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提到"伊朗",很容易联想到两个概念:什叶派穆斯林、古波斯文明。那么,为什么以波斯文明著称的伊朗地区,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少数派的什叶派信仰,而没有如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那样接受逊尼派信仰?这是古代伊朗人在无法避免被伊斯兰化的情况下,为保持自己的族群特征而做的选择。古代伊朗人曾创造了辉煌的波斯文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是比犹太教还早的一神  相似文献   

2.
基兹尔巴什见证萨法维王朝的兴衰,它既与萨法维王朝在初期维系着共生共存的关系,也是导致王朝后期最终灭亡的催化剂。从伊朗历史来看,基兹尔巴什协助萨法维教团统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了萨法维王朝,再次实现了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从伊斯兰世界来看,以基兹尔巴什为主的土库曼部落皈依伊斯兰教,无疑为萨法维教团的征服运动增加了新生力量;从世界历史来看,基兹尔巴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伊朗与欧洲世界的进一步交往与交流;从军事发展来看,基兹尔巴什到古拉姆新军代表着伊朗从冷兵器时代逐渐向火器时代的过渡。然而,他们对权力的欲望和对财富的贪婪最终引起与王室集团矛盾加剧,致使两者走向衰亡。因此,在考量基兹尔巴什军队对萨法维王朝产生的影响时,既要肯定基兹尔巴什在历史中积极的一面,也要反思其最终与王室之间产生矛盾并愈演愈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从伊核问题出现后,伊朗一直在与国际社会角力。建军节阅兵(图①)、军演、试射新型高速潜射导弹(图②),都试图表明其不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决心。伊朗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园。首都德黑兰为纪念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而建造的纪念塔,它也是国家的标志(图④)。历史名城伊斯法罕被评  相似文献   

4.
<正>2月1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陪同拉里贾尼议长访华的伊朗外长扎里夫。王毅表示,当前中东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伊关系也面临新的形势。中方重视并期待伊朗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为建设性的作用。王毅说,中国和伊朗都是具有数千年文明传统的国家,面对一时一事的风云,可以保持战略定力,以更长远眼光,维护并发展中伊合作,为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注入新  相似文献   

5.
伊朗在近代以前就已发展出高度的传统东方城市文明,同时由于长期的历史动乱,在进入近代以后伊朗在重建传统城市的同时又很快接受了西方的城市建设成果,开启了伊朗近代城市化历程,并最终形成今天伊朗独具特色的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多彩城市格局。伊朗的城市化也伴随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有些甚至左右了伊朗现代的历史,因此,有必要对伊朗的城市化历程进行探究以发现其特点并为伊朗未来的城市发展找到出路,也可为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伊朗     
伊朗王国是国际上对波斯王国的一般称呼。它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位于黑海与波斯湾之间的伊朗高原,面积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九百七十二万。这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是波斯人,约占全国人口一半,波斯语为国语,其次是阿塞拜彊人、库尔德人、巴赫蒂亚里人、卢尔人、阿拉伯人和土库曼人等。伊朗是伊斯兰教十叶派教徒占绝对多数的唯一国家。从  相似文献   

7.
紧缚在美国的战车上伊朗是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国,也是波斯湾畔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剥削,两千多万伊朗人民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十九世纪末叶,伊朗已沦为英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二十世纪初,美帝国主义大垄断集团积极渗透,终于在1954年打入了掠夺伊朗石油的国际石油财团。1955年10月,伊朗参加了美国策划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后来改为中央条约组织),成为美英反苏反中近东人民的军事基地。伊拉克革命后,美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伊、朗的控制,不断派重要军政官员去伊朗活动。在1959年3月,美国在安卡拉同伊朗签订双边军事协定。协定规定,在伊朗受到直接或间接“侵略”时,美国军队可以进入伊朗领土。协定中还有秘密附件,其中规定  相似文献   

