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瑞 《科技信息》2009,(31):315-315,339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形势,提出了高职发展的新模式及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探讨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3.
师陀笔下的"新女性"来自城镇乡村,她们在家庭、社会和心灵深处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却屡遭挫败。师陀立足于女性个体立场,展现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师陀揭示了女子自由平等启蒙理念在"以人为本"层面的缺失给"新女性"带来的创伤,启示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究竟给女子自由平等实践提供了多少自由的空间?把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怎样"的理性质疑进一步拓展到了文化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王秀云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188-188,190
公共英语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必然途径。本文阐述了公共英语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的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5.
陈荣国 《科技信息》2010,(30):206-206
文章阐述了根据当今高职航海类专业的特点建立一支航海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同时作者对怎样建设"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的航海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余少虹 《科技资讯》2012,(19):244-244
教育是不能没有感情的",热爱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是多么重要!所以,教师对学生所怀有的一种深厚的热情可称为"师爱",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与实践尚处在不成熟阶段。但"双师"之路必须先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刻不容缓,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才能形成职教特色。  相似文献   

8.
许桂芳 《科技资讯》2010,(28):188-18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化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发现的积极性,要使自己成为学生智慧的开发者,即所谓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不惟师、不惟上、不盲从、不迷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借鉴了国内外领先的培养模式,推行行业参与,在理解"双师"内涵的基础上,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带动市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传承方式,贯穿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传统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借鉴运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并对这一师徒制美术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现代转型改造,以适应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项目群的高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传统校企合作由于双方在目标差异、利益分割的不同往往容易失败。以项目为纽带,结合企业实际需要、高校专业师资水平、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考虑企业、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并构建相应的项目群作为载体,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堂训 《科技信息》2011,(10):I0267-I0267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法宝———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阔心和恒心。这也是新时期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应有的基本素质,只有有师爱,师生之间才能真正互动,才能激发、推动和完成一切工作。因此,班主任应将一切工作根植于"爱",灵活地将"五心"融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全治 《科技资讯》2008,(35):158-158
"半工半读"模式是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学生,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的成效,在"三育人"的基础上,注入"生产育人"的内容,完善了育人体制。在实践中,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责任明确,利益兼顾,资源共享,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职实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比较完善、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本文以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为例,对其实训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进一步明确涉外旅游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提出构建"工学结构"模式下的实训环节,认为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和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一丝不挂"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赤身裸体,但这个意义相对晚出,《汉语大词典》在这一义项下,引用的例证是宋代杨万里的《清晓洪泽放闸》诗。其实,这一成语最早源于汉译佛经,原本形式为"寸丝不挂",此外,还有"一缕不挂"、"一丝不著"、"不挂一丝"、"不挂寸丝"、"不挂一缕"等形式,由于类推机制的作用等原因,最终,确定为"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16.
张海轮 《科技信息》2010,(26):158-158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反对摹拟,主张通变,倡导诗文应求真求实,求趣求淡,力举通俗文学,推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歌师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性音乐文化形态,它以各族族民日常生活中的所谓"歌师"为传承主体,以口耳相传为承传方式,以所属民族各类文化活动为留存空间。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态势下,此种文化事象的传承已显举步维艰之势。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象,当下文化人类学界应该对其给予更高层次的学术观照与更深层面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苽"一名"蒋",也写作"菰",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汉代以前,尤其唐代,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唐以后,其米多用来救荒。"苽"在古文献中也称"雕苽"、"雕胡"。作为菜食用,始见于《尔雅》。宋之前,一般称为"菰菜";至宋,始见"茭白"一名。"茭"得名于其根"交结","白"得名于其肉质茎色白。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菰首"也作"菰手",是指茭白顶端白嫩、柔软似小孩手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汉朝史籍中常见"高第"一词,通行的解释是"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官吏的考绩优等"等等。然而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却有大量"举高第"之类的词语出现,查阅相关史料,并与"举孝廉"、"举茂才"等岁科察举科目的运作程序相比较,"高第"在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确实为察举制的一种科目,并且属于常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