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日,网上传言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会发生危机吗?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正>从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科学评判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三大主粮全产业链减损的影响效应,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新时期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会给毫无心理准备和相关知识的人带来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不少人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甚至寝食不安,不敢出门、悲观绝望。以致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恐慌危机,其对突发疫情的有效防控、对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经济运行的干扰等,其严重程度是始料不及的。灾难带来的心理恐慌我们不难发现,面临灾难,最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无法承受灾难的心理恐慌。据北京市朝阳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援助热线在众所周知的疫情流行期对1001名来电者的调查,来电者大多具有程度不等的紧张、焦虑、恐慌、心烦、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或精神症状,占调查人…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全区共有耕地面积33037.76万亩,其中潮土占全国潮土面积的比例为53%,褐土占全国褐土面积的比例为40%,棕壤占全国棕壤面积的比例为23%,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近年来该地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化肥利用率低、有机肥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85-86,88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其小麦生产的丰欠对全国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有重大影响。影响河南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倒伏、倒春寒、干旱、干热、锈病、白粉病等。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小麦育种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48-4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的SARS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暴露了我国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客观上要求尽快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具有积极预防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和辅助决策支持能力的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在南京召开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以来,已经近10年了。1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仓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是:10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展顺利,“三老”问题基本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新冠疫情并未完全结束,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很小,现在到了认真总结疫情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新冠疫情给全球造成的灾难性影响不可估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无疑是受到较大影响的一个群体。本文所说的大学生,特指疫情期间的在校大学生以及疫情期间及之后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年代际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会引发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危及人类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因此,研究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规律,预知年代际重大气候事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归因及预估"于2016年7月正式立项。该项目旨在:(1)厘清全球气候多尺度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和多尺度气候变率对气候整体变化的作用及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主控因子;(3)认识人类活动对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调制作用,诊断年代际重大气候事件的早期信号。本文将对该项目2016~2018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与此相关的动植物疫情(例如2018-2019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等)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哲学专业委员会、农业高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决定共同举办"动植物疫情与科学·文明"研讨会,邀请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动植物疫情与科技发展、生产方式、文明模式等的相互关系,研究控制动植物疫情的现实路径。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学界同仁参会。  相似文献   

11.
<正>埃博拉疫情的持续扩散,将恐慌传至欧美地区。美国疾控中心主管弗里登甚至表示,"埃博拉疫情是艾滋病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需做好长期抗击准备。也有不少军事专家担心"伊斯兰国"(IS)将埃博拉变成生物武器。军事专家则担心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或许正在考虑把埃博拉病毒当成自杀生物武器对抗西方。1918年,一场由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全球范围爆发传染,一共夺去了最多可能是5000万  相似文献   

12.
如果能下象棋的智能机器在1770年就已面世,会在当时引发怎样的冲击?在18世纪“人机类同论”和技术乐观思维影响下,仿人自动机乃至“人造智能”从精密机械技术中演变出来。1770年的“象棋土耳其人”被誉为“世纪发明”,作为人的机械拟态和镜像它者在社会上引发了惊喜奇观与恐惑不安的撕裂效应。这种“人造智能”虽是骗局,但它是仿人智能的典型代表,直接催生了霍夫曼和比尔斯等作家早期机器人叙事中对人性的实验、解构与重新认识,通过叙事再现了现当代人在面对自我异化仿制时的危机体验和不安情绪。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是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全球各界人士都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防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反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粮价上涨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我们认为,新形势下的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建国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逐步提升,人们的饮食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粮食储备充裕,虽然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耕地面积下降、单产提高趋势减缓、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问题,但是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2030年中国达到人口高峰时的耕地和粮食供需预测来看,中国耕地保有量基本能保证粮食生产的需求,粮食消费虽有一定缺口,但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不会引起国际食物生产的动荡。最后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指示精神,我们建议筹建国家卫生与健康博物馆和国家应急医学教育科学园,这对于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学科普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一次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61-61
目前,公路客、货运输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超重甚至严重超载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人员和经济方面的重大伤亡和损失。尽管管理部门大了检查执法力度,但仍屡禁不止,据媒体报道,货车超载运输肇事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所占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对事故的分析表明,车辆失控、爆胎、钢板断裂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3,(20):36-37
<正>公开信提到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人类灭绝风险”,该怎样看待?人工智能领域为何屡屡发出警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边界应如何划定?一封“警惕AI”的公开信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国际AI领域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日前在其官网发布一封联名公开信,表达了对一些高级人工智能所带来严重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18.
将衣食住行等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全部由政府分配,这是苏联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称作军事共产主义。苏联在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时期,遭遇严重的粮食危机。时任粮食部长的瞿鲁巴在一次会议上突然昏倒——他是饿晕的。作为主管粮食的最高官员都没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这样下去队伍就没法带了,于是列宁当即指示设立“疗养食堂”。“疗养食堂”就是“特供”的最早起源。然而“疗养食堂”只能让一部分人先饱起来,  相似文献   

19.
李栋 《科学大观园》2023,(12):16-17
<正>一号文件如何定调今年的“三农”工作方向?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如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日前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耕地面积日趋减少情况下,大力发展超级稻,实现三系杂交稻向超级稻的历史性转变以及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是改善粮食供求格局,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推广种植超级稻,既可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解决人增地减矛盾,腾出面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浙优1号”超级稻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符合中央的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的要求,发展种植“中浙优1号”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