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调查评价方法、污染治理、环保措施等方面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对策,本项目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其中勘察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筛分、输氧抽气、准好氧填埋、腐殖土再利用等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的研发集成在国内属首创。随着项目的实施及推广,消除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对空气、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极大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市民对生活垃圾污染和安全控制的认可度,增强了公众对生活垃圾污染控制能力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1项目介绍 我国蔬菜采后损失严重,损失率超过20%。城市生活垃圾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厨余垃圾含水率高且具可腐性,填埋产生大量渗滤液污染空气和地下水,而焚烧处理困难且污染空气。推行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建立中央厨房,以净菜或半成品菜供应城市,可延长蔬菜保鲜期和货架期,使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资源化,是减少采后损失、城市垃圾和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的污染调查和日常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羽的动态变化特征,并选取典型水源井对其四氯化碳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地下水水位、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开采量对四氯化碳浓度的影响,最终揭示了该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机理。研究表明,水源地研究区四氯化碳浓度等值线呈哑铃状;四氯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南部污染源亚区和北部人工集中排泄区四氯化碳浓度下降明显,而中间过渡区四氯化碳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岩溶地下水流场四周高水位对四氯化碳起控制作用;四氯化碳浓度随开采量的增加而增加;深部强径流带中的四氯化碳浓度高于上部径流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不断恶化,饮用水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问题的焦点。而有关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研究在国内较少。唐山市是河北省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又是全国最为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目前环境水文地质和有机污染研究的特点,分别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唐山市地下水水质做出评价,并简要分析其污染原因。本次针对有机污染组分的评价,为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F0003-F0003
本项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主要针对中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有机固废堆肥过程存在大量无序排放甲烷而造成温室效应显著和有机肥力流失等问题展开研究。项目以微生物长效缓释抑制和高效生物氧化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了有机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甲烷的源  相似文献   

6.
“垃圾输入 -垃圾输出”(Garbagein -Garbageout)本是计算机模拟研究中一条著名的原理。其含义是说 ,尽管有一个好的模拟模型设计 ,如果输入的数据背离现实很远 ,这个模拟模型也不会给你输出有现实意义的模拟结果。直言之 ,对于一个好的模拟系统设计 ,如果输入的信息是垃圾 ,则输出的信息也必然是垃圾。因此 ,保证模拟研究取得有效结果的基本思想是 ,除了建立一个好的模拟模型外 ,最重要的是保证输入信息的充分可靠。本人在《科学技术学导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书中扼要地介绍了这一原理〔1〕,已经引起了一些从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2):41-4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与北京人人康空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雪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室内空气重点污染物人群健康危害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清除建筑物集中空调系统污染与控制疾病传播的清洗消毒定量采样机器人系统(图1)、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和预防室内装修污染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9-29
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识别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区污染特征,研究在开采条件下的傍河型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变化规律及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发“三氮”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三维数值模型,建立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区水质监测预报系统,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保护及安全防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类可谓"极致",在很多外国人看来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其实,在日本实行垃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5-26
该课题为“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项目“地下水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子课题。地下水资源因其数量大、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的供水水源。尽管地下水赋存条件独特,具备一定的天然防污性能,但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国家饮用水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研究出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地下水体污染修复技术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9):37-38
淮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高度密集区,河南省辖沙颍河流域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1.6%,而粮食和小麦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4和1/3,畜禽养殖量占全省的29.5%,养殖污染与粮食种植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在该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为此,国家水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设置了“沙颍河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9ZX07210-004)。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85-86
为了降低大型超高功率炼钢电弧炉在生产过程中的自身电耗、提高冶炼效率,解决电弧炉对电网造成的污染问题,本项目对超高功率电弧炉接入电网的污染控制技术开展研究,采用光电触发与检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串联与冷却、全数字智能控制保护等多种关键技术手段,研制了用于钢铁冶金工业领域的国产化超大容量的电弧炉电能质量污染控制装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为优化电网环境、提高电弧炉节能降耗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81年以来的水质动态监测跟踪调查发现,北京市平原区近一半面积浅层地下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污染有由浅入深发展的趋势。目前,北京三分之二的供水来自于地下水。地下水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地下水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餐厨垃圾产量逐年增加,亟需寻求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技术及产品,用以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餐厨垃圾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自主创新产品阿姆斯微生物菌剂对餐厨垃圾的降解效果及产出物可用性,结果表明,阿姆斯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升温快速,高温维持时间长,腐熟时间较短,腐熟彻底。餐厨垃圾减量率高,产出物有机质等含量高,对种子无毒,适合作为生物有机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上,是一种高效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和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的大气环境管理、政策与大气环境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7-28
课题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内排段地下水水质污染风险防控防范技术的需求,针对中线总干渠内排段沿线复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风险污染源类型、强度多变的特点,建立了典型区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清单,突破了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水力截获和“漏斗一门”PRB组合关键技术,提供了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污染源阻控的有效手段;针对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监控需求,突破了地下水水质联动监控与预报关键技术,完善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建设了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构建了一套适用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体系。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并促进了(国函[2002]117号)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9-19
面源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其中农业化肥、农药大量而不合理地使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则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通过合理的灌溉、施肥与控制排水,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正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但目前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下农田水肥运移机制并不明确,农业水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我国垃圾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垃圾成分及产量的变化,指出原来的垃圾处理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要求,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我国垃圾处理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于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水量减少,水环境中氮磷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气温升高加剧了水体沉积物中氮磷营养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剧,藻类爆发频繁,水库水质恶化。如何提高和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修复污染沉积物成为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和荷方瓦赫宁根大学蒂姆&#183;格罗顿侯斯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影响条件下改善和保护中荷水库水质合作研究”,进行了消减外源污染负荷、扬水曝气控藻应急技术、微污染水原位修复技术、水体沉积物持续修复技术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香山科学会议于2011年8月31日—10月13日,先后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主题为"空间技术对重大自然灾害机理的研究与预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前沿科学和应用"、"筋膜学研究"、"中国典型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形成、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研究"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第405—409次学术讨论会,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