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假设初始密度ρ 0有界(即00N(N≥2)上黏性系数依赖于密度的可压缩磁流体方程组在临界Besov空间中的局部解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铁基熔覆层组织的均匀性,提高其耐磨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Mo元素对铁基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Mo的熔覆层主要由奥氏体和针状碳化物(M7C3)组成,熔覆层组织不均匀,整体硬度波动大,耐磨性较差,磨损过程中出现了大范围剥落;添加Mo元素后,熔覆层组织均匀细化,强化相(M7C3及Fe7Mo3)主要呈网状分布,整体硬度较为均匀,其中Mo添加量为10%时熔覆层的耐磨性能最好,较基体提升了1.76倍。因此,加入Mo元素可以改善铁基熔覆层组织的均匀性及耐磨性,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材料表面的耐磨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玻璃组成的碲钆钨酸盐玻璃(TeO2-Gd2O3-WO3),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碲钆钨酸盐玻璃在分别固定Gd2O3浓度为10 mol%(xTeO2-10Gd2O3-(90-x)WO3)和20 mol%(yTeO2-20Gd2O3-(80-x)WO3)时,玻璃光学透过性随WO3浓度和熔制温度的依赖关系,并借助光碱度理论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xTeO2-10Gd2O3-(90-x)WO3玻璃随着玻璃中WO3浓度由0 mol%增加到60 mol%,碲钆钨酸盐玻璃的颜色由浅黄(低于20 mol%)逐渐变为深棕色(40 ~ 60 mol%)。另一方面,yTeO2-20Gd2O3-(80-y)WO3(y=40)玻璃随着玻璃熔制温度从1000 ℃升高到1200 ℃,碲钆钨酸盐玻璃的颜色从浅黄(低于1050 ℃),变为深棕色(1100 ℃)甚至黑色(1200 ℃)。这种颜色变化是由于随WO3浓度升高,玻璃的光碱度单调增加,导致玻璃截止吸收边红移及玻璃光学透过率降低的共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能量积分和解析半群的有关估计,证明了一类非线性项为任意次多项式的反应扩散方程非负解在Banach空间Lp(Ω)的子空间Xpα的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交错带宽度的测定是定量研究其生态过程的基础,研究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生态交错带宽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对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分布趋势有较好体现的4个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Cody指数、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和能体现群落本质特征的重要值为指标,取平方欧氏距离(SED)和Bray-Curtis系数(PD)为距离系数,采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曲线趋势具有很好的重合性,同质区间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说明这3个指标生态学意义明显,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PD相比,SED函数划分的结果要好.然后选取物种丰富度、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作为指标以及SED作为距离系数对交错带的宽度进行测定.撂荒地-云南松林交错带位置约在样带序列25~36 m处,宽度为9 m,属于急变型交错带.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板上加倒锥形图案化的新型封装方式,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仿真保形涂覆荧光粉体积比和厚度变化时,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光色品质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LED光源的出光效率在图案化倾斜角α为30°,45°时,出光效率的提升量最大;α为45°时,传统平面封装光源的空间颜色均匀性最大优化幅度分别为9.1%,8.4%;荧光粉厚度、体积比不变时,颜色均匀性相对于传统平面封装光源的优化幅度最大为11.1%,10.4%,光源的色温差值最大减小1 006,1 319 K;在厚度、体积比参数中任选一个进行优化,均可改善LED产品的颜色均匀性,而优化图案化结构可使空间颜色均匀性更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7.
刻画了鞅空间Q1与QΦ之间的相互关系:当pΦ<+∞时,证明了鞅空间QΦ中的鞅是Q1中的鞅变换;反之,Q1中的鞅也是QΦ中的鞅变换。  相似文献   

8.
以西瓜皮为原料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通过HCl改性,对比HCl改性西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HCl-IDF)和未改性IDF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作用,探讨pH值、振荡温度、HCl-IDF添加量、吸附时间、NO-2初始质量浓度对HCl-IDF吸附NO-2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Cl改性后,西瓜皮IDF对NO-2的吸附量提升为原来的2倍;当HCl-IDF添加量为12.5g/L时,去除率为64.6%,并趋于吸附平衡;NO-2初始质量浓度达到40mg/L时,吸附量接近饱和;升高温度、降低pH值、延长吸附时间有利于HCl-IDF对NO-2的吸附,在pH值1.5、温度328K、吸附时间70min时可达吸附平衡;HCl-IDF对NO-2的吸附平衡可以通过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HCl-IDF对NO-2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9.
