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NaHCO3胁迫下5种木本植物苗木Na+、K+的吸收和积累及其与木本植物耐盐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强度的增加,5个树种苗木地上部分Na+含量、地上部分Na+/K+总体上逐渐增加,地上部分K+含量逐渐降低.地上部分Na+含量依次为枸杞樟子松丁香南蛇藤白榆;Na+/K+含量依次为樟子松南蛇藤丁香枸杞白榆.研究表明,地上部分Na+含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树种抗盐性的有效指标,但对于非盐生植物与盐生植物应该区别对待,即非盐生植物地上部分Na+含量与抗盐性负相关,盐生植物地上部分Na+含量与抗盐性正相关.地上部分Na+/K+与抗盐性没有普遍联系,不能作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抗盐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选取盐敏感型辉南野生大豆和耐盐型通榆野生大豆植物为材料,在5片复叶时期进行了10d的NaCl胁迫处理,测定了根、茎、叶中Na+,K+,Cl-的浓度,以探讨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体内离子平衡的特点.结果表明:盐敏感型和耐盐型野生大豆植物在NaCl胁迫下,体内Na+和Cl-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K+含量呈下降趋势.高盐胁迫下,除根部的K+外,其余各部位的Na+,K+,Cl-含量均表现为耐盐型野生大豆低于盐敏感型野生大豆.实验结果证明,通榆野生大豆具有颉颃盐逆境的生理特征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植物细胞吸收Na^+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细胞Na+吸收的主要研究手段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膜片钳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以及基因剔除和转基因技术常用于植物细胞Na+吸收的研究.具有吸收Na+活性的载体或通道有4类即高亲和K+载体、低亲和阳离子载体、K+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中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被认为是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大量吸收Na+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干旱、旱盐胁迫对刺槐生长及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控盐(NaCl)、控水的方法,研究了2个剌槐无性系(W1和L78)生长及体内盐离子吸收和分配对干旱、旱盐胁迫的响应,探讨了无性系对两种胁迫响应机理的异同及抗旱与耐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胁迫均明显抑制了2个无性系的生长,其中旱盐胁迫对生长的抑制较干旱胁迫强;就2个无性系而言,干旱胁迫抑制W1生长的作用强,而早盐胁迫抑制L89生长的作用强.(2)两种胁迫下,L78根中各离子的相对选择性比率(RSK.Na、RSca.Na、RSMg.Na)小(与W1相比).而叶的RSk.Na、RSCa.Na、RSMg.Na大,造成根中K 、Ca2 、Mg2 的匮乏,是两种胁迫抑制L78生长的共同原因.L78根控制Na 吸收和向地上部运输的能力差,是旱盐胁迫进一步抑制L78生长(与干旱胁迫相比)的原因之一.(3)旱盐胁迫下,W1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矿质营养水平,尤其是K 、ca2 ,同时根对Na 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输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耐盐能力.(4)干旱胁迫下,W1根中离子总量降低幅度大于L78,表明无机离子在渗透调节中所占比重较L78小,说明有机渗调作用加强,加大了植物自身物质和能量的消耗,造成干旱抑制W1生长的作用较L78大.  相似文献   

5.
从离子实时动态转运的角度出发,分析坛紫菜应答低盐胁迫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坛紫菜在正常状态下吸收K+、Na+以维持自身稳态;在低盐胁迫下,坛紫菜藻体的Na+显著外排,以积极应对外界低渗环境,同时,藻体的K+虽然有一定流失,但显著低于高盐胁迫条件下的K+外排幅度,使坛紫菜能够维持较高的K+/Na+,从而保证坛紫菜可以...  相似文献   

6.
