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伏牛山文化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项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湖北省和陕西省的部分县区.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牛山文化圈具有文化构成的全部要素,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伏牛山文化圈文化具有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文化和根文化,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文化圈地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演变、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伏牛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根源性特征是伏牛山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伏牛山文化是华夏人类、文字、都邑、青铜冶铸、陶瓷、姓氏等之源。  相似文献   

3.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识,也是唯一超越时空标明血脉传承的人类印记。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是中华姓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印记华夏民族特有的基因信息符号。伏牛山文化圈作为中华人种的起源地、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也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炎黄子孙根在伏牛山文化圈,中华万姓大多发祥于此。研究表明,目前全国120个人口大姓中源于伏牛山文化圈域内的大姓近78个。加强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文化探析,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增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4-106
伏牛山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华夏民族孕育、繁衍的生息之地。这一地域的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此,进行专门研究:从对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提出到对该地区所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的梳理和研究,历时数年,汇集成《伏牛山文化概论》一书。本书是伏牛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文化圈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与生产。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遗存非常丰富,是中国史前城址的发源地之一。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城址性质由仰韶文化的初城开始,逐渐演进为龙山文化的城址群,二里头文化的宫城,并与殷商成熟都城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一直以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使命,以挖掘与整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主线,在伏牛山文化圈基础理论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研究、地域文化与文献研究及民族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伏牛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伏牛山文化博大厚重,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众多信息,其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原文化的根基所在。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演变规律,对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文化生态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常用的概念,不同学科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和使用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针对以上概念和文化生态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伏牛山文化圈是在伏牛山地区形成的文化及其文化特质分布的范围,伏牛山文化具有山地性、过渡性、脆弱性、原生性、古老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文化圈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三种:八卦造字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与汉字起源相关的早期刻符非常丰富.伏牛山文化圈远古刻符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符号性质由人类最早的刻符开始,逐渐演进为特定记事性质的刻符,类似甲骨文字风格的刻符,部分进入商代甲骨文字系统的刻符,并与成系统的成熟的殷商甲骨文字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汉字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文史知识》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的《文史知识——平顶山历史文化专号》于2010年11月1日出版发行。这是我校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伏牛山文化圈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古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认为环境考古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展望了环境考古学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根源.在分析生态文化及其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伏牛山文化圈发展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反思,提出了区域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区域发展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4):128-128
2009年7月2日上午9点,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河南省社科联主席王耀、平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邢文杰、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平顶山学院院长文祯中、副院长张清廉及研究中心各方向学术骨干参加了揭牌仪式。我国著名文化学专家、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镰教授,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分别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区包括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在内,是豫西山地的一部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亚区.伏牛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地域范围与自然环境、历史状况与文化内涵、文化特点与定位三个方面对伏牛山区文化进行探讨,认为伏牛山文化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等特点,属于一种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5.
黄帝赴崆峒山拜访广成子,驻跸平顶山市的郏县钧天台,奏钧天广乐.郏县钧天台2004年公布为平顶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钧天广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钧天广乐作为伏牛山文化圈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受到国家的保护,标志着位于伏牛山文化圈内的郏县钧天台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0日,由平顶山市政协主办,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与民盟平顶山市委、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鲁班故里与鲁班文化研讨会"在平顶山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平顶山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鲁班里籍、鲁班与墨子的关系、鲁班文化遗存与精神实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7.
指出随着福建民众的海上生产和文化交流活动,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传播开来,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民众的主要信仰之一。基于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以及南海妈祖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南海妈祖文化圈建设具有的机遇、存在缺失,探讨在南海周边国家建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壮族抒情悲歌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发现,在广西桂中一带形成了一个“悲歌文化圈”。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对其研究具有多学科价值。文章试图从女性文化学的视角来对壮族抒情悲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学分析,文化资源可按符号形式、符号功能、符号特性进行分类;依据文化圈理论,客家文化符号资源的各部分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有不同的地位,构成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圈。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学分析,有助于了解客家文化圈的特点,提高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有利于探索客家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有效模式,突显客家文化产业的差异性,提高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伏牛山温泉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地区的温泉不仅具有分布集中、类型多、水质好等特点,而且有交通区位条件较好、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等优势.针对伏牛山温泉文化特色,提出了体现温泉的原有文化风格、挖掘温泉传统文化资源、延伸温泉旅游文化产品链的伏牛山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