将SUS441不锈钢薄板和1060纯铝薄板交替叠放后,经“轧制复合—合金化退火”工艺制得 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Fe-Al 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Fe-Al MIL)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 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等设备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Fe-Al MIL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及化合物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640 ℃退火时,均匀层的主要物相为Fe2Al5,且有原子分数为5%~6%的Cr固溶于该均匀层;在高于640 ℃退火时,除由Fe2Al5相组成的均匀层之外,化合物层还出现了明显的由Fe4Al13相和Cr2Al13相组成的两相层,且两相层交界处有Al5.50Cr1.95Fe2.55相析出;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e2Al5相的生长规律满足抛物线法则,其生长激活能为192.28 kJ/mol。  相似文献   

10.
采用Fenton、电-Fenton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体有机磷酸酯OPEs(卤代烷基磷酸酯TCEP和磷酸三乙酯TEP),通过系统实验和表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比较探讨Fenton、电-Fenton降解水体OPEs的特征。主要结论为:(1)在一定条件下,Fenton氧化降解水中OPEs的反应速率和OPEs、H2O2以及Fe2+的初始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2)水体中TEP的电-Fenton降解速率受电极初始电位、初始Fe2+浓度以及初始TEP浓度影响,其中电极电位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3)与Fenton高级氧化技术相比,电-Fenton对有机物降解更彻底,且能耗低,但反应时间较长;(4)Fenton降解水体TCEP、TEP和电-Fenton降解水体TEP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 、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b3 /Eu3 共掺ZnAl2O4微晶玻璃,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稀土离子掺杂材料的发光性能。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干凝胶样品在900 ℃温度热处理后可得到透明的含尖晶石结构ZnAl2O4微晶玻璃。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在900 ℃热处理Tb3 :ZnAl2O4和Eu3 :ZnAl2O4微晶玻璃样品中,Tb3 离子与Eu3 离子分别发射绿光和红光。Tb3 /Eu3 :ZnAl2O4发黄橙光,并且发光颜色随着Eu3 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调,该材料在可调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银饰的抗变色能力,采用大腔体原子层沉积设备,以Al2O3作为保护膜进行银饰的批量处理。通过在腔体内加入匀气装置,改善了腔体内膜层厚度的均匀性;通过工艺参数的改进,改善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实验表明,用洗银水处理后的银饰直接进行处理,银饰表面会变黑;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基底温度为150℃时,获得的薄膜为无定型结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薄膜表面致密、均匀;腐蚀试验表明Al2O3膜层厚度为30 nm时,有良好的抗变色效果;光谱测试表明,镀膜后银饰的平均反射率略高于未镀膜银饰的平均反射率,镀膜后对银饰的外观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BR0- 代数结构中,BR0-分配性a→b∨c=(a→b)∨(a→c)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证明了具有BR0-分配性的剩余格同样具备十分良好的性质。首先将BR0-分配性引入到剩余格中,并给出了BR0-分配性的等价形式。其次,在完备剩余格中将BR0-分配性进行了推广,提出了BR0-第一无限分配性和BR0-第二无限分配性。最后,分别在正则完备剩余格,单位区间[0,1]中讨论了两种BR0-无限分配性的关系及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以SnCl4·5H2O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配制SnO2溶胶,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纤维表面生成一层均匀的涂膜,通过控制反应物初始浓度和玻璃纤维提拉次数在玻璃纤维表面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SnO2薄膜.研究了薄膜厚度对薄膜的物相结构、透光率和电阻率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晶化程度提高,晶粒尺寸增大,导电性能提高,而透光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薄膜厚度为557 nm时,薄膜的电阻率最小,为0.16 Ω·m.薄膜厚度在56~340 nm之间时,薄膜的透光率在76%以上,而当薄膜厚度继续增加时,透光率下降到低于62%.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为代表,对街道峡谷底层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实地监测。街谷底层PM10浓度分布状况既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又受到以绿化植物为主的街谷设施以及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如下特征,为严寒地区城市规划设计以及道路绿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1) 街谷设施扰乱了理想状态下的街谷气流,其所影响的范围约在0~22 m之间;(2)PM10浓度在每日的9:00和18:00出现峰值,街谷绿化使颗粒物的扩散延迟了约3 h;(3)季节水平上街谷底层PM10浓度差异显著,冬季高出夏季107 mg?m-3;(4)不同绿化郁闭度与疏透度对PM10浓度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产生的影响,夏季均大于冬季。