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害性内脏传入冲动和针刺信号在大脑皮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培熹 《科学通报》1980,25(5):234-234
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在感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脏痛觉和穴位针感的产生及其相互作用,也与大脑皮层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大脑皮层与针刺抑制内脏痛的关系对阐明针麻原理是必要的。近年来大量的针麻临床资料表明,针麻效果与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一些实验资料也认为大脑皮层与针麻镇痛有关,但意见不一。为了进一步阐明此关系,本文以强刺激猫的内脏大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模拟上腹部  相似文献   

2.
刘世堉 《科学通报》1979,24(20):954-954
针麻临床实践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镇痛不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设法提高针刺镇痛效应,可为提高临床针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的动物实验资料反复证明,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原系统功能密切有关。用生理学或药理学方法降低这个系统的功能(电介毁  相似文献   

3.
刘磊 《科学通报》1978,23(3):190-190
针麻条件下的腹部手术,仍存在内脏牵拉反应、腹肌紧张及镇痛不全等问题。腹部手术在探查、牵拉内脏吋,易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上腹绞痛、腹肌紧张、呼吸紊乱等现象,造成手术困难,影响针麻效果,是一亟待克服的难题。本文着重研究牵拉内脏对喉头肌及腹壁肌肌电变化规律及电针某些穴位时有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光钊 《科学通报》1981,26(14):890-890
自从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以及与受体作用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以来,为针麻原理的深人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三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吗啡能明显引起镇痛,此作用可以被阿片受体阻断剂naloxone部分阻断,业已证明吗啡镇痛与阿片受体有关。近年来随着针麻原理的进一步揭示,发现针刺促使脑内某些核团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并通过阿片受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73,18(2):90-90
一、目的在针麻实践中,针刺有无感应以及其痠、胀、重等感应强度与临床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针感的本质,进一步提高针麻的疗效,我们在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针感进行了一些观察,以求回答针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以及其传入途经与哪部分神经结构有关.在观察针感的过程中还同时观察了穴位肌电,以探索穴位肌电是否可以作为针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79,24(7):331-331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作者在针麻原理研究中观察了针刺(或电针)对动物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有的报告认为针刺引起脑内5-HT含量增高,但也有报道不变或降低的。  相似文献   

7.
用奴佛卡因阻滞细纤维对实验性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斌 《科学通报》1982,27(22):1402-1402
在针刺或电针镇痛中究竟哪一类传入神经纤维起主要作用,是针麻原理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研究室以前的工作证明细纤维的镇痛作用大于粗纤维的镇痛作用。本工作利用奴佛卡因对细纤维的选择性阻滞作用进一步分析细纤维(Ⅲ、Ⅳ类)和粗纤维(Ⅰ、Ⅱ类)在实验性电针镇痛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安林 《科学通报》1983,28(20):1270-1270
内脏牵拉反应是针麻手术中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查明牵拉内脏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递途径和针刺对这种冲动传递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内脏牵拉反应问题。对内脏牵拉反应和针刺对其影响的形态学研究,以往多采用神经纤维溃变、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方法,由于这些方法不能显示跨越神经元的变化,因而迄今尚未得到系统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周保和 《科学通报》1979,24(5):237-237
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脑内5-HT含量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减弱;腹腔注射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5HTP)提高脑内5-HT含量,则针效显著加强。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对5HTP加强针刺镇痛的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观察5-HT的另一个前体左旋色氨酸(TP)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磊 《科学通报》1978,23(2):122-122
腹部针麻手术时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病人产生难以描述的复合感觉,并伴随出现肌肉紧张、屏气、恶心、呕吐等反应,习惯上称为内脏牵拉反应。为了认识内脏牵拉反应的原因,前段工作巳注意到交感神经所起的作用,关于交感传入纤维与痛觉有关的问题,曾有报道。本实验目的。着重观察交感传入冲动诱发躯体性痛反应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克服内脏痛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谭德培 《科学通报》1980,25(9):420-420
根据沈阳医学院针麻组的材料,祖国医学记载的经穴,大多数位于神经分枝的末端,穴位下有丰厚的深部组织。江振裕等指出,封闭支配“合谷”穴的皮神经不影响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镇痛效应,而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合谷”穴的深部组织,针刺镇痛效应即不再出现。由此可见,深部组织的传入信号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猫胫前肌神经上用剥制神经细束记录单位传人放电的方法研究了针刺对肌肉的,包括牵张和压力感受器在内的各  相似文献   

