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情报是国家安全治理的尖兵,如何将情报嵌入环境安全治理,进而帮助国家精准掌握环境状况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仍缺乏对环境情报协同治理的体系化研究.以环境安全情报协同治理为视角,在方法论意义上,构建了"情报理论要点—环境情报要求—情报协同要素"协同的总体框架,建立了"主体—客体—手段"协同的环境安全情报治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情报工作参与者—环境情报工具—环境情报工作制度"协同的具体路径.通过分析环境安全治理的情报协同框架、理论模型和实施路径,指明了环境安全情报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为国家环境安全治理提供新的维度和情报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2.
情报是国家安全治理的尖兵,如何将情报嵌入环境安全治理,进而帮助国家精准掌握环境状况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仍缺乏对环境情报协同治理的体系化研究.以环境安全情报协同治理为视角,在方法论意义上,构建了"情报理论要点—环境情报要求—情报协同要素"协同的总体框架,建立了"主体—客体—手段"协同的环境安全情报治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情报工作参与者—环境情报工具—环境情报工作制度"协同的具体路径.通过分析环境安全治理的情报协同框架、理论模型和实施路径,指明了环境安全情报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为国家环境安全治理提供新的维度和情报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政府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ocio-Technical System Theory)能够有效识别信息技术赋能中政府治理创新的要素及其协同运作机制。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构建信息技术赋能的政府治理创新理论分析框架。选取上海“一网通办”和丹麦数字政府建设案例,总结并分析两者信息技术赋能中不同类型的政府治理创新模式,解释并论证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框架的合理性,探究实践中社会技术系统各要素及协同机理,为政府治理创新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杰  陈燕 《海峡科学》2023,(6):81-84
“精准思政”是在精准思维的指引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来革新思政教育理念、内容及方法的一种精准育人活动。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具有主体互动多样化、教育引导个性化、呈现方式可视化等特征,但大数据技术在赋能高校思政精准把脉、精准画像、精准评估、精准决策的同时,仍受价值认知、数据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的制约,需要不断强化数据赋能和应用,完善实施路径,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运动式”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方式,但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治理政策制定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政策转换中权责不匹配与转换僵化、政策执行刚性化与非系统性、政策效果评估片面化与主体单一化。“运动式”环境治理低效的根源是政府试图通过技治主义、科层动员及压力型体制来达到政策预期目标,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压缩基层政府自主性治理空间,导致刚性治理手段过多而柔性治理手段不足。农村环境治理本质上是对农民生活的治理,治理效能取决于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革。因此,要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就必须由“运动式”治理转向常态化治理,即通过转变政府治理思维、调整治理评估体系以及激发农民内生性动力,使环境治理政策具有本土性、灵活性以及长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多年来,光之树科技深耕隐私计算领域,将技术不断赋能于金融、政府、物流、产业数智化等多个行业,让数据实现“可用不可见”的安全流通,开启数据经济的崭新时代。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数据的流通共享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隐私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对赋能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松茂 《海峡科学》2022,(8):107-109
该文阐述了双融双创视域下团队科特派的实践路径和对策,探索跨领域、跨专业融合的创新和创业服务,构建信用和约束机制下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双融双创”模式。建议从精准对接、跨专业融合、双创融合三个方面升级团队科特派服务新机制,通过政策协同发展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智慧农业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血液,必然也会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为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需要找准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在分析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因、模式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实现路径,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是治理理念、流程管控与运行机制的全程性革新,其本质是以数字化改革来支撑治理体系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服务的便民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要注意其技术、管理、服务、安全、法治等五个向度。当前急需从提升数字领导力、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平安乡村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局,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入新时代后,平安乡村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应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乡村多元治理体系,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安全维护网络体系,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科技赋能平安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乡村融资的即时获得性、促进资源平衡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程度等直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通过增强区域创业活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动能。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利用固定效应、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突破第二重门槛后的促进效果最大;区域创业活力、产业结构优化可以间接赋能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三治”方略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略,其内涵、体系、内在机理三方面包含着乡村治理高效化、民主化、协同化、德教化和法制化目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实施“三治”方略的进路是:通过强化法治秩序保障机制,强化乡村法治化治理的支持力度及加大法治化宣传;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自治”平台格局及网格化治理模式的搭建实施自治化;以完善的机构和形式作为载体,优化政策,支持、保障乡村治理德治化建设,注重村礼文化的培育和传承,以合力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卫生治理,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字技术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全民数据素养、伦理规范、法规政策等现状滞后于技术发展,出现了数字鸿沟、过度索权、算法偏见、隐私泄露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共卫生治理数字化变革的瓶颈。面向疫情常态化数字技术赋能常态化抗疫的需求,需要政府以数字包容为目标,在数字化技能方面关照特殊人群,同时明确公共卫生领域数据采集规则、治理算法以及协同保护隐私。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推进乡村服务业提出新的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见效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文化产业价值意蕴深厚,彰显经济、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赋能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立足新发展条件,充分挖掘我国乡村文化产业的价值意蕴,合理应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必须坚持好“党政引领”“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开发并行”“特色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建设中常见的政府、国企和乡村社区合作治理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南京市黄龙岘村为例,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此类乡村振兴模式的地方重构特点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黄龙岘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延续原有空间肌理、茶叶种植功能、社会关系网络的同时,通过无地方景观碎片拼装和地方营销强化“茶村”地方特色,将种植茶叶的村庄建成“金陵茶文化旅游村”,提升了村庄人居环境和村民参与获利水平,增强了村民与地方的功能性和情感性联系,实现地方意义的强化。(2)政-企-村三方合作治理是黄龙岘村地方建造得以将当地的传统与环境以新的规划和建设方式进行诠释,并强化黄龙岘村作为“茶村”独特性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通过社区赋权和项目精准投放,为地方特质延续奠定基础;国企通过地方营销与社区赋能,增强了黄龙岘村的“茶村”特色;社区通过参与治理和村民日常实践,助力“茶村”特质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乡村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为浙江建设全球数字变革高地贡献“三农”力量。山区26县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下,数字赋能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数字翅膀”。课题组在对山区26县调研基础上,梳理了数字赋能山区特色农业的3种典型模式,并就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研范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科研范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数字平台构筑了科技创新的新基座。文章分析了科技发展对科研范式变革的新要求,数字化转型引领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提出数字平台赋能科研范式数字化变革的构想,并基于“未来实验室”提出数字平台赋能科研范式数字化变革的具体实践。研究成果有望为各科研机构的科研数据治理和科研组织模式管理提供参考,为提升我国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 对比分析法等,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旅游发展需要探索多元模式、打造赛事平台,精准规划布局、美化乡村环境,保持文化“本色”、夯实基层治理,健全产业链条、保障农民收入,实现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资源与民族地区体育旅游有效结合,助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振兴发展。诚希望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乡村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仅是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更主要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开展环境审计成为乡村“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行为保障,但目前环境审计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亟需发展和快速提高。文章针对环境审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就环境审计如何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展开系统研究和探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环境审计提供依据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