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给中国科学界吹来改革开放的春风,高考恢复了,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学事业迎来蓬勃发展。我们不仅在超导领域能与世界齐头并进的竞争,在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在民生领域,我们还有三峡工程,有西气东输,在科学的春天里,科学家们更加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超导是一个宏观量子现象,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双重特性。利用这些性质以及约瑟夫森效应,超导技术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微弱信号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规的超导电性起源于电子和声子间的耦合,由于电声子耦合常数的限制,传统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Tc很低,使得超导技术的应用仍受到极大的限制。1996年,铜氧化物中高温超导电性的发现掀起了全世界研究高温超导的热潮,2008年高温超导电性在铁基材料中的发现是超导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中国科学家在高温超导材料探索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因此两度摘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高温超导电性不能被传统的电声子耦合理论解释,其机理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微观量子多体相互作用,被誉为凝聚态物理中“皇冠上的明珠”。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人类对微观量子世界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探索具有更高Tc的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更广泛的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5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当天,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被宣布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国人在欢欣鼓舞之余,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这次中国科学上的历史性突破多少有点出乎科学界的意料?为什么突破者是位所谓"三无"科学家?这是一次偶然的成功还是必然的结果?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医药领域是否会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本刊就这些问题特约了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13日,由路甬祥、徐匡迪等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10月2日公布了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因"在禽流感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研究,流感有效疫苗开发及应用方面的领先成果",作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杰出代表获此殊荣。"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于1998年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女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对她们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充分的认可,并为其科研事业提供支持。该奖项每  相似文献   

6.
<正>韩国团队的LK-99室温超导体实验,在理论上是可行,但合成难度极高、复现概率太小。成功复现磁悬浮只能证明LK-99具有一定的抗磁性,并不能证明它具有韩国团队宣称的室温超导特征。ChatGPT大模型热度刚刚下降,韩国、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又因“室温超导”技术话题激起了科技圈新一轮的争议与关注。北京时间8月1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团队在arXiv平台提交了一篇题为《铜取代磷酸铅磷灰石中相关孤立平带的起源》论文,  相似文献   

7.
新书信息     
孙小礼、楼格主编的《人·自然·社会》一书,作为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丛书之一,已于目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以促进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为目的的论文集。全书收集了14篇专论,广及数学、物理学、宇宙学、地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环境科学,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以及超导材料研究等诸多领域。这些论文均由我园各该领域造诣颇深的科学家所撰著。由于这些科学家对当代科学前沿有较充分了解,而且都是就各自最熟悉甚至思索多年的  相似文献   

8.
正继2010年美国科学家创建世界上首个"人造生命"之后,中国科学家又让"人造生命"获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一科研成果于近日获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覃重军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表示,这可能是其从事科学研究以来"最耀眼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回眸当初,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这项成果一直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它像"两弹一星"一样,证明了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仍可在尖端科研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一决高下,甚至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回眸当初,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女科技工作者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群体。通过对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女科学家与中科院女院士的专业领域、获奖年龄、当选年龄、获得最高学位年龄、获得成果最佳年龄、学历状况、毕业院校等进行对比分析,对优秀女科学家的成长及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女科学家的内在精神与外部环境是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弘扬杰出女科学家的精神,并为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67-67
在发明界,杜鸿钧是一位在不同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的人,在其众多发明中被授权的就有30余项,获吉林省科技成果奖1项,《人民日报》招商引资、中国科学家论坛重点推介各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成绩刊载于人民日报《中国专家人才库》、光明日报《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中国外文局世界语出版社中英文版《21世纪人才库》及其彩色光盘、人事部人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模大典》等几十部书典中。  相似文献   

12.
N.R.汉森曾获理学士、文学士(剑桥)和哲学博士(牛津)等学位。生前任美国耶鲁大学哲学教授。由于他对哲学和科学这两大领域都很精通,因而他的著作既为哲学家所赞赏,亦为科学家所喜欢。  相似文献   

13.
杨长春,男,1 9 6 3年11月1 4日生,河北省蠡县人.1 9 84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石油大学)油气勘探系.1 991年4月于法国波尔多大学获地学博士学位.1 99 1年4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1 99 5年开始涉足复杂油气藏构造地震成像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物理学报>编委.1 9 97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 9 9 8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  相似文献   

14.
星星之火     
<正>在五四运动发生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爱国科学家们凭着一腔热忱,在动荡的局势中,带领着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极个别领域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星星之火,即将燎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为依据,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历史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力图通过科学家总数及在各门具体学科中的分布情况来揭示科学发展的历史情况。本文第一次对古代科学家的出仕及受教育状况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2,(24):30-31
<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一个人被告知“澳抗”阳性,则无异于一声惊雷,甚至意味着大祸临头,因为这表示他感染了乙肝病毒。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博士因在推动乙肝科研和治疗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3):10-1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被推选为印度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印度科学院成立于1934年,目前共有800多名院士和约50名荣誉院士。印度科学院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推选3位在科技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作为该院外籍荣誉院士。白春礼是首位获此荣誉的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樊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62-63
四十载春华秋实,岁月的流逝见证了他清苦却同样精彩的科研人生。他心怀鸿鹄之志,用一颗充满斗志的赤诚之心,在他所热爱的科研领域,勇闯难关,屡创佳绩;他在超导行业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推进中国超导电工程应用不懈努力。他就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低温工程和超导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毕延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22,(1):20-21
超导材料因具备零电阻和抗磁性效应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至今,超导研究在各方面已经取得很多进展.关于超导机制,人们提出二流体模型、London方程、Ginzburg-Landau和BCS理论.临界温度也从最初的4.2,K提高到200,K.临界温度超过40,K的超导材料通常称为高温超导体.然而,近年来种种高温超导材...  相似文献   

20.
科学人     
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何梁何利基金2006年度颁奖大会于2006年11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空缺。有39位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其中:严加安、崔尔杰获数学力学奖;张杰、雷啸霖获物理学奖;陈洪渊、林国强、胡英获化学奖;李惕碚获天文学奖;丑纪范获气象学奖;陈梦熊、汪集?获地球科学奖;王恩多(女)、郭爱克、杨焕明获生命科学奖;于振文、张齐生、张慧廉获农学奖;吴天一、张伯礼、陈芬儿、陈香美(女)、王成琪、嵇汝运、侯凡凡(女)、李桓英(女)获医学药学奖;许祖彦、何新贵、郭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