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红 《科学大观园》2022,(20):58-62
<正>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两段话道明了博物馆的世界意义和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中国考古,在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看来,一度非常神秘。近日记者在与中国考古学家的交流中了解到,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与拉丁美洲都是世界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加强中国与拉美农业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地农作物起源、文化及农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学互鉴,且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7月5—6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4.
大英博物馆以庞杂丰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顶级博物馆中。近300年的岁月中,它收藏了来自全球数百万件人类文明遗产。管理者根据不同文明形态把这些瑰宝进行分类展出,用实物构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发展史。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栖身于大英博物  相似文献   

5.
<正>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世界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高朋满座的开幕式,流光溢彩的亚洲文化嘉年华,讨论热烈的各领域论坛,不仅全世界领略到亚洲文明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文明交流互鉴的倡议主张也激荡起亚洲文明  相似文献   

6.
审视北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世界文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多样中存在,在多样中发展,多样性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没有这种多样性,世界就不成其为世界。由于各国文明之间不断的交流,在促进自身的丰富和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钩沉19世纪的英美新教传教士伟烈亚力和卫三畏,将《梦溪笔谈》中的科学条目首译到英语世界。二人的中文版本之择看似随意,实则经过筛选和进行了一定的学术考究。受主观宗教身份和学识以及客观时代所影响,英译文的通俗性明显,体现在专业术语的科学性再现不够精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感知存在舛误。而作为英美早期汉学史上举重轻重的人物,伟烈亚力和卫三畏对于中西科技文明交流互鉴的开拓性功绩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需要在世界大变局中深入地理解和阐释。首先,在二者概念产生的历史过程中,提出强化和弱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以及从生命共同体的集合实体概念类比扩展到方法论意义。其次,二者的逻辑建构,既体现在世界生态文明实践观念发展的新阶段和理论观念的创新,也体现在人类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对待自然态度的历史演变,突出强调"敬畏自然"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指出,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自然观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而言,回归敬畏自然,不是要把自然重新"神圣化"或"神秘化",更不是对内在价值的抽象认同,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文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切实保证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社会历史行为如果超出生态界限,则会出现对于人类来说的“生态矛盾”。生态矛盾表现为人类既依赖于生态,又反过来破坏生态的悖论。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生态矛盾触动了“人类物种是持存还是毁灭”这一世界历史的存在论基础,但生态矛盾并没有改写马克思所确立的人类自由和解放这一世界历史目的。相反,生态矛盾作为资本逻辑向人和自然之间生存界限的拓展,本质上构成了世界历史的“自然辩证法”环节。依此原理,马克思的“三形态”说平行蕴含着人类文明形态的螺旋上升式演进:农业文明(人的依附性)——工业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生态文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一辩证运动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生态矛盾的解决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历史目的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桥的国度     
正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桥是跨越山川、河流等障碍的建筑物,是希望的延伸,是沟通交流的代表,是和平友好的象征,也是美丽繁荣、文明和谐的载体。桥的历史,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历史;桥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桥梁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设计理论还是施工方法都在不断完善和进步,有很多桥梁创下了世界之最,中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桥梁大国。  相似文献   

12.
<正>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考古发现”,是如何改变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9月15日,坐落于古都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首批观众走进展厅,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东海岸     
《科学大观园》2012,(4):11-12
纽约的航空航天海军博物馆 纽约是北美独立战争时的重要战场,也是华盛顿的大陆军一败涂地的所住。如今,这片“地球上被改造最彻底的钢筋水泥森林”已难觅独立战争时的遗迹,但在这里,却凝结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军事荣耀与屈辱。所谓荣耀,指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博物馆——航空航天海军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里不仅拥有全球海军博物馆里最大的展品——经历过太甲洋海战和越战、负过13次伤,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并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传承和利用好这些特色古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2,(5):71-7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技术的国家,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纸张的出现,使其逐渐成为书写、绘画、印刷的主要载体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我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有大量的手稿、图书、绘画、经卷、报纸、文献、碑帖、拓片、印谱、信札、契约、地图、烟标等纸质类文物藏品。  相似文献   

16.
魏伟 《科学大观园》2007,(24):30-31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血腥的政权交替、侵略、战争、起义和屠杀构成了那里6000年的历史。如今的伊拉克又面临同样命运。美国历史学家戴夫·柯卡姆评论道:"为了保卫文明世界而对文明的摇篮开战,历史就是如此讽刺。"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摇篮。科学前沿的研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17):70-72
有的史学家将古代文明称为“大河文明”,因为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寄居地与河流紧紧相连,即便是相对固定的农耕文明,也会随河道的变迁而转移;游牧文明则从远古开始就逐水草而居并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9.
正有时一本优秀的数学科普书就能打破孩子学习数学的壁垒,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百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开始谱写一部进化的史诗;数千年来,人类文明蓬勃发展,最终造就我们今天身处的世界。人类在进化和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创造和发展了数学。这个成就不仅使人类掌握了适应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同时也获得了观察世界、认识自然的独特视角。在21世纪的今天,远到太空探索,近到超市购物,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是建立在地球生物圈之中的,文明的存在与持续需要满足三个前提:生态前提、技术前提和文化前提。其中,技术前提与生态前提可能存在冲突,需要文化前提来协调。当下社会各界对于生态文明大致有三种理解方式:平行共处说(认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可以共处)、高级阶段说(认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高级阶段)和彻底转型说(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高级阶段说拥有最广泛的支持,但只有彻底转型说,能够符合文明持续的三个前提。彻底转型说,需要对"发展"这个概念进行限定,进行反向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