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禾谷丝核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4℃,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最适为23℃,在37℃温度下停止生长,40℃温度持续19个小时,大部菌核不能萌发出菌丝.60℃热水浸菌核30分钟,65℃热水浸10分钟可杀死全部菌核.在-20℃温度下冰冻306天,病菌仍能存活.病菌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散光下生长速度虽然稍慢,但其气生菌丝十分发达.在培养皿中,太阳光照射4小时(最大光强70,000勒克司)可杀死大部分菌核和菌丝.碘钨灯(1000瓦)照射28小时不能杀死菌核.上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半的4个小时内的太阳直射和较小角度的斜射光可杀死菌核,其余时间的太阳光不能杀死菌核.用30瓦紫外光灯照射相距20厘米,平放在水琼脂平面上的菌核180分钟可杀死16.7%,紫外光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是小麦株腐病的病原菌,是我国近几年来分离和鉴定的小麦上新病原菌.对于该病原的生物学尚缺少研究资料,作者于1982—1985年进行了此项研究,现将生物学研究的第二部分——温度和光照对禾谷丝核菌生长的影响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大麦和小麦粒为禾谷丝核菌的培养基质,繁殖菌种,接入经用福尔马林消毒的土壤,分别播种经用0.1%升汞水消毒的30种植物的种子或幼芽,测定出19种植物为该菌的寄主。并记载了各种寄主植物的发病症状和出现症状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非生物因子诱导马铃薯块茎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些非生物因子诱导马铃薯块茎抗立枯丝核菌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温度35 ℃保持4 h;紫外线(λ=230~265 cm)垂直高度为30 cm时,照射15 min;pH 5缓冲溶液20 min;质量分数为0.01%氯化钾120 min;48 h连续黑暗等非生物因子单独处理后,均可显著增强马铃薯块茎对立枯丝核菌侵染的抵抗能力,且能够同时抵抗其他几种供试病原真菌的侵染,使这些非生物因子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具有一定的广谱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胚根生长抑制法测定了荞麦立枯丝核菌发酵液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Rs-1发酵液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与发酵液类型、处理浓度和添加时间紧密相关;苦荞种子经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发酵液、查氏(CD)发酵液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发酵液处理后,其根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仅为1.02、0.44和0.07 cm,与空白对照相比较,其抑制率分别为81.1%、92.9%和98.8%;当PD发酵液/灭菌发酵液处理浓度为100%时,对根长的抑制率可达92.3%和92.7%;PD发酵液/灭菌发酵液在第0 d处理苦荞种子时,对根长抑制效果最为显著,抑制率达到96.7%和96.0%;80℃下处理20 min后的PD发酵液,对苦荞根的生长仍有显著抑制效果,其抑制率可达98.8%.本研究结果为荞麦立枯丝核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春兰与丝核菌共生菌根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丝核菌CLB111和KW214菌株及兰科丝核菌CLB113菌株接种到春兰组培苗,对兰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苗4.5个月后鲜重分别是初始值的170.6%,170.2%和166.1%,其中CLB111,CLB113菌株处理苗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α=0.01),KW214菌株处理苗与对照达显著差异(α=0.05)。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观察发现,菌根结构与普通营养根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在菌根的皮层组织细胞中有着色较深、形状不一的菌丝结。春兰外皮层无通道细胞,真菌是通过破坏根被组织进入皮层细胞,并通过菌丝穿越细胞壁不断向内继续扩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丝结是真菌菌丝围绕细胞核形成的,菌丝结在皮层组织靠外的几层细胞中出现较多,随着菌丝团被逐渐消解吸收,伴随新菌丝生长和入侵,为春兰的生长提供营养。从生物量增长、显微及超微结构表明,CLB111,CLB113及KW214等3个菌株与春兰可形成菌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棉花主要生育期危害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的重要因子.本文模拟田间棉花苗期及花铃期温度的异常变化,结合土壤主要病原菌及冰核细菌与温度之间的互作,初步研究了温度对棉花主要生育期的危害能力,结果表明,在-3~15℃的范围内,真正造成棉花烂根烂种的温度范围应当在3~10℃,病情指数高达90.00%.将处于花铃期的棉花植株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设立3个降温梯度处理棉株,32~20℃降至20~16℃,棉株未表现出不良症状; 32~20℃降至16~3℃,仅造成棉叶螨和棉蚜危害叶片萎焉、干枯,叶柄干枯,危害较轻的叶片仅边缘卷曲干枯,其他叶片表现正常;32~20℃降至16~3℃,棉花整株受害,叶片似水烫状,失水透明,叶片及植株顶端干枯,至室温后干枯死亡.INA 、立枯丝核菌和低温(15~10℃)互作可加重棉花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几丁质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分解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破坏其细胞结构,从而获得对真菌的抗性.试验以转苦瓜几丁质酶基因烟草(T-Chit)为供试植物,测定植株根系和叶片内几丁质酶活性,选取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真菌:毛霉、木霉、禾谷镰刀霉,通过抑菌试验验证了T-Chit组织萃取液对真菌的抗性.结果表明:1)T-Chit几丁质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烟草(Nt-X),且转基因烟草根系几丁质酶活性比叶片高86%;2)T-Chit组织萃取液对毛霉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根系强于叶片;3)T-Chit对木霉和禾谷镰刀霉的抑制具有时空效应:抑菌效果与植株部位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棉花对立枯丝核菌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证明,棉花不同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新陆早10号、夏9和150-1这3个品种或材料对立枯病的抗性较差,中35、中36、新陆早12号、新陆早9号、新陆早13号等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较强.故前者早播若遇持续低温常造成较大面积烂籽、烂芽和死苗,而后者适时早播一般所受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1.
核糖体RNA基因在丝核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核糖体RNA基因(rDNA)因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和演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系统介绍了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特点、特定区域的通用性扩增引物,及近年来在丝核菌不同融合群的鉴定、系统进化关系、遗传分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螺旋浮丝藻(Planktothrix spiroides)是一类新发现的浮丝藻(Planktothrix)种类,常常与淡水节旋藻(Arthrospira)相混淆,同时螺旋浮丝藻也是常见的水华优势种类之一.本研究对分离自北方新乡市区的螺旋浮丝藻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理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此藻株含有C18∶3α,相对含量为18.22,而不含有C18∶3γ.对不同温度下(5℃、15℃、25℃、30℃)该藻株的生长速率、藻蓝蛋白(C-PC)比例及叶绿素光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研究发现,此藻株耐低温性能较差,5℃时生长不良,其他温度下未表现出受胁迫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择及其培养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豆蛋白生产废水的水质特性,选择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解脂假丝酵母解脂变种(Candida lipolytica)和扣囊拟内孢霉(Endomycopsis fiburiger)等5种工业生产酵母,作为以大豆蛋白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的菌种,并通过摇瓶培养实验,对其培养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地霉的最佳培养条件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6.5,25℃,180r/min;产朊假丝酵母为C/N5(麦氏琼脂培养基),pH6,25℃,180r/min;热带假丝酵母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5.5,25℃,210r/min;解脂假丝酵母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5.5,25℃,180r/min;扣囊拟内孢霉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6,25℃,180r/min。5种酵母菌基本都适合生长在含糖量较高,pH偏酸性,温度在25℃左右的环境当中,比较适合利用大豆蛋白废水生产SCP,为菌种的复配提供了依据,为实现利用大豆蛋白废水生产SCP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89~1990年,在石河子、奎屯一带,分别在西瓜和籽瓜的苗期和生长中期,共采集病株标本180份,经分离、回接、再分离,确定致病的病原菌有五种类型,经鉴定分别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瓜类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capsicia)、瓜类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分别引起西瓜和籽瓜的立枯病、烂根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疫霉病。苗期以丝核菌引起的立枯为主,占64%,镰刀菌烂根占32%。成株期以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为主占87%,疫霉病4.6%,蔓枯病占3.8%,丝核菌占2.3%。  相似文献   

