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是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建立了以水环境容量利用率和总量分配合理性指数最大为目标,以WESC2D水环境模型和RPSM粒子群算法为工具的动态水文条件下入河污染物多目标总量分配模型,并在赣江下游控制单元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实现了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无需试算、灵活易用,适用于不同分配主体,并为赣江下游控制单元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控制水体污染的诸多方法中,在污染物总量采取控制和限排的前提下,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对降低水污染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总量分配的方法日趋增多,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环境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两个关键技术要点,即如何建立区域环境承载力模型和排污总量削减分配模型,提出等比分配模型,加权分配模型,分区加权分配模型,优化削减率分配模型和优化方案分配模型,阐述了模型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为总量控制规划提供较为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沙溪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影响水污染总量分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效益出发,兼顾各区域间的实际差异,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层次结构模型,把求得的各分区相对于区域允许排污总量这一总目标的权重之比,作为各分区允许排污量之比对福建省沙溪排污总量进行分摊,避免污染物总量等比例分配中的不公平性,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南方某市为例,介绍了城市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按区分配的方法. 首先对该市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十五及十一五期末该市各区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进行统计或预测;最后,按照目标总量控制类型,应用等比例分配、灰色决策系统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各控制区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的再分配. 结果表明分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象山港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方法通常不考虑非点源污染,使环境容量的计算缺乏科学性,分配缺乏可操作性,污染控制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研究中,在全面识别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即首先为管理控制难度大的非点源预留环境容量,再将剩余容量在其它部门间进行环境经济优化分配.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将非点源纳入总量控制的分配体系,同时考虑了部门间的优化分配,有助于实现海域环境目标和环境容量资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承载力与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空间性、动态性、地区性等特点.它不但具有环境属性,还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它是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总量控制的基础.总量控制是总量分配的目的.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某一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优化分配到各污染源,以实现水环境目标的环境规划管理措施.其本质是要寻求某一区域在环境质量目标与技术经济条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TMDL技术是这一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以南方某市为例,介绍了城市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按区分配的方法. 首先对该市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十五"及"十一五"期末该市各区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进行统计或预测;最后,按照目标总量控制类型,应用等比例分配、灰色决策系统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各控制区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的再分配. 结果表明分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三峡重庆库区水污染总量的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COD和NH3-N排放总量分别应为12.63万t/a和0.78万t/a,为了实现库区各个沿江城镇城区段的水环境控制目标,需要将总量分配到各个沿江区县.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2种分配方法:根据排放量及污染带面积大小进行分配和等比例分配,对重庆库区2010年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峡重庆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总量控制中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公平分配各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意义以及现有的分配方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导致允许排分配不公平的因素,提出了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模型,这将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对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和我国目前水环境总量分配的一般原则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原则,提出了目前水环境总量分配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总量分配方法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公平性分配原则,提出影响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的5种基本影响因子是污染源排放现状、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污染源对区域或城市经济贡献、污染源布局和污染源的环境影响,然后剖析了现有分配方法隐含的这些影响因子,并评价各种分配方法的公平性和适用性。研究指出,目前还没有一种分配方法完全考虑了这些分配影响因子,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相对公平性,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环境管理要求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分配方法,于是提出了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宏观经济优化模型的区域污染负荷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优化模型的区域污染负荷分配方法,该方法利用宏观经济模型计算工业行业污染负荷产生总量,并利用基于区域环境容量的行业区域合理性分布原则对行业污染负荷进行二次分配得到了污染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总量,在此基础上对各单元工业污染负荷进行等比例削减,将工业污染负荷允许排放总量控制在基准年的目标总量上,实现了经济优化基础上的污染负荷公平分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效益原则与公平原则的要求,以深圳市为例的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污染负荷分配总体上明显优于现有的环境规划,由此也使周边海水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排污权公平准则的基础上,将数学领域的变差系数概念引入环境领域,选取与水污染物排放量紧密相关的各项指标,并利用各项指标的变差系数来度量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客观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应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变差系数加权和的水污染物总量优化分配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汉江水源地汉中市的水污染物COD总量分配中。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差异,缩小各区域间总量分配的不均衡,是一种更具公平性和可行性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环境、社会整体效益出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评价各因素来完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合理分配。考虑到影响污染物排放总量多种因素关系的模糊性,首先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综合评价;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数目较少的综合因子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来确定各分配单位的权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中公平合理分配各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意义。阐明了公平合理分配各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方法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基础允许排放量分配法(APW法)和平权允许排放量分配法(B值法)。剖析了分配平权后剩余环境容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将APW法、浓度控制法、B值法和平权后剩余环境容量分配法相结合确定各污染源的应该允许排放量将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激励机制下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的协商问题的描述,研究了一种基于相互补偿的协商分配模型,探讨了其中将治污成本作为不完全信息的情况,分析和设计了一种具有激励性的分配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和机制的可行性.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中的不完全信息给政府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注意排污申报者的策略行为,小心设计各种分配机制,并给予污染源适当的激励,否则不可能获得污染源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18.
污水总量的空间分配是影响污水系统布局规划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以北京规划市区为例,提出了基于街坊单元的污水量空间分配方法。以北京规划市区1040km~2内的506个街坊单元为基础,提取各街坊内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并据此估算各街坊的污水量,最后按街坊与各污水系统的空间拓扑对应关系进行污水总量到各子系统的分配。利用基于第三代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的规划辅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该空间分配方法,并将污水量空间分配最终方案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点源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点源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根据其基本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等比例削减法、 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的分配方法、基于一定基准的分配方法和基于经济指标的分配方法和优化 模型等。作者综述了目前各个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并指出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响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需要,逐步建立在总体上彰显公平,在细节上体现激励,且结构科学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当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的核定、分配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的实现等方面对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问题做出浅要的探索,以期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建立和改进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