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文学比喻带人对城市的观察中,因此也就有了“阅读……”之说。如果把墨西哥城比为百科全书,把洛杉矶比为散文集,把芝加哥比为历史小说,那么圣彼得堡就是一首诗,一首带浪漫气息的诗。  相似文献   

2.
“城市就像一本书。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句,街坊是章节,公园是插画。透过它们,阅读者见到了人,现在的、活着的人和过去的、死去的人。正如丘吉尔所说,‘人塑造建筑,建筑塑造人’,人造的城市也缔造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建筑设计与管理近50年的张钦楠先生就这样阅读着他走过的城市,透过林林总总的建筑,理解着城市,理解着城市里的人民。今后,张先生将陆续为我刊撰写他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3.
虽然叫“时间·阅读·翻译”,但实际上这几篇小随笔都是和阅读有关的琐事和杂感。虽然n多年前就有人叫嚣我们已经进入了告别文字的“读图时代”,近些年来很多人(包括时常失足的我)也大力倡导过在日常化的观影生活中进入“后影像知识时代”,但说到底,在我这个戾气日益不敌暮气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碎片化的阅读;短小的文章;一边用PAD看着电子图书,一边回复朋友的微信,还能偶尔抬头瞄一眼电视上的新闻…… 书籍曾经是传播和传承知识最主要的媒介.然而,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媒的出现,书籍的媒介作用在一点点缩减,尤其是无线网络的普及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随着传播媒介的转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急功近利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读书这种急不得的事情,也呈现出“快餐化”.在某些人看来,安稳地坐于案前,凝神静气地读一本书几乎是奢侈的事情.人们更愿意读减缩本的名著,更愿意读名人读书的札记,更愿意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或者说人们更愿意“浅阅读”.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界,有一句流行话说,文学是时代精神的产儿。 这里的文学,在下意识中,似乎主要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文学批评和理论形态的写作,是不是这种“产儿”呢?追问起来的时候,当然毫无疑问,如果不去特别提起,就有可能把后者忽略掉了。 当我系统地阅读(有相当部分是重读)选入在这本文论集里的文章时,这句话,或者说这  相似文献   

6.
“运思及物”包容着阅读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涵义,是一个言简意赅的阅读学术语。阅读,作为实现文章社会价值的再生产活动,若仅止于“披文入情”,则半途而废;只有把“运思及物”当作文章生产运动的归宿,才是完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阅读英语文章时,碰到的一大难关就是词汇关。词义理解的快慢往往决定了阅读的速度。常听学生说,某某书生词太多,自己掌握的词汇少,实在读不下去。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阅读材料超过自己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是对于碰到的生词或者曾经碰到过又尚未熟识的词,往往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字典.这里说的并不排斥翻字典的好处,但是,阅读时过于频繁地翻字典往往产生不良的结果:一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查字典上,阅读的时间少了,收获也就小了,二是不断地翻字典会影响文章意思的  相似文献   

8.
在诗的阅读和批评上,应该把“悟”和“评”结合起来,把对诗的意会、感受和科学的批评、分析统一起来。“悟”是评诗的基础,舍此,“分析”可能走上歧路;而分析,则是对可贵的情感感受的进一步说明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依据课标精神,笔者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同时观摩学习了多堂“群文阅读”实践课,现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电话里的童话》简要介绍其实际操作案例.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让学生喜欢阅读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创设生动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阅读链接,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经典阅读,感受文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了这样的方法后,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训练不切实,教学不得法”(叶圣陶语)仍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人认为,较之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似乎难以捉摸,阅读能力的培养无从着手。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可看到如下景况,或是“满堂灌”,有关文章的知识,从作家作品、字音词义、语法修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或是“满堂问”,美其名曰“启发式”,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实质上其设问既缺乏科学性,又没有整体目标意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了;或是“放任式”,训练方法就是“读”,一味让学生“多读”、“死读”,…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很可信.可信处,关键在于“破”,能“破”才有益“下笔”,方能“有神”.所谓“破”,按现今的方式理解,便是理解作品内部的立意,选材,布局,表现方法,语言风格等,又可以是作品外部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作品的社会效果等,或更多需要发挥的东西。而最能使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深透地“破”的,我看莫过于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了,因而,我们就得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我们通过阅读典范文章,可以了解到作者借“文学”这种形式来阐明观点,表达思想感情这一道理。教学时,…  相似文献   

13.
《日子》(倪萍著) 我喜欢这本书里写到的母亲,它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它让我感动和流泪,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当我阅读的时候,我就和书里面的故事连在一起,我把自己的感情融汇到里面,“日子”,我也喜欢这个名字,它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渴望生命,不愧对这两个字。——刘秀丽  相似文献   

14.
邢蕾 《科技信息》2010,(21):229-230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必要。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现状谈起,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列举了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就高职院校英语阅读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什么是阅读理解能力呢?翻阅字典,发现阅读能力的释义为:阅读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的本领.那么,农村中学生阅读书、报有哪些途径,领会内容的能力又如何获得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不能不归咎于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不力,没有把语文课当作“例子”而授之以“渔”,没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为抛砖引玉,本人不忌庸陋,浅谈一下在语文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姜楠 《科技信息》2012,(23):313-313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必须是与文本相联系的,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归依,否则就丧失了"阅读对话"的品格,把阅读蜕变成为读者个人的纯主观反映,使阅读课本成为学生的"自由交谈课"。  相似文献   

18.
盗火者     
<正>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说的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他历经千难万险,不顾生命安危,盗来了火种,给人类送来了光和热。每每我微微地闭上眼睛,脑海里不时闪现这个伟大形象。我常常这样想,我们的矿工就像他一样,变得无所不能。在矿工的字典里,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他们把困难踩在脚下,甚至咽到肚子里。我做北票矿工报记者时,时常到各矿采访,又因挖过煤,跟他们聊起来有共同语言。冠山煤矿422采煤队是我的"娘家",他们开采千米以下  相似文献   

19.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什么是阅读理解能力呢?翻阅字典,发现阅读能力的释义为:阅读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的本领。那么,农村中学生阅读书、报有哪些途径,领会内容的能力又如何获得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述了英语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了计算阅读速度的 WPM 公式,以及快速阅读中如何处理速度和理解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行之有效的“计时阅读”、“默读”、“短语视读”、“上下文猜词义”、“逻辑推理”及“查读和略读”等六种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