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在人与非人之间保持激进的对称,认为二者都是科学活动中的行动者,享有完全对称的能动性。这种激进的对称性原则与拉图尔在科学研究中所追求的人的去中心化直接相关。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的去中心化很难实现,而且激进的对称很有可能导致科学实践的消解,因此,取消这种强对称性原则,代之以弱对称性原则,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2.
概率哲学思想的几次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率哲学思想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且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连同本身的内在矛盾相互制约、彼此推动,促使其从对立矛盾发展到相对和谐统一,而形成了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基本形式以及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对称性破缺与宇宙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寻求内在的对称与和谐是宇宙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但对称性破缺,作为宇宙设计的辅助原则,则是隐含对称性的间接表现形式。粒子物理的希格斯机制表明,“自发破缺”也可能为规范对称性理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从经典物理学到20世纪以来的现代物理学,对称性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前者,对称性仅仅是定律的一种推论或偶然表现出的一种特征;而对于后者,对称性是出发点和方法论原理,它支配着相互作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对称性及其扩张出的超对称、对偶性指导了整个超越标准模型新理论的构建.这种发展以及物理学家对此所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性质、自然科学的认识同客观自然界的关系的观点。科学观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6.
2008年,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因发现"CP对称性破缺的起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在战后日本本土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均出身于日本著名的名古屋学派,而其导师坂田昌一教授,则以坚持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指导科学研究而著称,其思想在我国科学界和哲学界拥有广泛影响。本文试图考察小林和益川发现"对称性破缺起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背景,进而揭示当代科技的前沿探索同哲学思考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7.
人和自然界     
关于人和自然界以及关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问题,乃是哲学和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几百年来,一些学者和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用了很多心血。在哲学思想史和社会学思想史中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有一些理论是与自然界孤立地把人看作彷彿站在自然界以外和自然界以上的个别生物。自然,这些理论在把人与自然界割裂开的时候,就不能解决关于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物质层次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质层次结构问题的重要性物质的层次结构揭示了整个宇宙以及宇宙的各种物质客体的垂直结构,因而是当代科学的和辩证的自然观的一个基本问题。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十九世纪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发现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历史,使恩格斯有可能总结出物质运动形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学说,这个学说,正如凯德洛夫所说  相似文献   

9.
1.人享有自由,动物没有自由。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自在地存在着,并以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变化着。人类作为是自然界本身的各种因素长期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不是一种从自然界之外强加给自然界的外来的关系,是内生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其“类”的本质在于其生命运动的性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p.53)正是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活活动直接分别开  相似文献   

10.
植物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植物的生活是依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条件的,这些影响植物生活的条件,就叫做生态因素。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就叫做环境。在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时,首先应有正确的基本观念,才有可能把它们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这里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一、在研究植物与环境中生态因素的关系时,不可忽略植物的本性;尤其要了解植物的本性同环境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当前我国哲学界正在进行着一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問題的大論战。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无論什么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而楊献珍等同志却說什么:“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維等等,沒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而他們的所謂“合二而一”,指的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矛盾的对立面双方的“求同存异”、“共同要求”。因此“合二而一”論的实质是否认矛盾的斗爭和轉化,企图調和矛盾。用这种观点来研究社会现象,就必然会得出阶級調和的結論,用这种观点来研究自然现象,也必然会歪曲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导出錯誤的結論。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究竟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本文以信息过程作为例子,来談談对这个問題的几点看法。信息过程是自然界中一种相当普遍的过程,它不仅与很多自然科学有較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过程有关。为了使討論比較具体起见,不妨从几个典型的信息过程的例子开始。  相似文献   

