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在介质油中占多数的枝动菌进行了结构及其影响介质油电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得到的枝动菌显微特征为:菌落形状为圆形,且较小(直径1mm),颜色为乳白色,表面隆起且湿润,无气生菌丝,无可溶性色素,易被挑起,而且数目较多;其超微特征为:基质菌丝体有分枝,在培养早期即发生断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球杆状和球状体,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研究还发现枝动菌不仅能利用介质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且影响着变压器介质油的介损值。介损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枝动菌浓度的升高,介损值升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枝动菌和罗思氏菌生化性质的初步研究,发现枝动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酶、色氨酸酶、氧化酶,V.P实验阳性,耐盐性小于3.5%,其最佳培养条件32°C,pH8.2,培养15h,葡萄糖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粉为最佳氮源。罗思氏菌产生蛋白酶、色氨酸酶,V.P实验阴性,耐盐性小于10%,其最佳培养条件28°C,pH9.2,培养35h,甘露醇和蛋白胨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3.
对在介质油中占多数的枝动菌进行了结构及其影响介质油电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得到的枝动菌显微特征为:菌落形状为圆形,且较小(直径1m),颜色为乳白色,表面隆起且湿润,无气生菌丝,无可溶性色素,易被挑起,而且数目较多;其超微特征为:基质菌丝体有分枝,在培养早期即发生断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球杆状和球状体,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研究还发现枝动菌不仅能利用介质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且影响着变压器介质油的介损值。介损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枝动菌浓度的升高,介损值升高。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物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南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M11,经液体、固体发酵,用薄层层析法对该真菌的培养物、菌丝体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M11能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枝动菌对变压器介质油中抗氧化剂T501的代谢以及枝动菌在氧化介质油的过程中其数量与油中主要成分(环烷烃、 烷烃和芳香烃)以及油介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枝动菌完全可以利用T501抗氧化剂作为惟一碳源进行繁殖. 在枝动菌氧化介质油的过程中, 随着油中菌量的增加, 油中抗氧化剂T501的含量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 变压器油中的烷烃、 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进而导致变压器油介损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6.
棉花变黑轮枝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湖北棉区有黄萎病症状的棉叶中分离到能产生厚垣孢子的褐色菌,取2个供试菌株V12和V24,经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ITS分析,鉴定为变黑轮枝菌(V.nigrescens).对其致病性进行测定,发现其对棉花致病力极弱.推测该菌是一种植物衰老期或植物生长势呈下降趋势时的病原菌,常与大丽轮枝菌混生.  相似文献   

7.
食品、饮料中咖啡因的检测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实验表明在0.3~0.7μg范围内咖啡因斑点面积的平方根与含量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可应用于食品、饮料中咖啡因的检测及定量分析。此法取样量微、结果直观、重现性好。最低检测量为2×10-9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离鉴、纯化与鉴定菌株,然后按沼泽红假单胞菌所需的营养组分,优化计数培养基的配方,为生产中的计数提供试验数据.方法:待分离的菌落接种于培养基,然后进行反复的纯化,最后观察菌落的形态,按照细菌鉴定手册鉴定;按所需碳源、氮源、磷酸盐、酵母膏等因素进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论:分离与纯化得到一株红红螺菌科沼泽红假单胞菌;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及验证试验得到最佳的计数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1.5 g/L,乙酸钠1.5 g/L磷酸氢二钾0.4g/L,氯化钠1.0g/L,硫酸镁0.3g/L,酵母膏2.0g/L,琼脂14.0g/L.该配方能够对沼泽红假单胞菌准确及简捷的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离鉴定秦岭中草药槐角的人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槐角用乙醇提取,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槐角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均为人参皂苷类化合物.这8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F3(1),人参皂苷F5(2),人参皂苷Re(3),人参皂苷Rg1(4),20(S)-人参皂苷Rg2(5),20(R)-人参皂苷Rg2(6),20(S)-人参皂苷Rh1(7)和20(R)-人参皂苷Rh1(8).结论 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槐角中分离得到,这为槐角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秦岭槐角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圆弧菌醇和圆弧菌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功能因子,其过量表达可以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寻找开发其小分子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一株分离自厦门海沧红树林土壤青霉属(Peni-cilliumsp.)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TNF-α抑制剂的研究中,通过中压反相硅胶柱层析(RP-18)、常压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Si-Gel)等柱层析技术对两种产量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对两个化合物的一维(1D-)、二维(2D-)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数据的深入解析,确定两个化合物为生物碱圆弧菌醇和圆弧菌素,两者的产率分别达7.0和3.9mg/L,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圆弧菌醇手性碳的绝对构型.圆弧菌醇和圆弧菌素是生物合成TNF-α诱导的人类HIV病毒复制强抑制剂纯绿青霉素过程的中间产物,但是在拮抗过量TNF-α的实验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该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两种生物碱及通过生物转化合成纯绿青霉素,及加速新的潜在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蓖麻油碱裂解料液的化学组成,研究了溶剂种类、用量对碱裂解料中苯酚和NaOH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叔丁醇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对苯酚和NaOH的浸出具有高选择性;当溶剂用量为6 mL/g时,苯酚回收率可达80%,NaOH回收率可达72%.  相似文献   

