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儒学复古运动,天宝年间一次以张说为首,贞元至元和年间一次则以韩愈为首。两次儒学复古因形势环境不同,其内容亦有差别。本文即从两次复古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探寻,以窥探唐代儒学发展之一隅,同时探询唐代儒学的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中唐思想史看洪州宗的意义葛兆光李肇《唐国史补》曾写到:“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这虽然讲的是文人作诗文的风气转移,但也可以挪借来形容思想文化的变迁①。大历、贞元、元和(766-820)这半个世纪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古文化史上是一个极...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歌发展到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和诗派相继涌出,整个诗坛宛若群星灿烂,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众多的诗人在艺术上各有创造,各有特色。即使是同样的题材,由于诗人的构思不同,表现手法相异,作品的意境风格也就迥然各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这样的例子,这里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偁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偁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偁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5.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尸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白居易(72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唐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右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反对无  相似文献   

6.
唐代西南边的八个羌人小国总称西山八国,因其部落酋长从唐初就接受了唐朝的官职封号,实际上接受了唐朝的羁縻或统治;由于其地势在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中甚为重要,在广德元年相继被吐蕃攻占后,唐朝在贞元年间收复失地,西山八国因而率其部众内附,重新接受唐朝的羁縻,唐代史籍中开始出现西山八国的称谓;唐朝自贞元年间始置"西山八国安抚使",说明唐朝对西山八国地势的重视;而吐蕃要进攻唐剑南西川或维持对南诏的控制,故尔屡次同唐朝发生对西山八国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7.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9.
刘晓明 《科技信息》2010,(1):227-227
针对现今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结合本人近30年的教学实践,根据新课改要求,就初中古文教学提出了基于意识引导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结合各种历史知识及现代化科学教学工具,参考现今社会一些教学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古文的优美、悠远的意境,提高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审美理念,改变传统的词句翻译教学,激发学生古文学习兴趣,达到古文教学的真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之家,青少年时代曾避乱越中,经历过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之苦,对中唐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从德宗贞元十六年到宪宗元和初,“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初为盩厔县尉,作《长恨歌》名噪一时.在此期间,他对统治者的凶残和百姓疾苦加深了认识,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1.
北宋古文走向复兴的过程能否称之为“古文运动”,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古文复兴的倡导者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形成了组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因而是可以称之为“古文运动”的。学界之所以对此提出疑问,不外乎对“运动”一词的理解存在着先验性错误。  相似文献   

12.
私授是开天至长庆年间伴生于古文运动的一种精英教育,拥有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成效显著,是当时士子尤其庶民士子科举晋身的重要途径。然而,庶民阶层社会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了自身利用私授诸种优质教育、社会资源的水平,虽然受业者以庶民士子居多,藉此科举晋身者却是广义士族子弟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心灵的触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道德情操与情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集中体现,因此,德育渗透在学校古文教学中作用巨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古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当今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提出了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05,(6):31
5月17日,黄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100多位科技功臣胸佩大红花接受市委、市政府的奖励。本次大会对1999年至2004年间的45项科学技术成果给予了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9项,分别颁发奖金5万元、3万元和1万元。黄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奖励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15.
《答李翊书》阐明了韩愈关于文学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一)学习古文应以德为本,以言为表;(二)学习古又要勇于创新,坚持“唯陈言之务去”;(三)学习古文贵在长期坚持,不能求其速成;(四)学习古文要有一个高远的目的;(五)学习古文,要以“气”为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以及历代古文家的“小说气”之争张兴璠在中国古代,小说是个特殊的概念,并有个演变过程。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以诗文为正统,小说一直未能取得应有的地位,历代古文家对于小说的看法,对于古文家是否应该写小说,古文中是否可用小说手法等,也...  相似文献   

17.
受进士科考录取对象之偏好制约,以德宗贞元年间为界,唐代接受教育主模式之异化可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由于多录取生徒,故官学繁盛;后期官学颓败,录取进士偏重于乡贡,因而私相授学占据了主要地位。后期的异化结果,一方面打破了世人对官学素有的崇仰之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捉襟见肘财政的缓解,符合唐王朝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张安祖先生《〈唐国史补〉“元和之风尚怪”说考论》一文中对“元和体”界定有误。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对于元稹未将讽喻诗归入“元和体”,张安祖先生解释为:“元和体”当时并非关名,元稹对其讽喻诗格外珍重,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故将讽喻诗排除在“元和体”之外。经过考察,这一解释并不能成立,故“元和体”之界定应依元稹之说。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所著“贞元六书”中的《新原道》一书,体现了冯友兰先生丰富的判教思想,是“贞元六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标准,评判中国哲学史上各主要时期以及各主要学派的哲学思想,并以自己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结,阐述了“新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本文对《新原道》的判教思想进行具体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权德舆二题     
第一则对《唐才子传校笺》有关唐代诗人权德舆的生年的辨证提出质疑,认为史籍及文集记载确凿,勿用他辨以致误。第二则对权氏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共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权氏在古文运动前期人物与韩柳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推动唐代古文运动中权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