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相似性”是绘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普遍存在的“相似性”,可能源于人们潜意识中的原始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2.
李星  乔兰 《科技资讯》2011,(10):226-226
现今,历史和社会进步使中西美术走向了融合,中西方艺术已经不可以简单的用历史、地理、文化等来区分,这种新世纪的变化使中西艺术出现了新的创作景观。又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中西艺术的这种从古代向近代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西绘画要有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不被吞并,又要有好的发展。这两点都是艺术存在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 ,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 ,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 ,西方绘画重“写实” ,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 ,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绘画空间语境的差异源于其哲学基础、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不同。本文从中西绘画时空观的差异以及绘画空间的动静形式,虚实表现,透视法等方面的不同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玮  罗琼 《科技信息》2008,(13):233-234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取决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西方对待自然态的不同使中西绘画发生了如此差异:一个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另一个则是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林风眠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走“中西融合”绘画道路最成功的画家之一。他“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不仅给了今天我们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很多有意义的启发与经验,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实际可行的艺术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西方文化、哲学、艺术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西古代绘画艺术的对象、方法和立意都有着许多不同。本文从中西方关于绘画名作的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古典绘画寻求的是“神似”,追求内在的气韵,多在迷朦的山水中寄托创作者的情致;西方绘画则注重建筑、人体,注重形似,渲染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空白”教学的理论内蕴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10.
牟颖  王艳琴 《科技信息》2007,(3):132-132,135
世界的系统化是由概念完成的。空间隐喻作为隐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对世界的概念进行完整的系统的组织建构。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空间隐喻表达的相似性,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实例,通过例子的分析,揭示了英汉文化的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点对于理解英汉空间隐喻,建构概念系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绘画在不断的相互碰撞、融合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方哲学文化对绘画认识上的差异,使艺术家辨析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时有些迷惘。如何使艺术家以自身文化的优势心态来迎接现代绘画艺术的变化,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杨建华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09-111
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艺术形式通过构图来体现。总结构图规律,掌握构图特点,是增强视觉美感,提升美学风范,推动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鬼怪观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现象,鬼神崇拜和鬼怪文学体现了人类或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在研究鬼神文化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鬼怪观上的相似点,发现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作为鬼怪文化载体之一的鬼怪文学,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反映了人类对“人鬼关系”模式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线条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美学观念、中国哲学思考,本文试从气论、阴阳、表现物象本质、抒情等方面为独立的篇章展开讨论,剖析中国画线条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最终得出线条是体现传统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语素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中国画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画的衰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西方绘画的介入,中西融合理论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中国画本质的认识模糊。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过世,当代画家对传统中国画的模糊认识,导致了中国画发展的停滞、衰落乃至倒退。究其原因,一是当代中国画家文化修养的缺失;二是书法的用笔对绘画的影响没有得到体现,造成笔法的不清;三是展览的错误导向使当代画家失去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芳 《科技信息》2012,(32):217-218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es on individualism,individual freedom and personal choice,while Chinese people put more emphasis on collectivism.Collectivism-Individualism value differences can also be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Relationships,which may sometimes lead to conflicts between the couples in the cross-cultural marriage and their families.  相似文献   

18.
西方悲剧人物往往是出众的英雄,有着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意志,能够积极地行动,主动地控制局面,有力地将冲突推向高潮,并在自己蒙受痛苦的同时,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其灾难性结局是人物自愿选择的,是自觉的意志的实现,没有多少遗憾,无需善恶报应的介入。中国悲剧的善良弱小的主人公往往没有往外扩张的自觉意志,甚至连防人之心也没有,主动的出击非常有限,只能被动地忍受迫害,无法在剧烈的对抗中给对手以有效的打击;其遭遇不是主人公自愿选择的结果,是外力强加给他的,需要报应的方式平息人们的愤怒之情。中西悲剧的不同形态有着深刻的文化成因,体现了不同的德与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平面设计是在二维媒介中传达信息、表现创意,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延伸信息的含义。在平面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视觉要素就是空白,而对空白的忽略也正是许多平面设计失败的原因。空白可以是细弱的文字、图形或色彩,它在整个页面中起衬托主题的作用,以虚代实、以无写有,与图形在画面中对比统一,相依互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