星星草响应盐碱胁迫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天然抗碱牧草星星草抗盐碱的生理机制,根据东北地区盐碱化草原土壤所含的可溶性盐分的组成特点,模拟出0~240mmol/L的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对苗龄8周的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幼苗进行了两种胁迫处理,分析了两种胁迫下植株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机制.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脯氨酸是主要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而甜菜碱和胆碱的作用却非常有限.碱胁迫下星星草体内大量积累的有机酸不仅起到渗透调节作用,而且也是主要的负电荷来源,在体内离子平衡及pH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在两种胁迫下,Na+,K+,Cl-和有机酸的含量占到总溶质的80.7%和85.4%.碱胁迫下有机酸积累与Na+含量增加密切相关.碱胁迫造成植物体内Na+含量急剧的上升,导致细胞内离子平衡被破坏,这可能就是引起有机酸相应大量积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NaCl、KCl溶液及两者等摩尔比混合溶液培养海滨木槿种子,测定种皮与胚中离子含量及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海滨木槿的种皮有阻隔Na+、K+进入种子内部的作用,种皮及胚对Na+的吸收比例高于对K+的吸收,但胚中有较高的K+含量.种皮积累Na+,种胚积累K+维持较低Na+/K+以适应高盐毒害.同时,不同盐处理下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低盐下活性升高启动保护机制,高盐下其活性受到抑制,但SOD、CAT、POD能协调一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硅对盐胁迫下枣树根尖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了硅对盐胁迫下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acv.Jinsixiaozao)根系中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NaCl质量分数为0.3%)处理使得枣苗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Na 、Cl-的X射线峰较高,而K 峰较低;而盐胁迫处理加入0.4 g/kg硅后,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Na 、Cl-的X射线峰显著降低,而K 峰则大幅度提高,并且使Na 、Cl-在根系各部分呈均匀分布。表明盐胁迫下给土壤施硅可改变金丝小枣体内养分离子的吸收和离子的微域分布,从而缓解盐分离子对金丝小枣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钙作为植物体内不可或缺的大量元素,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并能帮助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为了探究外源钙对盐胁迫下的紫羊茅生长的作用,试验在150 m M Na Cl盐胁迫的基础上,添加10 mM CaCl_2,对紫羊茅Na~+,K~+离子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根冠比、根系活力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紫羊茅生长受到抑制,但是添加10mM CaCl_2后,K+含量明显增加23.3%,相对含水量提高11%,叶绿素含量增加25.5%,根冠比明显增大,根系活力升高.说明CaCl_2对盐胁迫下紫羊茅受到的生长抑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幼苗进行盐胁迫或碱胁迫动态处理,通过动态监测碱地肤的生长及无机离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碱地肤生长及离子积累的动态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的延长,碱地肤含水量、鲜重和干重等生长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且碱胁迫影响更大.盐、碱胁迫均抑制碱地肤的生长,碱胁迫抑制更为严重.碱地肤并非肉质化植物,其在长时间的渗透胁迫和高pH下仍能保持高含水量,此特殊现象可能是决定碱地肤具有高度抗盐碱特性的生理特点之一.随着盐、碱胁迫的延长,碱地肤植株对K~+,Na~+吸收不存在拮抗竞争,且在144h的盐、碱胁迫下仍保持着较低的b_(Na~+)/b_(K~+)比值,这种排Na~+、吸K~+的特殊吸收机制对碱地肤的抗盐、碱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盐胁迫相比,碱胁迫下其b_(Na~+)/b_(K~+)比值更低,这可能是碱地肤适应高pH盐碱生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盐胁迫对植物的整个生命进程产生影响,盐分通过渗透胁迫、离子毒害,使植物细胞膜透性改变,造成氧化胁迫、代谢紊乱及蛋白质合成受阻等现象,植物的耐盐性主要体现在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区域化作用、渗透调节、光合作用途径的改变以及活性氧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离子转运体系促进植物Na+动态平衡的分子机制,并对盐生植物和淡土植物对盐应答反应和运输中的基因功能进行了比较.将盐生植物中独特的耐盐转运蛋白基因和下游调控基因作为潜在的遗传资源,可为进一步的作物耐盐遗传改良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运城盐湖地区两种耐盐植物,盐角草和盐地碱蓬的生理生化以及其生长的土壤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壤中以Na+、C1-、so^24-硫酸根离子为主,土壤的pH为7.68—8.09.植物肉质程度高,对Na+、cl-的吸收明显高于ca+、Mg2+、K+.盐角草吸收Na+和cl-的能力大于盐地碱蓬.盐角草更耐盐,适宜生在C1-含量较多的盐渍地,它吸附Na+、cl-离子的能力更强些,盐地碱蓬可以生在sol-较高的盐渍地.  相似文献   

14.