12.
构建重组菌株E.coliBL21(DE3)转pET23a-tyrB,IPTG诱导其大量表达,然后依次通过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酶,运用薄层层析技术(TLC)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TyrAT转氨酶对自身底物酪氨酸在37℃和50℃具有较高活性.分别加入非天然氨基酸L-正缬氨酸、L-新戊基甘氨酸、L-叔亮氨酸、D-正亮氨酸作为底物,检测到TyrAT转氨酶对L-叔亮氨酸在50℃下有活性,对D-正亮氨酸在37℃和50℃均有催化活性,且50℃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由大豆油脚毛油经Twitchell水解制混合脂肪酸的工艺过程。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确定。水解温度100℃三级水解。  相似文献   

14.
蓖麻油酸咪唑啉硼酸酯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蓖麻油为原料 ,合成咪唑啉硼酸酯 ,用NMR仪测定产品结构 ,在40kg负载下 ,四球机测试 ,0.7%的咪唑啉硼酸酯对钢球磨痕直径为0.568mm。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蚕蛹油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文章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以包埋率为指标,对蚕蛹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42%,壁芯材比例为5.44,均质时间为7.13min,在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的预测值为88.21%,包埋率的实测值为88.09%,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蛹油微胶囊包埋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与无机盐NaCl对AES体系的协同增稠性能。对比发现 ,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具有比椰油二乙醇酰胺(Ninol)更优的增稠性能。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 ,得到了最佳配方 :AES12 % ,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 % ,pH=9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性8BV型吸附树脂,对含酚废水作进一步脱酚研究,考察了有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吸附处理后的废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生产二聚酸时得到的副产品-单体酸的化学组成的GC—MS分析方法,样品首先用质量浓度为140g/L KOH—MeOH进行甲酯化,然后用GC—MS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棕榈酸、肉豆蔻酸、10-甲基月桂酸、12-甲基十四烷酸、十八烯酸等13种物质,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76.71%,其中饱和酸占66.36%。不饱和酸占10.35%,其中直链酸占饱和脂肪酸的41.02%,支链酸即异构酸占饱和脂肪酸的58.98%。  相似文献   

19.
南极磷虾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南极磷虾中的油脂进行提取,提取产率达6.14%。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成, 共鉴定出 21种成分, 主要含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含量分别为9.25%、24.35%、18.25%、20.28%和11.17%;另外,还鉴定出油脂中含有0.68%的奇数碳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20.
将杜仲叶粉先用氯仿除脂,乙醇超声提取绿原酸,再经适当萃取除杂后、通过两次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得到绿原酸.产品的紫外光谱特征与文献相符,薄层色谱主斑与绿原酸对照品对应,HPLC的主峰tR与绿原酸对照品的tR吻合.HPLC外标法测得产品绿原酸的纯度为91.6%以上.所建立的纯化制备方法简便、直观、对绿原酸有很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数百毫克级~克级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