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与人的存在、与生命的自由伸展的关系做了大幅度的拓展。正是对文化和生命意义上的“人”的终极眷注,正是从追寻人生灵趣的角度对情感的肯定,使梁启超将早年的政治功利美学发展为情感、趣味、生命一体的文艺美学和审美人生论。  相似文献   

2.
毋庸讳言,师专学生思想政治情感比较复杂的,心灵深处是充满矛盾的。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既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能够战胜那些同样努力奋斗的同龄人,考上大专,略胜一筹而高人一等,他们感到自豪;然而,一想到由于自己的某些失误,未能考上本科、重点大学,他们又感到懊悔、感伤。于是,有人自暴自弃;有人认为反正干不出大事业而得过且过;有人也想学点东西,但总觉得没有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颓唐却步;更多的人则天真地以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构成了大学生政治观的基本结构。当前,大学生的政治观呈现出政治认知的清晰性与模糊性相结合,政治情感的积极性与消极性、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政治信仰的坚定性与不稳定性相结合的特点。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必须要意识到政治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思想引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坚持贴近生活,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出政治观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诗歌通过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强烈的政治批判、对现实无奈的忧患三个方面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政治、有着极强的独立意识的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陆机所处时代正值三国末期到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虽出生名门,才俊过人,却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饱经人世艰辛与坎坷。其入洛后创作的诗赋,满含对故土亲友的眷恋、对祖辈的追慕、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生命忧患的哀叹,情感沉重而深切,为世人展现了特殊时期一位文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其自负、伤感、忧思、孤独的种种情绪,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情感教育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由知、情,意、行、法五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付之以行,绳之以法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情感教育在这个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情感链”联结知、意、行、法、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切领域,象一种高能催化剂一样,产生“情感”效应,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最佳效果。但是,情感教育又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这自然是由于某些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情感教育”原本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干部关心群众,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感词典和概念层次网络(hierarchical network concepts, HNC)语境框架的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方法,将文本的情感倾向分析分为两个阶段:特征词、语句和句群判定阶段;基于HNC语境框架的句与句群情感分析阶段。首先以HowNet情感词典和自建的形容词配价词典(valency dictionary of English adjective, VDEA)作为基础词典资源进行文本特征词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HNC语境框架进行文本的情感倾向性判定,融合情感词典资源与HNC语境框架的独特优势,从特征词语情感分析入手,以包含特征词的语句及句群为情感分析重点,进而确定文本的情感倾向性,体现了HNC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思想。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本分别对政治、经济、体育与影视评论等领域文本进行测试,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商品评论以及影评类的文本情感识别率相对较高,而政治与体育类识别率低,但基本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特色。概括来看,主要包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央思想导向相一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配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厚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要素相衔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丁琦延安时期的生活与创作,有着深刻的悲剧意蕴,原因主要有三点,即“文学与政治的歧路”、现代意识与封建思想的冲突、孤独感和忧患感为主导的悲剧心态。丁玲的悲剧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事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结合杜甫的生活道路、政治理想、忧患情怀及其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围绕《春夜喜雨》展开个案分析,认为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其他作品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与社会情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大学生学习存在着学习动机缺失、对师生教学活动中情感交流的迫切需求、学生间学习合作能力欠缺等三方面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因素是大学生某些社会情感的缺乏,而解决这些现存学习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从社会情感教育入手,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师生问的情感交流互动,拓展师生交流渠道;促进大学生间的学习合作,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和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教学原则的表述存在着零碎的、片面的、甚至相互包含,相互矛盾,不成系统的问题,语文教学原则的表述也存在如此问题。因此在分析和借鉴已有语文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相协调的教学原则;语文心力与语文智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情感体验与言语实践相协调的原则;对话主体间(教师、学生、文本)相协调的原则;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体现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相渗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相一致,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实效性相统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学习和研究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探索其时代特色,对于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些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党的宗旨与工作路线相衔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任务相一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思想教育与加强领导相承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坚持科学与艺术相协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学习和借鉴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思想,推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而情感作为思想交流的载体,理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情感的缺失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将情感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成效。  相似文献   

16.
苟凝霞 《科技信息》2010,(18):I0052-I0052
在我国高等院校师生情感培养往往被忽视,教师只管上好课,教授好专业,很少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学活动的需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需要。因此,在高校通过一定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诗可分三大主题:社会忧患主题,爱情忧伤主题,人生忧郁主题。三大主题的作品组成戴诗的有机整体。但在戴望舒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倾向:重社会忧患主题而轻其他两大主题,在社会忧患主题中,又重后期诗而轻前期诗。本文从戴望舒的生活道路和文学道路相结合的角度,对戴诗三大主题进行了独立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陶渊明思想特征的探讨一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忧患是构成陶渊明复杂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忧患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情绪。它是人类在外来祸患、困厄之中 ,由于心灵 (愿望和意志 )同现实 (自然的与社会的 )矛盾对抗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忧患感来自个体心灵同现实在矛盾对抗中的失败。正是这种忧患感极大影响着陶渊明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本文从探讨陶渊明忧患感的思想出发 ,试图对其饮酒、归隐躬耕的意图以及独特的诗歌艺术形成作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结合杜甫的生活道路、政治理想、忧患情怀及其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围绕《春夜喜雨》展开个案分析,认为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其他作品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20.
《论语.乡党》是记录孔子衣食住行的篇章,其中概括了孔子对于服饰的审美观点。孔子的服饰美学观点不是简单地把服饰看作遮体御寒的工具,而是具有表述思想、反映情感的作用,具有昭示名分、区别身份的象征意义,这就赋予服饰更为深广的政治、文化意义。孔子的服饰美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耦合,体现了其"中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