行政革命形象亮相,却以加强政府隐性作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上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府显性作为优势与这种隐性作为相结合,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问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12.
1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人在2003年,在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中,那些人做出了贡献,那些人推动了这个进程的发展,那些人在孜孜以求知识中国目标的实现?说出你的观点,说出你所认为的对促进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做出贡献的人!2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媒体知识管理在中国的推广需要媒体的鼓与呼,你认为在2003年推动中国的知识管理发展的纸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有那些?我们感谢他们!3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实施在2003年,你知道有哪些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效果如何?把你知道的共享出来,这些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是中国知识管理实施的先驱!4郾2003年中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50-51
正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幸福,况且幸福确实不是跟钱权有关系的。幸福本来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抱着一颗淡定豁达的心,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幸福。幸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幸福幸福跟拥有金钱的多少,权利的大小都没有什么必定的相关关系。只要存于世,有争取幸福的想法和行动,每个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很早的时候,读过一个伊索寓言,上面说一个蝴蝶到了冬天很饿,它去请求蚂蚁给她点食物。蚂蚁问她:你夏天干什么去了?蝴蝶说我一个夏天都在跳舞。蚂蚁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在冬天的时候唱歌呢? 我觉得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像跳舞的蝴蝶,看不起辛苦工作的蚂蚁。觉得他们太实际、太庸俗、太操劳。认为好日子应该是载歌载舞的日子,像彩蝶飞一样轻松快乐。我们不需要钱,也不需要服从谁,我们工作只是为了喜欢,我们甚至从不储蓄,那是像蚂蚁一样的小市民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7.
英国媒体曾评出30件幸福的事。其中,"在旧牛仔裤的口袋里发现10英镑"成为最让英国人感到幸福的一件事。另外,"躺在刚刚洗干净的被窝里"和"看到一对老人手挽手一起散步"也成为人们幸福的事。还有,"坐着晒太阳"、"在乡间随便走走"等都被认为是最幸福的事。看过之后不禁笑了。这些幸福的事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为什么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一直以来,我们把幸福的标杆定得太高了: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买到一辆可心的车,半年内升职或加薪,如此等等。我们的视线一直在所谓宏大的事件上搜索,却发现很多所谓的幸福可望而不可即。我们的心,被巨大的欲望蒙蔽,快  相似文献   

18.
个人知识管理(PKM)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花费许多时间寻找或打电话询问,而最终却发现这个东西就在你的电脑桌面;大概你和我一样也经历过:昨天刚看过的一份关键资料,今天起草报告时要用到,自己却哪里也找不到,最终造成报告无从下笔,结果是工作完不成领导怪罪而自己也感觉工作干得不爽。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呢?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我们现在的工具很多:电话、固定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PDA还有许多其它五花八门的玩艺,都声称在帮助我们工作的更好更有效率,企业的OA、ERP、CRM都说可以让我们工作的更轻…  相似文献   

19.
最早独立于宗教来探索世界和自身的是古希腊人。他们把这种探索称做“philosophy”(哲学),它由希腊词philos(意为“爱好……的人”)和sophia(意为“智慧”、“知识”)构成。他们在探索,正是因为他们酷爱智慧和知识。自古至今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向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这属于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范畴。“moral”(道德)一词,源出于拉丁词mores,意为“方式”。因此,道德哲学研究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探索也引伸到了其他一切方面,它可以涉及自然界中大至宇宙小到草芥的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20.
王府井的“井”是怎么找到的?前门大栅栏的“栅栏”是怎么来的?天桥的“桥”在哪里?北京的庙会经过了哪些演变?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今天。关于北京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说不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