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2.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种压迫下审美价值观的扭曲和变态,以及他们对自我黑人身份认同的迷茫和混乱。以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为视角来解读《最蓝的眼睛》,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社会独特的观察,以及她对美国社会中黑人自我意识的唤醒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斯(blues)又称蓝调,是上世纪初期美国黑人创造的一种音乐样式。作为美国黑人种族文化的典型表征,布鲁斯是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文章通过对美国当代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的分析,指出作者将布鲁斯这一美国黑人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创作密切结合,体现了小说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小说家,同时也是首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全部取材于美国的黑人生活,她的作品文笔细腻,充满感情,人物形象充满张力。她的一生致力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创作,她的作品强调美国黑人女性独立自主追寻自我,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不依靠男性,不依附任何其他外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同性的力量对抗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为自身命运而抗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显示了对当代美国黑人身份属性的担忧,从而展示了美国黑人在黑白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中所经历的困境。本文努力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不同的黑人对自己黑人文化身份的认同过程,使读者们能够重新认识黑人文化的前景。本文观点认为:黑人成员只有回归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立足过去,面对现实,抵制在当今社会使其文化沦落的"边缘文化"地位,才能弘扬黑人的民族文化,重塑民族自豪感,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摆脱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6.
唐俊芳 《科技信息》2013,(22):12-12
在全球后殖民语境中,美国黑人身份认同问题日益变得复杂与重要起来。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为首的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们透过她们的作品对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白人文化霸权现象以及黑人身份定位的困惑及身份建构问题的思考,得出了要在两种文明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实现非洲传统文化与白人经典文化的糅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里,托尼.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传统,用隐喻的语言讲述了美国黑人命名的传统和名字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名字以及命名的隐喻,认为小说中的命名既隐喻着美国黑人客体化、同化现象,也喻指美国黑人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了解与认同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我是谁"是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萦绕于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少数族裔心头的身份难题。主流霸权文化往往将少数族裔的外在生理特征本质化来定义美国少数族裔,使他们成为不同于美国白人的永久的"他者"。而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质疑主流文化中固有的种族概念,在其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讲述华人移民的美国故事,阐明了族裔身份认同是文化属性自由选择的结果,表明了她对人人都是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最终超越了美国白人的认同主题。  相似文献   

9.
港式饮茶具有香港人身份认同的社会作用 ,它是香港人社会关系得以强化以及建构身份认同的文化领域。以饮茶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和消费行为是都市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式饮茶在香港表现出自助、自动和自由选拔的意识 ,成为官方文化和普及文化一致接受的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剥夺黑人及其他种族人权的现象。二十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取得了政治解放等基本人权,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他们争取人权的斗争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美国黑人和白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来看,美国黑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完全的平等。大量案例和资料表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在一些美国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美国并非是如其自诩的"自由者的乐土"。相反,美国黑人仍是世界上遭受苦难最深的民族之一。他们争取"自由、平等、幸福"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主人公奶娃的姓氏“戴德”和“飞翔”这两大象征寓意,探讨了小说的主题:美国黑人只有认同自身的民族身份,坚持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古巴避难的一位美国黑人领袖,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北卡罗来纳州门罗分会前任主席,罗伯特·威廉先生,今年曾经两次要求我发表声明,支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我愿意借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对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斗争,表示坚决的支持。美国黑人共一千九百余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他们在社会中处于被奴役、被压迫和被歧视的地位。绝大部分黑人被剥夺了选举权。他们一般只能从事最笨重和最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白以出色的诗歌闻名于世,华裔新移民作家哈金从"边缘人"的视角,探讨了李白的人生际遇与诗歌特点;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则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以"他者"的眼光探究了李白的新观念。两位学者从人物形象、诗歌形象入手,在西方塑造了李白浪漫潇洒、特立独行的形象。细致分析二者对李白形象的差异描写、研读二者译介的李白诗歌,可以指出作者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写作视角在李白西方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描述、反映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华人反抗白人的固定化概念化形象以及华人如何适应美国主流文化、融入新文化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冲突,但这些冲突都是围绕文化身份建构这一点进行的。把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分为前阶段的文化失语期、开始阶段的身份认同期、探索阶段的民族身份认同期和族裔散居混合身份认同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走向自由》是早期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粲芳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直接指涉女性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女主人公回忆中不断出现的有关"水"的意象进行解读,我们看到作者实际上是通过一种象征性的隐喻式表达指出:身份的认同是个体或群体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女性属性,从而为女性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书写了一种前俄狄浦斯时期的母女关系,同时也为这一过程所遭遇的困惑和焦虑提供了一种"自我言说的场域"。  相似文献   

16.
"黑而美丽"是兰斯顿·休斯的名言,也是他的创作宗旨,体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之中。这一宗旨在《谢谢你,太太》中也有突出体现,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这一宗旨的实现进行探讨:一、休斯创造性地把美国黑人音乐引入文学作品之中;二、他在这篇小说中重塑了美国黑人新形象,并以此说明兰斯顿·休斯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复兴和美国黑人民族运动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103名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将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相结合,考察身份认同、社会比较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外群体身份认同,认同"市民"者融入意愿高于认同"农民工"者.社会比较导致农民工融入意愿发生变化,其中积极比较和消极比较的效应呈现"不对称性".积极条件下,认同"市民"者总体和文化融入意愿上升较认同"农民工"者明显;消极条件下,前者经济融入意愿的下降程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当选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从二百多年前的奴隶到今日的总统,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本文就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状况及其根源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日常家当》中,通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外边世界获得"成功"的黑人姑娘迪"衣锦还乡",探访在偏僻乡村的母亲和妹妹玛吉的故事,探讨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种族身份,并号召黑人积极把握自我,团结友爱,在美国社会中确立真正的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