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变股民,农村变都市,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这是吴中区长桥街道龙西社区的真实写照。 随着苏州中心城市的扩容和吴中新城的扮靓,地处吴中新城核心区域的龙西社区,自觉融入城市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今“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一幢幢城市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吴中新城商业节点的新亮点,为吴中区打造南城新商圈增姿添彩。用社区党委书记范安林的话说,“我们不仅要充分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而且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为苏州城市化的推进和南城新商圈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的苏州石湖科技创业园自2006年设立以来,以发展软件设计、产品研发等新兴服务业为目标,成为了苏州城南正在崛起的新兴科技创业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统一体,新农村的前提是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能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城镇化的建设可以反哺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的保证。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关系,并根据现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城市化的现状,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而进行的,在功能、职能方面的不断调整与改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会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一些新农村建设问题,如三农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得到解决,最终将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进步,进而建设"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市化进程的战略目标并完成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是形势所需,笔者通过新农村建设实践,新农村建设实例,新农村建设资料,总结出新农村建设不应盲目城市化,而应以产业支撑,多种经营,发展经济,因地制宜,保持生态平衡,保留当地文化传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桥街道(原长桥镇)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市吴中区政府所在地,人口2.07万,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18亿元,现经济、财政等继续保留镇级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试点新的农村村庄发展模式,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社会主义时期,新农村建设是为了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而提出来的决策.山西省地处中部,又是农业大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使命.常平是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小康村.本文研究了壶关县常平村的企业发展及其区域带动效应,分析了常平村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讨了常平村的经验对壶关县新农村建设的适用性,旨在促进壶关的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为适应新农村规划保护需要,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避免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景观的破坏,新农村建设应加强生态景观保护.将农村环境、景观与生产有机融合,保证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方向,为城乡景观异质与景观相融提供思路,为实施生态景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小城镇发展和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之间不存在战略重叠和矛盾,而是相互起着促进作用.一方面,小城镇的发展引导和牵动着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三农"问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特征,对城郊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3个方面探讨了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妙云 《海峡科学》2007,(6):153-153,157
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农业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面向新农村的职业教育,既符合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又满足职业院校迫切解决生源危机的现实需要。实现职业教育向农村发展,不仅可以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弥补结构性失业的弊端,提升基层劳动者素质,同时,对职业院校来说,也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留守儿童”的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集中体现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矛盾和困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未来,更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野中,需要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都要给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新农村建设获得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已经由对新农村建设意义、内涵、特征等的一般分析逐渐转向了如何建设新农村的路径探讨。这些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在农村内部,主要是以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为中心的制度改革;在农村外部,主要是如何发挥城市现代文明发动机的核心作用,辐射带动农村发展。同时,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关系、中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雪原  齐洁 《科技信息》2009,(26):62-63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是,由于城乡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经济上的压力,他们的子女被迫留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即“留守儿童”。在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留守儿童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湖北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这方面的实践,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影响与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它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但是主要工作的重点以及各种媒体、杂志的宣传基本上是集中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风格上,治标不治本。“加快新农村建设,千万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成'新农居'新农村再好也是农村,绝不是城市,不能只靠扒了旧房盖新房实现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胡丽娟 《科技资讯》2009,(8):244-244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建设趋势,是党中央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为适应新农村规划建设需要,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避免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景观的破坏,应建立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构建体系的重点是保护乡土风貌、田园风情,以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农村建设,使农村生产建设规划、生活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与景观生态建设规划相和谐和共生。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景观生态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燕 《科技信息》2009,(17):154-154,36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步入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社会和学校教育职责的缺位,心理问题尤为凸现,导致人格的不健康发展,如今这已经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难题。本研究在着力在分析和谐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