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超 《科技资讯》2010,(20):34-34,36
随着管龄的增长,由于老化、腐蚀以及打孔盗油等原因造成的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成为管道泄漏技术研究的难点。本文根据以住设计经验,结合某输油管道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以"负压波法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法"来检测管道泄漏的设计方案、系统组成,最后对生产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时钟校准问题进行阐述,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该设计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保华 《甘肃科技》2009,25(14):41-42,185
介绍了当前管道运输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管道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国内外出现的一些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对迅速准确地发现管道泄漏和确定泄漏的位置、进行管道完整性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改善输油管道泄漏的检测方法, 概述了目前一些常用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如直接检测 法、 负压波检测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方法等。 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在应用时的优缺点。 然而, 随着对输油 管道泄漏检测要求的提高, 这些检测方法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同时, 将深度学习引入了 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中。 深度学习是在神经网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它在许多方面上的应用弥补了该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存在的不足。 其中, 深度学习已经在图像和语音识别应用中取得了成功。 这些情况为以后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提供了部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输油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研制开发泄漏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泄漏判别方法包括信号自动分段技术、残差法、相关法、长杆统计法和小波变换法.经分析比较,结合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泄漏识别方法--小波相关分析法.小波相关分析法综合利用了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的优点,能够精确定位泄漏位置.将这套新方法运用于泄漏监测系统开发,经现场试验,得到如下结论:系统报警反应时间在2 min以内;系统可报警泄漏量仅有输送量的±1%;系统泄漏定位精度达到管线全长的±1%.  相似文献   

5.
蔡昌新  易康  廖锐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177-10189
长输油管道泄漏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因此对长输油管道进行在线实时监测与快速精准定位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核心要素。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泄漏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其次详细论述了长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原理、性能及其优缺点,并对长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中存在的微小泄漏、缓泄漏等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评述。最后在全面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长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潜力、应用前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下一步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展望,认为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法联合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远距离输油管道泄漏检测领域的智能化、高效化,并在未来的泄漏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信号的统计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对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信号的统计处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粗大误差,累进性系统误差和周期性系统误差,为管道监测部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误报警率。  相似文献   

7.
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妨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随着油气管道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很多管道实现了泄漏的自动检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泄漏检测的误报警率较高。针对新疆油田某原油管道,分析了管道运行的各种工况,提出了消除误报警的多种措施,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对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信号的统计处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粗大误差、累进性系统误差和周期性系统误差 ,为管道监测部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误报警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的试验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表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输油管道的小泄漏检测与定位是可行的,且泄漏点的定位误差可以缩小到(10—20)m之间。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待解决,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将转向油田现场试验,改进后可得到实际应用,这对输油管道管理部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峰  杨红军 《科技信息》2012,(27):427-428
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不断发展,管道输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长输管道在运行中的泄漏既造成资源的损失,也污染了环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和原理。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等方面分别作了介绍,这对于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ANSYS在管道漏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管道漏磁检测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介绍,得到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管道漏磁检测中应用的具体事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一系列管道缺陷的漏磁信号曲线,为实现管道缺陷的智能诊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提离值对管道漏磁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提高油气管道漏磁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在确保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减小磁传感器与被测油气管道表面的距离即提离值的波动的影响。分析了提离值选择的主要原则,并从磁路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通过改进油气管道检测器结构抑制传感器提离值波动影响的方法。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而且信噪比可以提升30%以上。该方法有助于为优化检测器结构和提高漏磁检测的准确度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输气管道音波法泄漏检测采集得到的信号不仅包含有用的泄漏信号,而且包含背景噪声和各种干扰信号,因此信号的识别和特征量提取尤为重要。基于此情况,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得到有效特征量,传感器采集得到的信号包括泄漏信号、敲击信号、压缩机启停信号、减压阀开关信号。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实现,相关函数可以得到各种信号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征,协方差函数可以得到各种信号的自协方差和互协方差特征。同时对信号进行整体峰度计算,并设置整体峰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信号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对输气管道微泄漏进行检测,同时对诸如减压阀操作、压缩机启停、敲击等干扰因素可以通过相关函数数值从背景噪声中识别;在不确定是否存在干扰信号的前提下,通过相关分析从背景噪声中提取泄漏信号或干扰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体峰度值计算,若整体峰度值高于阈值,则认为泄漏发生,提高了音波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少管道沿途测量数据,近海管道运输中的泄漏检测问题比陆地流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更具有挑战性.我们用传输线模型来考虑其线性动力学部分,然后通过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来比较传递函数的频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有限维模型在低频下可以有效地逼近原始线性模型.由于近海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缺少传感器,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漂流传感器的方法来解决此类型的检测问题并对数据同化框架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15.
屋面渗漏原因及根治措施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力学等方面分析了屋面渗漏的原因,提出根治屋面渗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在制程变异的影响下,全芯片漏电流很难被验证的难题,提出了基于新的漏电流模型的统计分析算法。建立了一个亚阈值漏电流模型以及它的参数提取方法。该模型不仅包含了小尺寸器件的量子效应和应力效应,而且能够很好地与实验数据拟合。65 nm工艺节点下由于制程变异而引起的亚阈值漏电流波动表明,主要的变异源为有效沟道长度和阈值电压的变化。模型和对变异源的研究,验证了全芯片漏电流。模拟结果和实际电路测试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漏电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引起的火灾的危害性.分析了低压配电系统漏电导致电气火灾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漏电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农村电网漏电保护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矢量算法消除动作死区、通过记忆回扫解决越级跳闸的矢量型漏电保护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保护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役管线无损检测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管道安全运行,在役管道必须定期进行检测。文章在介绍漏磁法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述了在役管线无损检测设备的总体结构及各部分的设计。该设备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体积小、检测距离远以及性能可靠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对于管道缺陷管内检测的性能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杨海  王辉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0M):46-49
分析了负压波泄漏定位方法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小波变换与负压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号奇异点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在多尺度上变化对应的性质,将离散小波变换应用到获取压力波信号序列特征奇异点中,可以对泄漏点进行定位。因为现场采集的数据中含有大量噪声,采取小波门限去除噪声干扰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噪声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