街谷绿化使PM10滞留在9 m以下、两条隔离带之内的机动车道空间内,而在9~22 m的空间以及隔离带外侧的人行道空间里,颗粒物浓度得到消减;(5)街谷底层PM10日均值与气象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相关性顺序为湿度>温度>风速。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装有程序升温(PTV)进样器、“反吹”、“微流控”装置和FID检测器的Agilent5975MSD,用HP PONA色谱柱,对油样进行反吹切割分离,利用“微流控”调节色谱柱出口连接的两根毛细柱的分流比,可同时获得色谱、色质全扫描和多离子检测3种分析结果. 对比平湖4井油样色谱和色质分析的总离子色谱图,nC6至nC13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相差仅0.02—0.58min,使同一样品的化合物诸峰几乎一一对应,为吸收、应用和发展石油化工界对汽油组成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新的有力的色质定性工具. 用115个标样,汽油中烃类的色谱分析文献和色质分析Nist 0.5谱库检索等方法,对C5—C13轻馏分约286个谱峰进行了族组成定性,尚发现有不少混合峰存在. 对CNPC KLPG的原油样品库中8个烃源岩沉积水体盐度分别为盐湖、半咸咸、淡微咸的典型油样的研究结果,显示原油C6—C13馏分的族组成分布,有可能用于油油对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初始镍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柠檬酸镍废水为研究对象,第一段采用芬顿法进行破络,第二段采用“O3/Fe2+”臭氧组合工艺进一步处理。探讨了芬顿段H2O2投加量和臭氧组合工艺中pH、臭氧投加量、Fe2+投加量、干扰离子对于镍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芬顿段最佳条件:H2O2投加量为0.15 mL/L,初始pH为5.0,Fe2+投加量为111.11 mg/L,反应时间为12 min;臭氧组合工艺段最佳条件:维持O3质量浓度为30 mg/L,反应时间为18 min,在两段工艺的最佳条件下,柠檬酸镍废水中约99.8%的柠檬酸镍得以去除,出水镍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空间站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而空间站难以提供细胞培养所需要的CO2环境,并且需要可控且自动化的细胞培养方法,因此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无CO2细胞培养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改变培养基成分的初始pH值入手(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CO2或缓冲物质),探寻无CO2环境下培养细胞的可行性.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细胞生存状态,用MTS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HEPES,在一定浓度的HEPES缓冲液条件下,可实现无CO2环境下培养人神经相关细胞SH-SY5Y和U87MG以及人免疫相关细胞THP-1,并且向培养基添加3% HEPES可以使细胞至少存活5天,在此基础上又优化了结合微流控芯片培养细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凹凸棒石粘土吸附Sr2+、Cs+和Co2+的性能,并通过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对其吸附过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粘土对Sr2+、Cs+和Co2+的吸附效果依次为Co2+ > Cs+> Sr2;Freundlich和D-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凹凸棒石粘土对Sr2+、Cs+和Co2+的吸附过程,其中,凹凸棒石粘土对Sr2+和Cs+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凹凸棒石对Co2+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其吸附方式主要为离子交换的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氮(N)、磷(P)水平对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植物营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以亚热带大型海藻细基江蓠为原材料,研究不同N、P浓度条件下细基江蓠的生长,净化吸收N、P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细基江蓠的相对生长速率随着N、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藻体增重幅度跟营养盐浓度不成正比,在N和P初始浓度分别为160 μmol·L-1和10 μmol·L-1时增幅最大,N、P水平和N/P明显影响细基江蓠的生长。在低N、P浓度条件下细基江蓠对N、P的去除率更高,P4组(N=64 μmol·L-1、P=4 μmol·L-1)对PO43--P去除率高达96.8%,对NH4+-N和NO3--N的去除率也表现出类似特征。细基江蓠在高N/P组对P的去除率高,在低N/P组对N的去除率高,N、P胁迫对细基江蓠的营养盐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各实验组中细基江蓠对PO43--P、NO3--N和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初始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PO43--P初始浓度为25 μmol·L-1,无机氮(NO3--N:NH4+-N浓度比为1:1)初始浓度为200 μmol·L-1时吸收速率最大。适应富营养环境的细基江蓠倾向于按Redfield比吸收N、P,偏离Redfield比则对细基江蓠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细基江蓠对N、P高去除率的特性使其成为富营养化水质修复的潜在优良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