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如何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来让人们活得健康长寿,逐渐成为大众密切关注的话题,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人类有史以来一直积极于探索长寿之法,基于对不同物种衰老相关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也逐步形成了多个衰老相关理论,如程序性控制理论、氧化应激基理论、基因组不稳定等,都有力地推动了衰老研究的进展.但现代衰老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饮食限制延长大鼠寿命的重大发现,目前饮食限制作为长寿研究中的黄金法则,被证明可以延长众多生物的寿命,包括灵长类恒河猴的寿命,并能改善人类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在研究饮食限制延长不同物种的寿命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食物营养的组成对生物寿命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实验模型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大鼠和小鼠.本文总结了自1935年以来,以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模型,通过调整食物中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的比例影响动物寿命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其潜在的机制,以期为今后健康长寿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据研究人员介绍,即使是并不肥胖的人,低热量饮食也能使机体发生代谢和生化水平上的变化,而且还有益于健康长寿。人们早就认识到,少食可使大鼠和小鼠延长寿命。对于人类,情况也许是一样的,少食不仅能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延缓衰老。“饥饿乃青春之源  相似文献   

3.
延缓衰老、增长寿命,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愿望.人们幻想可以像神仙那样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可谁也不能逃脱严酷的死亡规律.任何一种生物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唯一能为自己的死亡做好打算的动物。我们哀悼,我们怀念,我们做哲学探讨,我们祈祷。在极为少见的场合当我们“欺骗”死亡时,我们有那么短暂的时刻相信永生。 今天,科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试图延缓人类的衰老。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布鲁斯·阿默斯相信,营养物能修复遭到破坏的细胞,使它们再次“年轻”。分子生物学家朱迪斯·加皮希正在研究如何阻止细胞的老化。尽管两人都相信现实生活中没有长生仙丹,但是逆转衰老和延长寿命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现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型核糖核酸控制着人类的寿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试验对象自身成长阶段中,有一种核糖核酸同时控制着器官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在器官衰老过程中存在“的生物时钟”机制。弗兰克·斯莱克是研究分子、细胞与演化生物学的副  相似文献   

6.
衰老与长寿     
衰老是一切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一般地说,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代偿能力及抵抗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衰老与长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但人的寿命不是永无止境的,通过各种方法,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推迟衰老,将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70岁左右),接近和提高到  相似文献   

7.
东京健康长寿医疗中心和宇宙航空研发机构等小组在宇宙空间中进行了线虫实验,结果表明在宇宙中存在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正>活得长,不等于活得健康。简单来说,衰老的定义是生物体的生物学功能随时间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通常包括免疫、肌肉、认知和代谢功能的下降,最终导致生物体的死亡。对人类来说,衰老的过程也伴随疾病的侵扰,其中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和心脏疾病的得病风险较高。这些生理老化的指标难以测量,而目前典型的衰老研究则主要通过死亡率或寿命来评估治疗、养生的有效性,以及研究衰老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然而,这些指标无法充分诠释衰老过程,并不能为个体或群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衰老与稳态     
衰老作为生物体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一直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30年代发现限制大鼠饮食能够延长寿命以来,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多种模式生物对衰老现象进行探索,并尝试阐明衰老的机理。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衰老研究对于个人健康和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愈发重要。文章从稳态失衡这一公认的衰老原因与表型出发,简述衰老的分子机制与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为什么会衰老?中美两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叫做异染色质的致密型染色体结构失去稳定,可能是关键原因。这项成果为延缓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实验室、北京大学汤富酬实验室以及美国索尔克研究所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苏亚·贝尔蒙特实验室于2015年4月30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11.
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是研究生物多样化的宝库,近年来有不少奇特的新物种在雨林中相继被发现。最近。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生态国际协会的研究人员在厄瓜多尔又发现了30多种新物种。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远离人类居住区的珍稀物种看似受到的干扰很少.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它们的生存也带来了威胁。  相似文献   