12.
科学基本定律或基本假设的建立,最集中地体现了科学家剖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某种理性信念和理性方法。坚持自然界具有简洁、和谐性的理性信念,根据研究对象的变化提出或革新科学基本概念;对科学事实进行透彻的分析,采用大胆的科学想象;运用类比、综台及归纳等理性方法;在物理学科学生长点的发现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这种思想和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对称性及对称破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数学家、物理学家对其有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对称性理论的逻辑起点及其推论,我们认为,时空点及其自然维数应是对称性及对称破缺理论的最原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索了熵、信息、有序和混沌、对称和对称破缺等范畴的规定、历史发展和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了热力学熵、信息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演化熵”的概念,并用“演化熵”的概念说明了世界不会“热寂”。作者还考察了以上各概念的联系与统一,用“对称统一律”统一了上述概念,同时提出了对称统一律的表述方式,并试图用数学模式解决对称统一律的表达方式。最后用概念的统一性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一种新的伦理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向伦理只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把人类看作惟一的价值主体或衡量其他存在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尺度,只要求其他存在对人类应有的服务功能,而漠视人类对其他存在必须承担的责任,因而,实际上是一种"霸王伦理";双向不对称伦理虽然扩展了价值视野,实现了单向到双向的升级,但是,由于认为人类与其他存在的价值从而所担负的义务是不对等的,因而是一种不对称伦理,或称失衡伦理;而作者基于和谐发展观而提出的和谐伦理观则既承认万有存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又关注人类对万有存在应负有的责任,认为人类与万有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双向度伦理关系,是对等的价值实体.从单向伦理、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是伦理学合乎逻辑的演进.和谐伦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每个现实的人经过努力随时可以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近来,科学界正在討論关于科学分类的系統問題。由于科学的分类是由科学的客体,即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知識的分类原則当然也就涉及自然界的分类。各个时代中自然界的分类与科学的分类自然界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或許还是一个最困难的問題,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它的解决方式都是不同的,这反映着各个时代对世界的认識水平。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曾經把世界划分为两类现象:“物理学”——物质世界,“形而上学”——非物质世界(思維)。这就是反映当时知識水平的思辨图景,那时还沒有现代意义下的科学。在經驗知識的发展时期,在搜集事实、描述现象、并把它們系統化、把自然界划分为各个不同領域的时期,就已建立了自己的分类法。这时,自然界被分为三大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而能量則被赋与形而上学的本质:燃素、热质、电液、活力。这种分类法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的前二十五年。到十九世紀中叶,各門基础科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不仅已从哲学分化出来,而且相互分离为独立的、互不依賴的知識部門。每門科学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和研究自然界的客体,它的特殊规律、結构特征和范畴就是在这个客体中被揭示出来的。因此,在认識的这个水平上,自然就要求按照物质运动形态对自然界作新的分类,从而闡明各种运动形态本身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51
现代宇宙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暗能量。如果这种暗能量随宇宙的膨胀而演化,并与电磁场发生Chern-Simons(陈省身-西蒙斯)相互作用,就有可能破坏电荷-宇称-时间反演(CPT)对称性成立的条件,这会使光子的偏振方向在传播中发生改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冯波等与中科院高能所及德国理论物理研究所合作,设计出了一种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检验CPT对称性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美国WMAP卫星和Boomerang南极气球实验发表的最新数据,发现了存在CPT对称性破缺的迹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将大大加深人类对自然界对称性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暗能量的本质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对偶性的概念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普遍存在,但并未引起哲学家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弦论中几种新型对偶的发现,使得不同的弦论得以统一,引发了弦论的第二次革命。对偶性不光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哲学基本观念的变革。本文将首先对数学、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对偶性的内容及其含义给出说明;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对偶性的基本本体论内涵进行分析,阐明其与对称性和规范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对其哲学意义,特别是因对偶性而揭示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吉喆 《科学大观园》2010,(12):39-40
<正>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雅人使用的蓝色染料的成分。据了解,玛雅人推崇和喜爱蓝色。他们将蓝色同其宗教中的雨神联系在一起,在祭神求雨时,会将作为祭品的人和物都染成蓝色,然后扔进称为"圣井"的祭祀池中。另外,在玛雅人的壁画和其他物品上,也都发现过这种蓝色染料的痕迹。这种不易褪色的染料成分是由一种靛青植物的提炼物和被称为坡缕石的黏土矿物中提炼的。但这两种成分如何被制成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