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路问题     
《科学24小时》2009,(3):47-47
一位数学家雇用了两名工人挖一条从新房子到公路的百米小道。他同意支付100美元,不管他们两人如何分工。两人从头开始向中间挖路。从房子一头开始挖路的工人倒土需要走的路要长一些,但是土的数量少一些。因此,两人商定这名工人每挖一米得90美分。另外一人每挖一米得1.1美元。路修好之后,他们按照协定计算,两人各得50美元,于是他们两人平分了100美元,而数学家雇主却认为,根据他们两人的协定,他们不可能算出相等的报酬。这让两人都不高兴。请问,两人要得到相同的报酬,他们各应该干多少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尼安德特人消失于3万年前某一时候,而智人却继续兴旺发展了呢?去年4月份的一次”占生物学会议上.人类学家埃里克·特林卡斯和克里斯·拉夫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些线索:尼安德特人有更为强壮的胳臂,他们让自己的小孩疲于奔命。这两位人类学家研究了约2打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骨脂化石。这些化石全部来自近东一些发掘完好的遗址,其中最古老的属于15万年前。这两种人群都在不同的时期居住在那里。在新墨西哥大学工作的特林卡斯说,尽管人类学家不能确定这两种人所处的时期是否有部分重迭,但他fi’--J明显地有不少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1972年,各国科学家都以尊敬的目光注视着美国老科学家巴丁(Bardeen),他在这一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人。这一回巴丁是和两位比他年轻得多的库柏(Cooper)和施里弗(Schrieffer)共同获得的,他们三人合作创立超导微观理论的过程,如今在科学界已传为佳话。在他们于1957年提出超导微观理论之前,许多科学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中孜孜不倦地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就。若无前人的努力,巴丁等人成功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09,(11):48-48
子承父业 在丹麦,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尼尔斯·玻尔(NielsBohr)的大名,因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相比之下.知道他儿子奥格·玻尔(下称小波尔)的人就要少一些。小玻尔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尽管他不得不生活在他父亲的巨大阴影下.但他同样表现出具有为自己赢得不朽声名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两位研究一个违反直觉的猜想的数学家,解决了一个50年之久的难题。大约在二十年前,德国数学家库尔特·魏格纳(Kurt Wagner)提出了一个关于图的性质的猜想。这个猜想乍一看来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连他的研究生也不敢相信。然而,这个猜想很吸引人,而且因为它很基本和重要,许多数学家都想证明猜想对还是错。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内尔·罗伯逊(Neil Robertson)是其中  相似文献   

6.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天才数学家;谈家帧教授是“中国的摩尔根”,著名的遗传学家。可称得上是两位科学泰斗,科学巨匠。由于他俩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华罗庚比谈家桢年小一岁。华罗庚生于1910年,江苏金坛人.谈家桢生于1909年,浙江宁波人。去年,谈家桢应金坛市人民政府的邀请作客金坛,我有幸陪同谈老师回到故乡。谈教授谈起他与华罗庚教授的一段交往记忆犹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在腥风血雨的文革时代,华与谈都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失去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尽管“四人…  相似文献   

7.
一位卓越地球物理学家与其睿智的学生在地球深部行为这样一个地球物理学中心问题上存在长这几十年的纠缠争论。根据简历,现年57岁的唐·安德森(Don L.An-derson)和41岁的托马斯·乔丹(Thomas H.Jordan)这样两位地球物理学家简直就像同一个人。他们都在卡尔特克(Calteoh)取得高级学位,18年前的乔丹还是安德森的学生,且在同行中具有不相上下的威望。  相似文献   

8.
叶其孝 《科学通报》1997,42(17):1902-1903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IMA)于1996年7月29日至8月16日举办第三届数学建模教师暑期活动,组织者为 Avner Friedman院士和IMA副所长Robert Gulliver教授.前两届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举办.本届活动在6位指导教师(Danny Baker, General-Motors;Donald Drew,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Greg Kriegsmann,New Jersey Instituteof Technology; Blaise Morton, Honeywell; David Ross, Eastman Kodak; Colin Please,Southampton University, England)的指导下有 30位学生(包括研究生和讲师,其中两位来自荷兰和加拿大,名单略)参加这一活动.活动分两段进行,每段10天.每一段中,学生分成由7~10人组成的若干小组,每组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每个组用10天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6):74-75
2001年,考古学家在莫切人定居点遗址进行发掘时.取得了一项近年来少有的重大发现。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座金字塔。包括4座古墓,其中有3座墓中各有1具骨骸.有一座墓中有两具骨骸。死者全是男性,年龄都不超过22岁。最引人注目的是。相对于一般的莫切人而言.这些死者的体形都很高大.堪称“巨人”。与这些骨骸同时发现的还有许多奇特的陪葬品,其中包括镀金的头饰、  相似文献   

10.
虽然乔治·皮门泰尔(George Pimentel)和阿诺德·贝克曼(Arnold Beckman)两人都是20世纪美国化学发展的启蒙人物,而他们的成功历程却不相同,但这两位化学家在他们晚年所从事的工作中又有某些相同的方面——即都注重化学的”社会性”。非常巧合的是,最近他们又分别获得美国化学会设立的最主要奖励——皮门泰尔将获得1989年度美国化学会的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位从事生物科技研究的人都想有一份像帕特丽夏·贝克曼(Patricia Beckmann,上图)的经历。她的经历中有很多亮点:博士后期间成为福布莱特学者(一项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国际教育交流计划于1946年设立,迄今已涌现出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译者注)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访问学者,众多已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相似文献   