15.
天然植物成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洋葱、大葱、大蒜、韭菜等10余种植物组织的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浸出液对立枯丝核菌、茄腐镰孢霉、细交链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以及侵染离体植物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植物组织中,大蒜鳞茎的挥发性成分对立枯丝核菌、茄腐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7.6%,67.2%和55.8%;同时,大蒜鳞茎的浸出液对立枯丝核菌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包括分生孢子萌发也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53.2%以上。而韭菜叶片浸出液对茄腐镰孢霉和细交链孢霉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显示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67.2%以上。利用大蒜鳞茎和韭菜叶片浸出液抑制4种病原真菌侵染黄瓜、番茄、马铃薯、茄子和辣椒离体组织,获得了良好效果,抑菌率最低的为32.5%,最高的为68.6%。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催花温度下漳州水仙在元旦、春节开放的花前期天数和观赏器官生长情况,以提供准确的催花时间,本试验模拟西宁地区冬季室内4种平均温度(8,18,20,22℃)作为催花处理温度,对不同催花温度下花期和观赏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催花温度与花前期天数呈高度负相关,花前期最长达42 d(8℃),最短只有20 d(22℃);催花温度与叶片长度、花葶长度呈高度正相关,叶片长度与花葶长度分别可达49.11 cm(22℃)和46.11 cm(22℃);催花温度与花期长度、单球花枝数和单枝小花数成二次函数拟合模型,最高分别可达24 d(8℃)、3.4支(18℃)和12.33朵(18℃)。通过催花温度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建立了西宁地区冬季室内水仙栽培花前期天数及生长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室内平均温度预测花前期、花期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以鳙鱼吻端组织为材料,建立了鳙鱼吻端细胞系,定命为 BHS。7个月期间细胞已传25代,选用培养基为 TC-199加20%或10%小牛血清。该细胞生长温度范围为14℃—35℃,最适温度28℃—30℃,形态主要为纤维样细胞,染色体数从55—82(2n=48)为异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较低为4.4%。  相似文献   

18.
丝素蛋白作为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丝素蛋白作为动物细胞生长基质和生物材料对于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探索丝素薄膜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通过细胞计数和噻唑蓝(MTT)法实验表明,丝素薄膜上猪髋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密度是普通细胞培养基质上的242.01%,细胞在薄膜上的贴壁率为在普通基质上的238%。经由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处理后,薄膜上的细胞生长密度是未经处理薄膜上的115.98%,细胞的贴壁率为在普通细胞培养基质上的269%。因此,丝素蛋白薄膜可作为动物细胞生长基质,经aFGF处理的薄膜显示更优越的细胞亲和性。  相似文献   

19.
木霉对蔬菜立枯丝核菌病害的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研究室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 (Trichodermasp .)菌株T1 ,通过对峙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和评价[1 ] 。并对木霉的竞争、重寄生、抗生、溶菌等拮抗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同时 ,利用制备的木霉菌剂 ,对黄瓜立枯病进行了室内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 :木霉T1 防治效果达 93 % ,而且具有防效长久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扩增,测定其生长曲线,用相差显微镜、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生物学性状及功能特点.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有效分离并且纯化兔的骨髓基质细胞.传代细胞均一性较好,呈纺锤形,细胞增殖快,加入地塞米松(Dxm 10-5 mmol/L),β-甘油磷酸钠(β-GP 2 mmol/L)、L-抗坏血酸(AA 50 mg/L)可诱导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von kossa法检测骨钙素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力强,可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