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工科”包括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等相关工科专业项目群,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和学科交叉综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对标此目标,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有: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脱离,育人效果不明显;教学仍以“教”为中心,学生参与度低;课程体系结构僵化,缺乏前沿性和时代性;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为解决以上问题,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应以本领域最新进展与知识体系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打造新型混合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以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学创新实践表明,新工科引领下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中,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落地布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管齐下的教育目标对改革工科教育提出重要要求—伦理先行。文章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在分析新工科内涵、布局及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起步晚、教学理念不明、教学内容模糊、教学手段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明确教育理念要高扬伦理精神、加强制度建设为课程教学“破冰”、教学内容明晰与中国话语传递、教学手段升级与实践模式创新等建议,以期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助力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与未来技术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医药工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既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又赋有创新能力的“新工科”制药人才的需求激增.文章以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为例,立足民族高校具体情况,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融合、课程考核多元化4个维度进行了教学改革,构建了一个以思政为引领、学习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期为民族高校推进制药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数据素养日显重要。传统的数据库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培养意识不够明确。基于此,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结合数据素养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实践措施。根据“二线并行、逐层递进”的模式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形成以数据素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的方法,并完善课程教学资源,设计多样性实践考核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数据素养与数据库系列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新模式,为提升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建男  辛欣 《科技资讯》2022,(9):172-175
自“新工科”提出以来,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作为传统工科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急需做出改革,以适应新工科的要求。该文从《地下水动力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针对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环节、优化考核方式等具体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力图提高《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新工科理念下,依托高校所处地域的行业发展,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内容进行革新,使得课程内容满足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以学生志趣为中心,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行业需求导向融入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得教学过程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平台和课程管理的作用,实现课程内容的快速更新和迭代。实施结果表明,课程教学改革达成了课程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工程能力,扩大了课程的受益面,并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要求我国高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者分析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与工程实际脱钩","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自主实践不足"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提出了一套包括优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法的综合性教改措施.实践证明,这套教改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背景下,伴随着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势在必行。安徽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以行业转型升级过程升级对材料人才的需求为契机,依托课程群、瞄准应用、聚焦前沿,构建了分阶段多层级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提出了以能力为评价指标的实践课程考核体系,依托三个层次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螺旋渐进式上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地方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胜任新产业、能够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卓越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是应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新兴经济需求、产业转型需求,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工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对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与互动沟通能力、批判思维与跨界思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CAD/CAM技术”课程应改变教学模式陈旧、培养实践内容简单、学生技能不强的现状,将新工科倡导的“新”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新”学习模式、推动“新”培养模式、产出“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多元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诉求.作为一门师范生掌握信息技术常态化教学应用的公共基础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在剖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DIPT设计思维模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并以“留守儿童绘本动画”主题项目为例进行实践应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魏力 《华东科技》2023,(7):135-137
<正>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契合工程教育规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物联网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探究,从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该课程与多课程领域知识点进行横向结合,纵向贯穿项目案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措施,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和宗旨,结合普通高等教育工科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特点,以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从改革理论教学方式、指导实验教学、编制实验报告、调整实验项目、增加实践考核内容和比重等方面提出课堂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以满足现代工程领域对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为工科专业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分析当前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工科"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要求。结合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进行该模块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设计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工程教育模式,提高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工科与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工科内涵的充分理解是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校校情的工科教学实践改革之路势在必行。该文在明确转型普通本科院校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从分析国内改革现状、剖析新工科内涵,到分析校情,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科教学改革实践的落实方案与可行性。提出以行业需求定位专业特色,以成果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在专业认证导向指引下,以人为本改革教学实践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明确新工科前沿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良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是落实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了顺应当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需要通过对传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MATLAB仿真软件引入课堂以及实验教学环节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课程中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实际应用的缺点,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得学生称为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保障高等教育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并达成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针对昆明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创新实践”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首先,依据专业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目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文献调研、材料撰写、课堂报告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其次,建立了包括小组互评、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主体课程考核机制;最后,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进一步进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研究表明,该课程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普通生物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融合式教学模式、项目式课程体系、立体式评价机制,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中。期末“自我能力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对自身能力提升评价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61%。由此可见,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推动新工科人才的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课程为依托,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校企共筑、协同育人”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新形式,为新工科理念下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启发.实践表明,该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有利于推动学生建立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融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保障了培养卓越电子工程师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推动全球科技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也正与新工科人才教育培养深度融合。该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工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中,通过将人工智能强大的认知推理和数据再生产能力应用于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处理、智能虚拟实验平台、教学过程智慧管理、学生注意力和精神状态识别、教与学立体评价等环节中,大幅度提升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