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它们真顽强     
正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000千米,年降雨量可低至8毫米,被称为世界的"干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里的地表形成一层硬壳盐,人们因此认为那里是地球上最干燥、最不宜居的地方。科学家却在阿塔卡马沙漠里发现了一个顽强的细菌群落,并将进一步研究这种细菌。3年间,他们从沙漠的8个地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人员已经查明地球上最干旱的地点是阿塔卡马沙漠,这个位于智利的沙漠已经被确认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而且研究人员还在这个地方找到了生命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对寻找火星生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向沙漠开战     
沙漠有一副严酷的面貌。在某些人的头脑里,沙漠简直成了荒凉、寂寞、干旱的同义词。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沙漠。在非洲,沙漠的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地球上沙漠最多的一个大陆,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就在那里。澳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也是沙漠分布较广的地方。至于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区境内,据统计,沙漠的面积约有1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0%以上。沙漠,随风吹移,它往往湮没村庄、农田、道路,给人们带来严重灾害。蜿蜒在陕西省北部的万里长  相似文献   

4.
马鸣  赵序茅 《大自然》2014,(6):20-22
<正>广袤的沙漠常年干旱,植被稀少,通常被形容为生命禁区。可是野生动物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它们依靠独特的生存策略,实现了人类眼中一个又一个沙漠生存奇迹。地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什么是荒漠、戈壁与沙漠在我国,对荒漠或沙漠的认识及记载历史悠久,如2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有"西被流沙(即沙漠)"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也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述。白龙堆即今天新疆罗布泊的风蚀雅丹地貌,属于极端干旱地区。也就是说,古人早就注意到了沙漠这一特殊自然地带。然而,时至今日人们经常将"沙漠"与"荒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水覆盖,好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地球上的水有97.2%是咸水,淡水只有2.8%。其中大部分又在南北极的冰块里和高山的冰雪里。只有0.6%在江湖和地下水中,其中的一半又深入地下而不能采用。所以地球上的水只有0.3%能为人们利用。这些有限的水分布不均。有些地方常年不下雨或下雨的季节不合适,因而出现了非洲撒哈拉之类的沙漠。有水的地方,也由于既要灌溉农田,又要供应工业,还要保证人畜饮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1.5公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畜用水,全都依赖这1.5公斤珍贵的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不同沙漠砂替代率的沙漠砂混凝土高温试验,分析温度、沙漠砂替代率和冷却方式对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衰减模型。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似,随着温度升高,沙漠砂混凝土试件表面颜色逐渐变浅;随温度升高,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沙漠砂替代率增加,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沙漠砂替代率40%时,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海湾集结的陆海空作战部队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被称为“沙漠老鼠”的第七装甲旅了。别看它名字不太雅观,但它的出征足以表明英国夺取胜利的决心。第七装甲旅是英军最精锐的地面部队之一,组建于1938年,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中亚的温带沙漠气候区周围、北美加利福尼亚热带沙漠气候区、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区和澳大利亚中西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些沙漠地区不仅影响其周围地区,而且沙尘也被行星风系带到很远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被西南风带到瑞士形成泥雨,中亚的沙尘被西风带到我国等。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鲀类     
鲀类,是指硬骨鱼纲、鲀形目的一个鱼类类群,因其体形似豚,在南方人们称它为鸡泡鱼、气泡鱼,在北方则称河豚或"廷巴",而此河豚多指鲀科、东方鲀属的各种鱼类。鲀类种类繁多,从太平洋至大西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当被人钓获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得出下面几点关于三论的看法: 1.三论应该各有道理,各有适用的地方,但要把它们提高到普遍适用的原则的高度是显得不恰当的,甚至会把人引入迷途。 2.要把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三论在什么地方都应用或硬套,那也不免是一种形而上学办法。 3.就系统论而言,那是已包含在辨证唯物论之中的,并不是一种新见解。 4.我们在日常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或从事科  相似文献   

12.
正撒哈拉沙漠以其壮观的沙漠风光、浩瀚的沙海、精致的沙丘以及迷人的沙漠风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可以通过点篝火、骑骆驼以及四驱车探险来体验撒哈拉大沙漠之旅。这个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之一,却有着最多的情怀和故事。  相似文献   

