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臭是水质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膨胀,珠三角河网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有许多河涌特别是断头涌出现季节性或常年性黑臭现象。实践证明,引清调水对改善水体黑臭效果明显。分析黑臭及其影响改善效果的各个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污染源是影响河涌水体黑臭改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污染源的数量、排污口的面积与黑臭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61、0.925;涨潮时引水流量是对河涌黑臭改善有利的主要影响因素,其相关系数为-0.542。实施截污和清淤,通过长期引清调水,可以根本解决河涌水体的黑臭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州西湖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基于对景观水体生态需求和城区经济发展及周边环境特点基础上,结合福州西湖以往整治经验,提出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补水、增强水动力、保持生态流量,生态修复并重的技术路线,为西湖景观湖泊水体的综合整治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眉蕉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北侧紧靠容桂水道,南侧紧临桂州水道,东侧洪奇沥水道环绕,水流呈自北向南,由东向西的流动趋势,涉及18条河涌。研究基于眉蕉河水系的现状情况,结合堤岸整治、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动力系统构建、长效管理等其他改善水质的工程技术对策,促使眉蕉河水系主河道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时空分布90%);其他支涌消除黑臭水体,水质基本达到Ⅴ类水标准。本工程的实施加速恢复了河涌自然生境并改善了人居环境,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水体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藻类过渡繁殖引起水体缺氧,透明度下降,致使水生动物窒息死亡,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影响水质,危害人体健康与安全.综述3藻华的危害性,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概述原位控藻的主要技术,分析与探讨多项技术实践结果的优缺点,认为以清除过多内源营养盐为主,同时结合运用控藻技术,加强外源截污与面源有效控制等环境质量管理的综合措施,是长期控藻与改善水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排洪渠底板下设截污干管,可选用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沿线雨污水连接井要设沉泥槽,检查井要做成密闭井,并在排洪渠内设流槽,截污干管位置偏向渠壁一侧,便于进行截污干管的清通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潜山市某城乡接合部河道为例,遵循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工艺设计—效果评估的思路,研究基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3个维度的综合治理工艺的适用性,并从水质和水生态等全面评价治理效果.实施综合治理且运营维护6个月后,河段水体透明度、DO值均有改善,不再属于黑臭水体.水体COD、氨氮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0%和31%,河段水质整体符合GB 3838—2002Ⅴ类标准,DO、COD、TP 3项指标达到或优于GB 3838—2002Ⅳ类标准.经过综合治理后,河道受污染严重区域的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初步恢复一定的水体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秦淮河流域分汊型河道为例,通过水文水质调查、水环境模型计算,研究控源截污和生态补水联合措施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国家Ⅳ类水质标准,直排污水量的削减率可随生态补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小,补水流量可随污水的接管率增加而减小.对秦淮河近期采取控源截污与生态补水联合治理措施,远期通过截止82%的污水流量并提高污水接管率达95%以上,可以保证断面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发展经济,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全社会将所有力量集中在经济建设的问题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积月累的排污渠建设不完善,工业区布局不合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涌、江河、湖泊、水库等重要的水资源地等问题,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得原本已不丰富的饮用水资源显得更为紧张。针对横岗水库的水污染问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水污染整治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某截污工程位于广州市南部一城中村旁,截污管道紧贴城中村房屋,穿越一条8m的河涌,沿已拆除房屋的城市快速路绿化带敷设,横穿快速路匝道后接入已建污水主干管。该工程管道埋设深度5m~6m,管基地质为第四系全新统淤积层(淤泥质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粉质粘土、砾砂、粘土),地下水埋深为2.5m~3.5m。管材采用管径D1200的钢筋混凝土F型顶管。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昆山市玉山圩河道的污染现状,探究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五点整治措施,即截污控污、调水蓄水、河床清淤、生态护岸、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中顺大围存在内河支堤普遍低矮、部分河涌宽度缩减、水质不断恶化等问题,面对这个形势,中顺大围提出的“内河涌高水位运行。形成自然水体流态来改善围内水环境”的河涌管理调度思路。本文作者根据这个思路,总结及分析了中顺大围内河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内河涌整治的重点在于河涌水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2.
邹允福  劳应文 《科技资讯》2010,(15):149-149
通过对城市景观水体及周边河涌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景观水体与周边河涌互通调度换水的简单实用办法。这种办法对今后的景观水体与周边河涌互通调度换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7条河涌水质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广州市7条河涌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全部受试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显著升高;几条河涌除驷马涌受中度污染,东濠涌中度偏重度污染外,其它河涌均受到严重污染,测试结果提示水体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沅江市石矶湖黑臭水体通过采用截污纳管、优化截污主干管、建设调蓄池和溢流污水处理站、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治理后,其水质除总氮外,其余指标均提升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IV类水标准.该项目利用当地网状水系,将1段现状明渠改造为溢流污水调蓄池,并在明渠调蓄池旁边建设了1座溢流污水处理站,使溢流污...  相似文献   

15.
孙爱芹  董保忠  谷明磊 《科技信息》2012,(21):494-494,493
本文介绍了聊城市城区水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存在问题包括河湖水系未实现有效连通、水体的富营养化威胁、河湖生态系统退化、缺乏水生态环境预警预报技术等,从管理与技术措施上提出了解决方法,包括引水、截污导流等工程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监测太湖流域上游备用水源地西氿流域典型次降雨的降雨历时中支流河道样品水质以及降雨强度,探讨降雨过程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监测次降雨对水体中污染物有冲刷携带增加和稀释的双重作用,前期冲刷携带占主导,主要营养盐浓度上升达到峰值,后期受稀释作用和地表可冲刷污染物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样品中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同步。西氿整体呈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与总氮(TN)为该区域地表水体主要污染物。实地调研表明,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养殖业和种植业,近年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可见继续推进控源截污工程、开展专项整治并着重完善监管模式对控制污染、保护备用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给排水截污工程在各项城市基础建设中属于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设计规划好城市的给排水和截污工作,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截污体系以及截污管的设置,详细说明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城市健康、稳定、持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护岸面源污染物截污效率的量化研究对生态护岸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定义了生态护岸截污效率概念并建立了其简化计算模型,同时,利用常熟地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模型中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降雨径流含沙量,径流泥沙所吸附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经验公式,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常熟市金泾塘河道治理中拟采用的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进行了截污效率计算,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的新型生态护岸综合截污效率达到了75.4%,和试验数据基本一致;作为一种护岸环境效益的量化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浑河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情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因子得分对浑河14个断面污染状况进行综合排序,发现七台子、七间房PAHs污染最严重,主要以交通和炼焦源为主;其次为东洲河,主要为石油类产品和化石燃料中低温燃烧源.而作为沈阳市的污水排放渠的于台断面中多环芳烃污染较轻.表明浑河流域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来源于面源污染,主要由大气沉降、路面上残留的汽车燃烧产物被雨水冲刷后带入水体所致.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广州市污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厂设计经验;介绍了广州市城市污水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措施;雨污分流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分期建成;城市河涌的治理,应尽可能维持城市河涌自然生态,根据每条河涌的不同特点,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降解水中污染物;指出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回用是形成良性水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