12.
关尔 《科学之友》2004,(6):72-74
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什么样的人最不幸福?针对近来掀起的“幸福指数”的热谈,我们也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王先生(一位年轻的父亲,一位部门领导)什么是幸福,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世人都是不幸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永远快乐!陈春女士(一名即将临盆的准妈妈,事业单位)幸福是一种感受,只有心态好的人才能感觉到(她用手爱抚了一下自己的肚子说),怀孩子的感觉就蛮幸福的,虽然想到生孩子会很疼,以后为了孩子又会受很多苦,但是怎么说呢,痛并幸福着吧!赵女士(一位刚结束单身贵族生活的白领)其实,没有人会时时刻刻感觉幸福,幸福应该只是一个动词。做母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各有差异,也各有体会。也许这一秒你沉浸在幸福当中,感觉很幸福,过一秒你也许就会因为别的事情而感到痛苦了。所以世界上没有永远幸福的人,也没有不幸的人。幸福这个词只是人类一时的感官体验。庞女士(一位母亲,一位领导)幸福是灵魂的愉悦。即一切美好经历转化为内心的体验,只要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事那就是幸福。心灵或身体不健康的人是不幸的人,然而心灵和身体都健康但又无所事事甚至危害社会的人更不幸;家庭和事业都能兼顾,获得双赢的人最幸福。杨女士(一位年轻母亲,在职编辑)四肢健全又能对社会做点贡献的人应该是幸福的,最不幸的人可能要数瞎子了。因为瞎子能感觉到周围的一切,春天花开了,鸟儿鸣了,夏天下雨了,打雷了,秋天树叶落了,瓜果熟了,冬天下雪了,孩子们笑着打雪仗,可是他却什么也看不见。想想真是痛苦。  相似文献   

13.
陈侠 《世界科学》2005,(9):28-29
居里奥·托诺尼(GiulioTononi)是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对睡眠和意识进行研究。他测定过睡眠中果蝇的脑电波;识别出人熟睡时仍然活跃的那些基因;并证明睡眠能够促进学习和记忆。他认为,睡眠可以让我们在经历了一天的劳顿后重新调整我们的大脑。本文是美国《发现》杂志在不久前对他进行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6.17”透水事故发生后,历经25天生死大营救,7月12日12时成功救出被困矿工王圈杰、王矿委、赵卫星。3名矿工被救出井时,意识较清醒.其中身体最好的一人。还尝试走了两步,不过3个人的身体都极为虚弱。在场的全体抢险救援人员都为他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604小时的生命奇迹所感动!  相似文献   

15.
蔡天新 《科学》2006,58(2):41-45
自从16世纪以来,剑桥大学一直是英国的最高学府,在她拥有的种种优良学术传统中,有两点至关重要,那便是精英意识和团队精神。前者的典范是卢卡斯数学教授和卡文迪什实验物理学教授职位的设立和聘请,后者则表现为这所大学的大门始终向全世界的英才敞开。1912年,23岁的奥地利工科大学生维特根斯坦应邀来到了剑桥,与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大师罗素和摩尔密切共事。两年以后,来自印度南方马德拉斯港务局的小职员拉马努金也被请到了剑桥.与两位正处于事业颠峰的数学巨匠哈代和李特尔伍德开始了天作之合。不到四年。拉马努金也和他的两位同事一样,名字后面有了一个记号F.R.S.,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那年他刚满30岁。  相似文献   

16.
李新洲  孙珏岷 《科学》2004,56(6):56-58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它本身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单单指观察资料的积累,而主要是指不断扬弃一种旧的理论,由一种新的理论取而代之。格罗斯(D.J.Gross)、波利策(H.D.Politzer)和威尔切克(F.Wilczek)证明了非阿贝尔(N.H.Abel)规范场的渐近自由性质.为强相互作用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致了量子色动力学的诞生,他们三个人因此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伯格(S.Weinberg)曾说过一段针对渐近自由发现的话:“理论物理有一种悠久的传统,它决不会影响到每个人,但肯定是影响了我。那就是强相互作用对人的心智而言真是过于复杂了。”渐进自由是人类走向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关键一步,而这条漫长的道路是从量子场论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尼奥是一位推销员.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他喜欢上了香草冰淇淋,每天傍晚,他都要享用这种美味的食物。开始时,他只食用一盒.后来逐渐增加到两盒、三盒.并且还要加上若干个甜圈饼。尼奥十分苦恼,他想控制这种贪食的行为,然而却无能为力.几年下来后.他的体重增加到了159千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一位激光研究者议论说,中国研究激光的人比世界其他各国的同类研究人员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尽管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但却可能是真实的.问题是,在中国许多科学家往往都聚集于一个时髦的课题上(一种称之为"一窝蜂"的现象),这是因为各研究所之间互不通气,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公司主管要调走了,这预示着将在小宋和小任之间竞争产生新的主管。两个人年龄相仿,都经过不同部门的轮调培训考核.能力水平不相上下。但最终领导选择了小任担任部门负责人。后来据小道消息说,在领导眼中.小宋给人的感觉是镇不住别人,虽然很有激情和活力,但一张娃娃脸让人觉得嫩嫩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两位心理学家对1000名新西兰人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调查,旨在研究童年时期如何决定日后的人生。1987年,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两名心理学博士后——阿夫沙洛姆·卡斯皮(Avshalom Caspi)和特瑞·莫菲特(Terrie Moffitt)比肩而坐。卡斯皮平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但当看到莫菲特的海报时,很快被她的科学研究吸引住了。他说:"你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