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亦仁 《青年科学》2009,(7):38-38
有一个孤儿,生活无依无靠,四处流浪。 一天,他走进一座寺庙,拜见那里的高僧。孤儿说:“我什么技术都没有,该如何生活啊?”高僧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做呢?”“像我这样的人能做什么呢?”孤儿说。  相似文献   

2.
自私的群体     
<正>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是关于澳大利亚北部鳄鱼出没区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如果鳄鱼开始追我们,你认为你能跑得过鳄鱼吗?”另一个人想了一会儿说:“实际上我并不需要跑过鳄鱼”。“这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人追问道。另一个人回答:“如果鳄鱼开始追赶我们,我不必跑过它。我只需要跑过你!”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12,(5):78-78
“管理”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能力?抑或干脆称它为一门科学?如果你问我管理有什么“神奇妙招”,我还是要这样回答你:眼睛不要看得太远,就看着你眼前的事物就行。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曾问我:“你当了十多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不加思索地说:“爱!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有朋友又问:“做教师清贫一生,你后悔吗?”我毫不犹豫地说:“吾为人师,为国育才,以实现自己上师范时教育报国之理想。我甘为学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6.
 一次乘出租车,和出租司机聊起某一广播节目,出租司机说,他非常欣赏一档节目中的“医生”,因为他回答听众的问题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非常亲切和耐心。听下来,我明白了那是一档推销保健品的节目,于是问,那你相信“医生”说的吗?驾驶员回答:当然了!还有一次,笔者在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看到我稀疏的头顶,同情之余,热情地向我推荐一种“德国进口”的生发用洗发膏。我请教这种膏含有的成分和原理,理发师答道:“不是那种医学的东西。你到医院,医生还不是没办法?最多开点药,还没有用,白花钱。”我好奇地问:“医生没办法,厂家又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厂家做的不是那种医学的东西,不是药。”“那这种洗发膏有什么副作用吗?”“没有啊!不是药怎么会有副作用呢?”镜子里理发师惊讶地看着我。看来他并不是为了推销而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7.
听的艺术     
《科技智囊》2011,(9):I0046-I0046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  相似文献   

8.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常看到: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不能把小组交流的意见说出来。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严 《奇闻怪事》2008,(1):20-21
这是我上的一节作文教学公开课。 上课伊始,我手握一束花儿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做有关花儿的作文。看着老师手中的这束花,你想说什么?请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把自己想说的话默默地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王直华 《科技潮》2009,(11):48-49
2009年8月2日,是歌德(1749-1832年)诞生260周年。 我曾经问许多青少年朋友,你知道歌德吗?绝大多数人点点头。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心目里,歌德是个什么人?”回答是各有不同,最多的答案是“诗人”,其次是“剧作家”,也有人说他是“思想家”。歌德究竟应该是什么“家”?  相似文献   

11.
帮助无痕     
于爱华 《奇闻怪事》2007,(11):25-25
【案例1】二战期间,在德国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人,生活得很安宁。一天,一位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的栅栏外徘徊,一脸的焦虑和沧桑。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向前去对那男子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助我把栅栏里的木头扛到那边的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很卖劲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视点     
一天晚上,我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在路上,我指着远处的一幢高层建筑问女儿:“你说那幢楼漂亮吗?”满以为女儿会毫不犹豫地说“漂亮”或“不漂亮”,可孩子非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反问了一句:“爸爸,哪有房子啊?”我被她问的一愣,随口说:“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并刻意看她是不是看错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求职     
Employertoapplicant押″Inthisjobweneedsomeonewhoisresponsible.″Applicant押″I'mtheoneyouwant.Onmylastjob熏everytimeanythingwentwrong熏theysaidIwasresponsible.″雇主对求职者:“我们这项工作需要负责任的人。”求职者:“我正是你们想要的人。我在做上一份工作时,每次什么东西出了毛病,他们就说该我负责。”Employer:″Youngman熏doyouthinkyoucanhandleavarietyofwork芽″Applicant押″Ioughttobeableto.I'vehadtendifferentjobsinfourmonths.″雇主:“年轻人,你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多种工作吗?”求职者:“…  相似文献   

14.
附耳细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畜类,心和人是一档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相似文献   

15.
蒋建林 《奇闻怪事》2005,(10):19-19
刚在黑板上写好“I love China.”,一个声音响起来:“China,瓷器。”我一看,是班上的“机灵鬼”丁浩。“我们在社会书上学过。”见我看着他,丁浩补充着。“是吗?大家把社会书拿出来看一看吧。”学生们纷纷拿出社会书,找着,看着,我则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China和一个china。过了一会儿,我说:“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两个词,哪个是瓷器的意思呢?”  相似文献   

16.
用旋律搜歌     
侯文 《少儿科技》2009,(1):22-22
小文发现妈妈这几天心情不错,嘴里还时不时地哼着歌。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突然说:“小文啊!你不是会上网下载歌曲吗?帮妈妈也下载一首啊!”“哦,那您要什么歌啊?”“这个……叫什么歌名,我也不清楚。”“那有什么歌词呢?”“我也不太清楚哦。只记得这首歌的旋律了。”妈妈不好意思地说。  相似文献   

17.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这首歌在今年可谓大火了一把。当你哼起这段动听的旋律时,会不会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夜空中最亮的星到底是哪一颗?什么,会流泪的眼睛?拜托,我说的可是天文学上真正的星星!  相似文献   

18.
触摸诚信     
课件出示66页“做一做”第1题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相似文献   

19.
“冬冬、冬冬,快醒醒,全世界的大学生要来了,你还睡懒觉!” 冬冬揉揉睡眼,不高兴地嘟囔着:“叫我做什么?我还要睡一会!” “不行、不行,你要做的事可多了!我来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 案例1 上课检查背诵时,张瑞完全不会,我真的很生气,照平常我一定会说:“你是怎么回事,回去到底背了没有?”这回我却换了一种方式,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真是不好意思,老师不知道你还不会背,让你在同学面前难堪了,对不起。”停了片刻,我又说道:“一定是什么特殊的情况让你没能完成背诵任务,不过不要紧,课后补上就行。放学时到办公室去背,行吗?”他点头表示同意,我便示意让他坐下,继续下面的教学。放学后在办公室里他很快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