13.
旅行在“绿色的走廊”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一周以后,就向埃及南方的卢克索飞去。人的视界逐渐扩大了,这时才感到在开罗所见的苍郁繁茂的景色,只不过是荒凉的沙漠里的一个斑点而已。从飞机上看来,整个埃及好像是在黄色的盘子里托着一片巨大的银杏树叶子。这片叶子就是尼罗河和它在入海处的三角洲。它的西边是世界上最干燥炎热的利比亚沙漠,东边是阿拉伯沙漠,直到红海海岸。沿尼罗河的地形是很奇怪的。从开罗向南,两侧都是平坦的沙漠,远处有沙石的山脉,但愈往南,两边的山愈向河流逼拢,直到阿斯旺,两边的山已经直逼河岸,这就形成一个修筑水坝的自然的峡口。尼罗河,人们通常称它作沙漠中的绿带,或绿色的走廊。我们曾沿着这条走廊从埃及最南部的阿斯旺到北部的开罗。从这次旅行中,我们真正感觉到从沙漠手中夺取土地在埃及有多么大的意义,而这场斗争又是多么  相似文献   

14.
<正>中暑是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一种急性热致疾病。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4日报道,在7月27日至8月2日的一周时间内,日本因中暑被送医的人数达11672(速报值)人,其中25人死亡。印度不久前遭到严重的热浪袭击,死者超过2000人。我国每年因高温中暑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日益引起公众关注。职业性中暑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中暑。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1,(10):64
提到沙漠,人们会想到蒙古的"戈壁",联想到大陆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其实,地球上也有一处紧靠海洋的细长形沙漠,那就是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沿海地带,有湿润的海风吹来,按理说,阿塔卡马沙漠应该多雨,然而那里却几乎从不降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地区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1.76℃(1~2℃);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297-0.0335x,r=0.881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日较差大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的“冷害”等,深刻地影响绿洲特色农业、栽培技术及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采用室温、200℃,400℃,600℃,800℃和900℃六个温度等级,利用自然冷却方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试件高温后的外观颜色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了高温后高强沙漠砂混凝土试件的质量变化。试验研究表明:与室温下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相比,200℃高温后高强沙漠砂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在400℃至600℃高温后抗压强度有所升高,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抗压强度逐渐降低;随着温度升高,高强沙漠砂混凝土外观颜色由深变浅,质量损失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通过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给出了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为高强沙漠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斌 《科技潮》1999,(12):58-59
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新疆,占据了全国沙漠的2/3。大大小小的上千块绿洲,被连绵不绝的沙丘和荒漠戈壁所分割包围。1900~1901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对塔里木盆地南缘进行了历史考察。后来他这样写道:"盆地南端,沿昆仑山麓,自叶城以至罗布泊附近,仅和田绿洲颇为重要。余多则被‘真沙漠’所隔开。"据藏文资料记载:传说在远古时代,和田这个地方的"海子"很多,水面广阔,树木繁茂,环境优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比现在小得多,塔里木盆地四周的绿洲则比现在大得多。和田绿洲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5,(1):57-57
风积沙一直被视为沙漠筑路的难题,现在这个技术难题终于被攻克了。在新疆沙漠与绿洲分界的地方,由于狂风沙石的长期吹打,绿洲周围堆起了各种形状的沙丘,这些沙丘被称为风积沙。以往在风积沙中筑路,采用的都是砂石料,成本很高,即使修好了路。也因为沙土中含盐量高,三五年后就变成又硬又颠的“搓板路”。往来于沙漠公路上的司机们经常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浑身被颠得像散了架一样。  相似文献   

20.
沙之思     
一粒沙是很渺小的,因而许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只看到和注意到以聚合一粒粒沙而形成的沙漠、沙洲、沙滩……沙漠如今已让人类感到了生存的危机,而水边的沙洲或沙滩则让人们当下的生活变得极有情趣,可是组成沙漠、沙洲和沙滩的一粒粒沙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