滨藜属植物作为典型植物分布于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其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能力强,同时具备牲畜适口性好、速生等优良特性,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牧场条件等领域均有所应用.以三种引进滨藜属植物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钠盐胁迫下盐分离子在器官水平上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K+、Mg2+在三种滨藜根、茎、叶里的含量在减少,而Na+、Cl-的含量在增加.对三种滨藜离子总量的分析表明,三种滨藜叶片的离子含量占根、茎、叶三者总离子含量的54%-62%,叶片储存了大部分的离子.离子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叶根茎.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且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存在差异.为研究肯氏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在滨海盐碱地的生长适应性,探讨其耐盐机制,对肯氏南洋杉幼苗进行盐胁迫试验.肯氏南洋杉种子在非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1年后,设置6个NaCl质量分数(0,0.7%,1.4%,2.1%,2.8%和3.5%)进行盐胁迫试验,胁迫第30天统计其盐害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及K+、Na+、Cl- 3种离子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研究表明:当NaCl质量分数为1.4%时肯氏南洋杉幼苗尚能正常生长,其耐盐阈值范围为2.1%~2.8%;盐胁迫时,肯氏南洋杉幼苗发生盐害的症状为叶片枯焦、枝条枯萎,发黄的面积从叶尖扩散到整个叶片,从枝条先端弥漫到枝条基部,从下层枝条发展到上层枝条.肯氏南洋杉幼苗的耐盐策略主要是:通过根部限制盐分进入植物体内,并将进入植物体内的盐分分隔到特定区域(Na+主要贮存于茎,Cl-主要运往叶),从...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不同浓度(0,50,75,100mmol/L雪的NaCl溶液处理三叶期玉米幼苗1d和7d,测定其鲜重、干重、含水重、无机离子和有机溶质,渗透调节能力等,结果显示:玉米幼苗生长受到盐的抑制,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吸收一定量的Na+、Cl-,主要渗透调节均质是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等有机溶质,以有机渗透调节为主.处理7d后的渗透调节的效果更明显,且玉米地上部有拒盐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花生“汕油523”在盐胁迫下应激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模拟盐胁迫的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处理花生 (Arachishypogaea L.cv.Shanyou52 3) ,研究了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对花生抗氧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等渗的 Na Cl、 KCl(50 mmol/ L、 1 0 0 mmol/ L )和聚乙二醇 (PEG 6 0 0 0 ,1 6%、 2 6% )诱导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显著升高 ;低浓度 (50 mmol/ L) Na Cl胁迫可以诱导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活力升高 ;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 (CAT)活力在 PEG胁迫处理下呈显著下降趋势 ,而在 Na Cl和 KCl处理下变化不大 ,表明盐胁迫时引起花生叶片 CAT活力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渗透胁迫 .  相似文献   

18.
以桑树(Morus alba L.)为研究材料,在相同Na+浓度下,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00 mmol/L NaCl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影响较小,桑树幼苗可以通过增加根冠比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来适应盐胁迫。但是,50 mmol/L Na+浓度下,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NaCl的。同时,Na2CO3胁迫降低了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桑树幼苗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光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降低,并且桑树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不能完全用于电子传递,而NPQ等光合热耗散能力受抑制,导致过剩光能的大量积累。因此,在相同Na+浓度下,碱性盐(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的伤害比中性盐(NaCl)胁迫的严重,Na2CO3胁迫不但抑制了桑树幼苗根系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叶片的光合热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19.
植物耐盐性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关于盐渍化现状的研究 ,概述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 ,从盐离子的吸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细胞内的区域化、在体内合成有机溶质以及形态分化等方面 ,探讨了植物耐盐的机制 ,并指出了对盐渍化环境进行改良、开发利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抗HYP和抗盐的葡萄变异细胞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抗HYP变异系细胞的脯氨醛含量是抗盐变异系的2.86倍.在盐胁迫下,抗HYP变异系吸收的K+和Na+含量高于抗盐变异系,但二者的K+/Na+比值相近抗HYP变异系的耐盐和耐PEG的能力,明显比抗盐变异系强。实验表明在筛选葡萄抗逆变异系过程中。以HYP作为选择压力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