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四川出境旅游市场的特征有:时间分布集中指数较大,但年际间变化不大;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出境旅游目的地集中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境旅游市场以受教育程度较高、年龄结构在26~44岁之间、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成都男性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多数为第一次出国旅游.出游目的以观光旅游为主,获得目的地信息的途径以网络为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四川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是非农业人口数和与出境旅游目的地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出境游市场迈入理性增长期。英媒称,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银联国际共同发布《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将同比增长11.5%、达1.33亿人次。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正迈入理性增长时期,未来5-10年稳定增长基本面不会变化。报道称,在出境游目的地方面,去年出境游仍以近程为主,港澳台占七成以上。在出国旅游目的地中,泰国、韩国、日本、越南、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  相似文献   

3.
山竹 《世界博览》2013,(2):71-76
一部产生票房奇迹的贺岁喜剧,一个热门的春节旅游目的地,看过《泰囧》,泰国被你列入行程单了吗?票房超过10亿的贺岁喜剧《泰囧》给泰国这个春节期间惯常的热门景点又加了一把火。就好像当年《非诚勿扰》让情侣们都开始向往起北海道和三亚的"非诚勿扰"之旅一样,《泰囧》一出,泰国那些金碧辉煌的寺庙、沧桑古老的佛塔、花木扶疏的小院、极具热带风情的村落又吸引着无数旅游者重新审视泰国这个旅游目的地。若你想游一遍片中主人公们所走的曼谷——清迈线路,不妨先跟随我们的脚步,从曼谷机场开始一段"泰囧"之旅。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非常迅速,从出境旅游目的地数量看,截止2008年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近140个。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在高职高专涉外旅游的人才培养方面也碰到了一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高职高专涉外旅游专业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林小森 《科技资讯》2006,(2):140-140
2003年以来,中国的出境旅游进入了高速全面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出游目的、出游规模,还是流向以及结构都发生许多的变化。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居民主要出境目的地,有着鲜明的代表性。本文希望通过对旅游个体的心理探悉与观察。以香港游为例子,探讨旅游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营销对于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同时,信息化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渗透更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营销.本文从DMS、网络营销及虚拟社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应用的角度,对信息化与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的概念,系统搜集近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客流量、旅游支出以及2012—2016年中国出境世界130个国家旅游数据,以市场占比、增长贡献度为指标,测定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的世界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不断提高,2010年后超越传统出境旅游强国,位居世界第一;目的地国家中,中国游客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在10%以上,增长贡献度在20%以上,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韩和东盟10国的影响力最大,对美国及欧洲、非洲部分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西欧、南欧、南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影响力一般。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湘西州旅游业实现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左右,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湘  相似文献   

9.
赵颜 《科技信息》2010,(24):I0176-I0177
1、涉外旅游专业创建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并驾齐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旅游消极影响认识的加深,“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实现可持续旅游面临的挑战:第一,如何确定“旅游承载力”;第二,如何确定和衡量旅游的代际影响;第三,如何界定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第四,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外部属性问题;第五,旅游业可能会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同时,本文试探性地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莫凡 《山西科技》2009,(3):71-7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帮助其形象提升,可以扩大知名度。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顶梁柱”。因此,从旅游文化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6,(12):2098-2104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其旅游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前人的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旅游空间错位现象.建构了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的评价标准体系,以二维矩阵模型评价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发现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与旅游地资源并不错位,验证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经济与旅游景观资源的空间错位,提炼出辽宁省域游目的地全域全产业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促进新乡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乡市DMS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它能够充分展示新乡旅游目的地形象,使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现代新兴产业,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一直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体发展方针。加入WTO,使中国出境旅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笔者从“调整出境旅游方针”、“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规范经营”、“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争取实现跨国经营”、“建立出境旅游发展规划”等7个方面提出了稳健有序发展中国出境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韩国旅游发展局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角度出发,通过截取韩国旅游发展局官方微博共9个月的微博内容文本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使用ROST CM 6.0内容挖掘软件提取描述韩国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语义网络构建,提炼出韩国旅游形象的主题和内容,并对韩国旅游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进行了分析,尝试着探索韩国官方旅游微博的投射形象,研究发现:在韩国旅游发展局微博博文中,"韩国"作为国家目的地的品牌名称,是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首要概念.韩国旅游发展局向潜在旅游者传递出热情、享受、轻松、幸福、兴奋、刺激的韩国旅游情感形象;以及"韩国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特色风味的韩式美食、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完备发达的购物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的认知形象.研究结果为中国出境赴韩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微博中的建设提供依据.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研究游客、目的地和旅游组织之间的影响来确定。私营和公共部门的旅游业者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考虑到这些变化积极主动地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文章论述了推动全球旅游变革的主要驱动力,在业内人士的意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这些驱动力影响旅游的价值观和态度,如何将目的地管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从而制定目的地管理和旅游经营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漂移。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基于市民旅游意愿调查,构建了兰州市市民旅游意愿的Pearson相关分析和累计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市民到周边地区旅游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的治安状况、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目的地景观与旅游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为了促进兰州市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改善旅游目的地治安状况,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优化设计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8.
在对乐山旅游资源整体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之上,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在乐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背景下更好适应乐山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旅游积极性及健康意识日益提高,这就使得人们在体育旅游方面的热情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体育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的新兴的、支柱性行业,体育旅游目的地变成了旅游业竞争的核心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旅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较快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透彻研究了体育旅游目的地的特征与内涵,并从结构方面对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给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依据,并且深入探究了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海南,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海南近些年来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弊病正在吞噬着海南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旅游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海南省旅游业的终极目标。本文通过对海南省旅游发展条件和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海南省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