12.
龚启华 《科学通报》1973,18(4):187-187
在针麻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是否有体液因素参与,尚无定论。我们应用交叉循环的方法,在大白鼠的针刺镇痛模型上探讨体液因素是否参与针刺镇痛作用。选用针刺能提高痛阈的成对的大白鼠(体重250—450克,雌雄皆可)进行实验。在戊巴比妥钠浅麻醉(17—2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下作手术,各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用塑料管把两鼠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和近脑端相互交叉连接,并引出支管作记录颈总动脉血压及检查交叉血液通畅情况用。以肝素防止血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气候的概念现代的城市总是与稠密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工业、密集的房屋建筑和错综复杂的交通设施分不开的。人们在创造了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也为自己居住的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作为环境因子之一的气候,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而出现的混浊的空气,刺耳的噪声,以及栉比相邻的高大建筑物和公共  相似文献   

14.
重介子     
一核型原子:中子、质子和电子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物质的原子的结构是由盧瑟福和他的同事所发现的,这是我们人类创造性的想像力的伟大成就之一。根据这种原子结构的说法,一切原子都是由一个中央原子核及其周围的负电子所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百种左右的化学元素来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物质,这些化学元素根据原子核的正电荷和其周围的相适应的电子数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前言什么是人们的思考?人们的思考是在记忆着过去事实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于未来前景的想象,是把现在的认识作为媒介,在毫无拘束的条件下,依靠大脑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对于未来状况的设想。要想筹划10年、20年以后的事情,就要把对于现实事物的认识和对于未来前景的想象的各个方面全都综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展现出一个超越时间的未来世界。但是,依靠独自一个人的思考所构成的未来景况的见解是有限的,不能超过我个人所具备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之上。因此,我个人的想象对象  相似文献   

16.
在伴随公布诺贝尔奖的公众的欢乐声中,在授予获奖者的崇高的地位中,我们经常忘记,这些重奖在受奖学科的范围内是非常狭窄的。整类的学科被排斥在外,因而,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这一地质学史上第二次最伟大的革命——并未使它的创立者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忽略了一整类科学工作,并增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中某种狭窄的、陈旧的老框框。诺贝尔奖注重于定量的、非历史的、演绎推理的领域及其有关的实验近似方法和一系列可重复的、相对简单的因果关系的建立。一整类彼此不同的学科,尽管它们在知识和地位上是平等的,但由于没有  相似文献   

17.
刘彦佩 《科学通报》1993,38(1):15-15
按照Garey和Johnson的说法,识别图的网格可嵌入性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有效的算法。然而,这篇文章为节点的劈对的数目与阶相比充分小的图的网格可嵌入性的更有效的识别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事实上,由本文的结果可以建立图的网格可扩张性识别和求一个图的平面嵌入的网格扩张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幽默     
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爱的标志 I“计算机技术已进入我们的企业” 1科学与幽默@缪印堂  相似文献   

19.
秦岭羚牛     
夏天的秦岭山脊上,呈现一片花的海洋,高大的冷杉林下金背杜鹃花竞相开放,高山灌丛中的绣线菊像盆景一样摆得严严实实。而在山顶草甸上,许多不知名的小花,黄的、红的、青的、紫的,都绣在绿色的地毯上。夏天的秦岭简直美得使人心醉。享受这一壮丽美景的不只是偶尔涉足此地的人类,更多的是长期生息在这里的珍禽异兽,秦岭羚牛是它们中最主要的成员之一,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变动与南极冰雪状况的可能联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符淙斌 《科学通报》1981,26(8):484-484
梅雨是我国江淮流域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梅雨量的多少、梅雨期的长短以及入梅出梅时间的早晚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关于中国的梅雨已作过大量的研究,但多限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分析。吕炯曾讨论过太平洋海温与梅雨的关系。本文利用近十年卫星观测的南极海冰资料和本世纪初以来南极地区的积雪量资料,发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事实:南极地区的冰雪状况与长江流域出梅时间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通过一组典型例子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