8.
从若即若离到坚定盟友●:自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和伊朗就结下了死仇。但此前美伊关系却不是这样,一度甚至可称做“蜜月期”。■:了解了美伊关系60多年的沧桑变化,也许对我们透析当前伊核危机有所补益。今天美国人眼中的伊朗是“无赖国家”,是“邪恶轴心”之一;在伊朗人心里, 美国是其“头号敌人”,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伊朗计划生育的成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奇迹”。1956年伊朗人口普查报告的人口年增长率达3.1%,为此,从1967年伊朗开始了以控制出生和实现零增长为目标的计划生育,导致妇女的生育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的7.0下降到2006年的1.9。在大多数伊斯兰教国家的生育水平仍居高不下、计划生育步履艰难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帜。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资源使伊朗在中东地区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追求大国地位,傲立世界民族之林,是伊朗历代掌权者孜孜以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正>"伊朗问题"或许是更加准确的表述郁红阳:近期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话题就像北京今年的三伏天一样热,几乎天天都"霸占"各大媒体的头条,普通老百姓对此也非常关注。但是,简单称之为"伊朗核问题"恐怕不太确切,"伊朗问题"或许是更加准确的表述。虽然问题的起因是美国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然而,美国希望与伊朗解决的问题早已远远超出纯粹的核问题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在经历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和巴列维国王时期的"全盘西化"之后,伊朗人更多关注和了解东西方经济发达国家。20多年前去过伊朗的中国人,很多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德黑兰大街上行走时,热情开朗的伊朗人总喜欢问"你是哪国人?"如果让他们猜,他们会从日本开始,一直数到泰国、越南都不会想到中国。即使有人能够从记忆中搜索出关于中国的信息,最多也就是"遥远、贫穷、落后"这类词汇。最近十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13.
<正>由抵制制裁到附和美国的声音,再看历史上的俄伊关系,俄罗斯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出现的反差,耐人寻味。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长期充当伊朗的辩护人,是美国推动对伊制裁的最大阻力。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一些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伊朗人虽然“伊朗”连同它遭遇的“经济制裁”、“核危机”、“战争的危险”在全世界各大媒体被竞相报道,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国家以及她的人民并不十分了解。伊朗常常被当成阿拉伯国家,波斯语又总是被误认为是阿拉伯语。对伊朗人的认识又多停留在电影电视中出现的形象:男子蓄着大胡子,可以娶四个妻子,都是虔诚狂热的宗教徒;妇女则头戴面纱,身着伊斯兰  相似文献   

15.
富饒的石油資源伊朗是个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位于亚洲西南部,面积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二百多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伊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十叶派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伊斯兰教在伊朗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伊朗的石油蘊藏极为丰富。蘊藏量达五十多亿吨,在資本主义世界占第三位,仅次于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一九六四年产量达八干多万吨。但这些“黑色的金子”却完全为英、美等帝国主义所囊括,伊朗只得到了少許石油稅收。在伊朗,开采一吨石油的成本費,仅需一点二美元,而将其运往欧洲市場出售吋,每吨价格可达二十六美元。伊朗蕴藏的石油虽然丰富到經常形成石油噴泉的程度,但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却点不起煤油灯!由于西方  相似文献   

16.
吴成 《世界知识》2010,(4):26-28
<正>近年来,伊朗热点问题一个接一个,像一部看不完的电视连续剧,主要原因有伊朗社会转型中的不确定性、伊朗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和伊朗所在的海湾地区丰富油汽资源招致外部势力介入的复杂性等。此外,还有对伊朗问题的远观与近感之别,对伊朗问题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等等。伊朗问题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国家最近,伊朗的工人、教师和学生,为了爭取民主自由和改善生活待遇,連續举行了声势一次比一次浩大的游行示威,沉重地打击了伊朗政府的反动統治。这是蘊积在伊朗人民心中的怒火的总爆发,它反映了广大伊朗人民对长期追随美国战爭政策和侵略政策的反动政府的日益增长的不滿。伊朗又名波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即巳成为古代东方的一个强大帝国。自此以后,二千多年来,伊朗一直是西南亚洲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国家。伊朗全国面积約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的三倍。人口約一千九百七十多万人,其中将近二分之一是伊朗人,阿塞拜彊人占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一月二十五日,伊朗根据新宪法进行了总统选举,财政和经济部长巴尼萨德尔以占百分之七十五点七的压倒多数的选票,当选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也就是说,伊朗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有了一位民选的总统。这是一件大事。须知伊朗曾有过长达二千五百年专制君主世袭的历史啊。按新宪法规定,当选的总统须经宗教领袖霍梅尼批准。二月四日,霍梅尼已予正式批准。伊朗还要进行议会选举,在议会选出之前,伊朗革命委员  相似文献   

19.
伊朗     
文明古国的今昔伊朗,古称波斯,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部落的阿契美尼德族在居鲁士领导下,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波斯帝国。在与中国春秋时代同期的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版图辽阔,地跨欧亚非,国势鼎盛。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征服了波斯。后来波斯  相似文献   

20.
伊朗核计划威胁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利益。西方国家运用经济制裁、政治孤立甚至军事威胁来迫使伊朗就范。制裁和孤立给伊朗的经济和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伊朗没有屈服,而是积极地进行突围,即加强同友好国家的关系,还积极发展同西方敌对国家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减缓西方的压力。在伊核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既是公正的,也是在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