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解放以来,我国的科学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央研究院等机构,研究人员一共才有两百多人。现在光中国科学院就有一百一十八个机构,七万六千多职工,其中科学研究人员有三万多人。从整个国家来说,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有三十三万人,这是一支不算小的力量,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年的工作,我们认为我国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促进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还很不够,我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很不足,还没有把它提到应有的地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耀邦同志曾经讲过三条:第一、要提高全党全民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中央要有正确的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第三、科技工作必须作出重大的贡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1)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1)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探讨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前景,指出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明确科技与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作用,强调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动力性和先导性作用;科技发展应体现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步伐,以信息、知识和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成立于1932年1月的中央农业实验所,隶属于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为国家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及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农业最高机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农学研究开始走上体制化的发展道路.中央农业实验所与国家权力之间保持彼此依赖和同构互融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学研究体制官办集中的色彩,与此同时,中央农业实验所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国家对其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尊重.中央农业实验所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活动和交流,在中国近代实验农学发展方面表现卓越,同时它还指导、联络全国农业科研组织,协助筹设各省农业改进机关和农事实验场.上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13.
14.
15.
给远在4.3亿公里外即将着陆火星的天问一号发号施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日前,记者专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北京总调度鲍硕.28岁的她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的第一位女性总调度,经历过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探测任务.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以北京为代号,声传天地... 相似文献
16.
“嫦娥一号/二号”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是我国首台用于深空等离子体环境探测的仪器,成功地对月球轨道太阳风离子、近月等离子体环境以及L2点等离子体环境进行了探测,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科学数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探测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于火星一号移民计划,有些人认为过于雄心勃勃,有些人认为具有可行性,有些人则认为是一场骗局,但不管人们怎么看待这项任务,“火星一号”至少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想象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殖民.为此,丹麦“太空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范-本格特森不久前公布了他的“火星一号”任务栖息地的概念设计,本格特森的设计包括居住区、一间实验室、一间温室以及一个全息甲板.如果付诸建造,首批登上火星的宇航员便能居住在这个栖息地.本格特森所设计的火星栖息地由两个圆柱形充气栖息地构成,其总面积200平方米栖息地包括居住栖息地和工作栖息地.为使宇航员顺利进入栖息地,在每个栖息地中都安装有可以和登陆器与对接的模块.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