12.
<正>考古学家在吕宋岛发现了一个人类远亲物种——吕宋人的骨头,这进一步扩展了人类的家谱。在菲律宾的一个洞穴里,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族谱的一个新分支。研究人员声称,至少在5万年前,曾有一种现已灭绝的人类物种生活在现在的吕宋岛上。研究人员称这种物种为"吕宋人",这一古人类可能不到三英尺(约0.9米)高。  相似文献   

13.
衰老和基因     
衰老的秘密 众所周知,不同的生物其寿命也相异,就此而言,男人和女人的寿命看来也略有差别。这清楚地表明,一切生物体的正常寿命是受其基因所决定的。不同的基因可能使人的寿命更长,故在调整人类寿命这一问题上,遗传工程师们也许有用武之地。但是,衰老不可能是由一个或几个基因所控制,因为那样则意味着象“闹钟”型开关系统一样简单。就象设计不同类型的钟表在上满发条以后所走的时间长短不同那样,遗传上所构成的不同的生物体其生存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要调整时间的长短可能需要对其机制进行根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衰老是人类疾病最大的危险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等的发病风险逐年增加.延缓人体衰老有望推迟这些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使更多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2015年4月30日,以"A Werner syndrome stem cell model unveils heterochromatin alterations as a driver of human aging"为题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实验室、北京大学汤富酬实验室以及美国Salk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朱机 《科学之友》2013,(2):40-41
科学家正在从两大途径探索如何延长人类寿命。一方认为,我们应当致力于疾病治疗并通过干细胞疗法替换身体受损组织;另一方认为,我们必须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减缓衰老。一个世纪前出生的美国人平均寿命只有54岁。早夭的儿童很多,生孩子则是妇女一生中最危险的事情之一。好在有了疫苗、抗生素、卫生保健和更好的母婴护理,现在的人更有可能活到老年,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人类轻松战胜了死神。但随着人们越活越长,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合伙为人类强加上了寿命的极限。首先,我们每多活一年,就意味着给体内的细胞和器官多添了一年的损伤,而慢下来的细胞修复系统不大能够处理这些损伤。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它既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物种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许多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的,而动物有机体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物种多样性,特别是动物种类多样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已对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主线,回顾了近10多年来在该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特征及其危害,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方法,并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奥秘     
《科学之友》2004,(10):18-19
登山家面对的是以人类微薄的体力去挑战大自然的伟岸,星际旅行家面对的则是以人类短暂的生命去跨越星际间几乎无限的距离,人类的平均寿命在过去几十年间虽然有所增长,但自然衰老依然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即使在基因图谱逐渐被揭开的今天也没有迹象表明人类的寿命会在可预见的将来获得数甲级上的延长。  相似文献   

18.
人类如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要面临衰老和死亡的威胁。曾经有不少人误以为,人体各个器官在人们开始进入老年的时候才开始衰老。然而,英国研究人员却表示,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时间比我们预想中要早得多,在我们步入老年之前,大部分器官早已开始衰老。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的重要器官中,  相似文献   

19.
杨平  费俭 《自然杂志》2013,35(6):436-441
许多模式生物都被用来开展寿命相关的研究,其中秀丽隐杆线虫因其具有研究周期短、突变体多、在信号通路方面和人类具有高度相似性等优势而广受青睐。在过去的30 多年里,科学家们对线虫的研究使得我们对调控衰老和长寿的分子机制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珍妮·卡尔梅特(Jeanne Cal-ment)于1997年在法国南部的一所护理院中逝世,享年122岁,是史上记载最长寿的人之一。倘若如一些科学家与人口学家所预言的那样,那么她这种不寻常的身份将在随后的数十年中黯然失色。从酵母菌到老鼠,各个生物种群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而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望也与日剧增,这一切使一些科学家们深信:人类的寿命将可以普遍地超过100或110岁(现今,在一个工业化城市中只有万分之一的人能达到这种水平)。然而,另一些科学家们则认为,人类的寿命是受到很大限制的,从其他物种身上发现的所谓寿命的延伸,是不能应用在我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