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能源,石油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被消耗,为此,世界各国的能源专家都致力于寻找和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除了广为人知的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外,还有许多种能源也被科学家设想为可以有效利用的"石油后"能源.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社会广泛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然而这些燃料在地壳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比如石油,按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和消耗量计算,再过五六十年后,就差不多用完了,人类正面临着矿物燃料日益枯竭的困境。由于能源的短缺就推动了能源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向异常广阔的领域里寻找、开发新能源:即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波力能、海水热能、核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个方面对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加大,如何及时解决面临的能源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技术挑战和难题,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地球上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以及其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节能技术高效利用现有能源,同时开拓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电能、生物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  相似文献   

4.
节能与生活     
能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它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核能等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能源,石油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被消耗,为此,世界各国的能源专家都致力于寻找和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除了广为人知的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外,还有许多种能源也被科学家设想为可以有效利用的“石油后”能源。改良煤炭虽然人类使用煤炭的历史远远长于使用石油,但是在今天,煤炭的“可持续时间”仍然比石油长得多——据勘探数据显示,地球上的煤炭至少还可以使用200~300年,而石油的可用时间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能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我国农村能源资源,除了大量的秸秆、薪柴、草类以及水生植物等生物质能外,还有畜力能、水力能、太阳能、风能等;有些地区还有地热能、潮汐能与矿物质能(煤、油、气)。但由于使用不科学,浪费十分惊人,加上其他一些经济、技术条件等原因,目前我国农村能源  相似文献   

7.
能源就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能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它们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使用较为普遍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沼气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电磁能等。 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自古以来,人类就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底部埋藏着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而海水本身也蕴藏着不少能量,现在各国已经在开发的有潮汐能、海浪能和温差能。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又计划利用洋流来发电.让每秒流量约322亿升的墨西哥湾流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     
黄晞  汪广仁 《科学》2002,54(3):51-52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其实太阳能、风能等,人类很早就已开始利用,这里把它称作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而言.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区分也是相对的,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核裂变,过去是新能源,现在由于技术基本成熟,许多国家已把它看作常规能源.上述这些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被作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按照当今世界能源消耗量的增长趋势,地球上蕴藏量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很快将耗尽。据世界能源会议《1992年能源资源调查》的报道,世界各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分别还可开采219年、44年和60年。其他能源,除有限的水能资源在继续开发用以发电外,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一时还难以大规模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当人类发现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核聚变)之后,便找到了无限能源的可能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在实验室里复制一个"太阳",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人类未来的能源出路。更重要的是,核聚变技术是一项几乎完美的技术,不会产生污染且近乎于无限使用。未来一旦掌握这项技术,人类将踏入无限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12.
每年夏天,当我们在海边游玩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呢?几十年来,各国政府加大了对开发海洋的投入.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种主要的海洋能源 由于海洋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所以海洋科学家、能源学家和环保专家都对开发海洋能源有强烈的兴趣.海洋能通常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和海流能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这5种海洋能的总功率为766亿千瓦,相当于25万个秦山核电站的发电功率.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相似文献   

13.
<正>灰氢、蓝氢、绿氢,氢“色”缤纷。是否有一种能源,在地球上储量巨大,燃烧效率高并且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呢?有!而且很早就已被发现,它就是氢能源。氢能源何以优越?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被大量利用,致使其储量大大减少。寻找新能源成为人类生活、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为此科学家一直在不断研究,过程中,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各种新能源不断涌现。21世纪,一种以氢为燃料的新能源冉冉升起。  相似文献   

14.
任濮宁  罗能超  王峰 《科学通报》2023,(16):2004-2006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化石资源被迅速大量消耗,带来能源短缺和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化石资源的消耗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为应对能源危机、减少CO2排放,发展核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持续能源来替代化石资源是国际上的共识.太阳能是地球上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辐射向地球源源不断地输入能量,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和研发新能源。不久前,我们还将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称为新能源,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告诉我们,再过不久,这些能源就要被称为"旧能源"啦!向高空风要电能一个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长达27年对地球大气层中风能分布的观测研究,发现位于9700米的高空风能量密度最高,如果人们能成功掌控和利用这种高空风,那就可能意味着将获得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能来源。为了获得这一新能源,科学家们正在研  相似文献   

16.
郭伟 《自然与人》2010,(4):13-15
进入21世纪,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开发可再生低污染的绿色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神奇的能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的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的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矿物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可是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将把它们彻底消耗殆尽。因为这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当它们被全部开采完后,人类将怎么办呢?与这些矿物燃料能源不同的是,太阳光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会不断地产生,不会越用越少,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作可再生能源。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使用它们不会产生大量废弃污染和温室效应,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不会形成负面影响,所以…  相似文献   

18.
<正>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天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那有没有可能让人类首次在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永久性地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呢?答案是有,并且已经曙光初现了,这个曙光,就是核聚变,俗称"人造小太阳"。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种用炭黑和水泥制造的新式超级电容器具备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能在建筑物的混凝土地基中储存一天所需的能量,或者在电动车驶过路面时向它们提供非接触式充电。根据研发出这项技术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维斯研究所的研究者所述,这种装置也能使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变得便利。  相似文献   

20.
热化学贮能     
1.引言在能源市场上,激励引入替代能源的倾向与日俱增。把核能和太阳能用作为主要热源是实现这种替代的、最先进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之一。上述两种能源都能产生中、高温范围的热能(250~800℃),它们都需要开拓适当的贮能系统,因为其生产和需要都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对于核能,生产速率总是不希望改变的,而对其需要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太阳能,生产和需求都会短期或长期变动。因此,核能和太阳能贮存之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