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靖龙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
《全唐诗》卷帙浩繁,加上新出的二册《外编》,搜罗不谓不富,而遗珠难免。近年又不时闻见辑佚之作,以此知拾遗补缺之事尚可为也。以往辑佚重点似乎主要放在敦煌、日本、金石、类书方面,所谓“轶在桑岛、湮于金石”。当然有些先生也已搜集到某些省通志、府州志中的材料。我以为今后唐诗辑佚的重点应该是各种方志,特别是范围较小的州县志和名气不大的山、寺志。与敦煌、日本的材料相比,它们简直可以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从方志辑佚的好处是:方志中往往有关于作者情况的材料,可补正史之未备(特别是《全唐诗》未收的作者,如文中的亮阇黎);二是能得到好多可供校勘的异文,其依据之本有比《全唐诗》更好的,如张又新的诗。但方志代代沿袭或东增西补,又限于某些修志者学识, 相似文献
2.
张靖龙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3)
五代吴越时杭州慧日永明寺(即今南屏净慈寺)的住持智觉禅师延寿(904—975),平生著述很多,成书于延寿死后不久的《景德传灯录》说他曾著“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可惜的是我们在《全唐诗》里竟找不到他的作品,仅《全唐诗外编》(上)辑录其《闲居》诗一首。延寿当年写的那么多诗到哪里去了呢?时过千余年,亡佚殆尽的可能性是 相似文献
3.
张靖龙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
禅宗文献《景德传灯录》(以下简称《灯录》)中保存了为数不少的唐五代佚诗。除了《一钵歌》已被童养年先生从《鉴诫录》辑入《全唐诗外编》外,其它作品至今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灯录》第二十九、三十两卷内诗歌作者的署名,大都采用别名、别号,而古代和尚的别名有好几个人相同的情况(如文中的“石头和尚”、“腾腾和尚”等),给确定作者带了不少困难。《灯录》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①里面不可避免地收入北宋初的材料,如卷三十《坐禅箴》作者“杭州五云和尚”(五云山华严道场志逢)。就是由五代而入宋(908—985)的人。根据《全唐诗》收诗体例,由五代而入宋者,只收其作于 相似文献
4.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5)
在汉至唐五代的漫长历史阶段,道教给哀悼诗带来积极的影响:以其贵生恶死的生命观和超越局限、改造自然的精神吸引了众多包括哀悼诗作家在内的芸芸众生,以其修道成仙、长生不死的信念淡化了存者对死亡的恐惧和增强对生命的乐观,以其清静无为、放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让人远离纠纷、排除烦恼,以其古奥的语汇、离奇的典故丰富了哀悼诗的语言表达和审美想象。道教对哀悼诗的巨大影响与封建政权对道教的大力扶持和道教乐生、成仙的精神内涵有关。总之,道教通过哀悼诗给人们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和不朽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李孝光佚文佚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16-21
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作品颇多散佚,近人续有辑佚之作。兹复从诸书辑得佚文7篇,佚诗1 3首,予以校录。其中一些佚作对考论李孝光家世、生平、交游、思想及创作主张极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蔡堂根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86-91
《萧山任氏家乘》收有高则诚的佚诗一首,另有署名刘基、苏伯衡、顾硕等而与高则诚密切相关的文章若干篇。这不仅表明诗文真实可信,而且表明:高则诚任江浙行省掾时,除刘基外,还与陶凯、王等过从甚密;至正十一年六月之前,高则诚即因意见不合而离开了浙东帅幕府,在萧山开馆授徒,任原礼是其最亲近的学生之一。至正十二年后,高则诚虽因绍兴路总管府判官、四明都事等职而活动于绍兴、宁波等地,但与萧山任氏仍有密切的联系,至正十五年,更是曾长时间驻留萧山。 相似文献
7.
涂宗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5)
厉鹗(1692—1752)是清代杭州著名的诗人和学者,早巳为世所公认,用不着再做什么介绍。厉氏创作的诗、词、曲和散文作品,收入《樊榭山房全集》,该集有乾隆四年原刻初印本和光绪十年汪曾唯等辑较重刊本,以后者收录较全。但由于厉氏“生前文字,散佚不少”(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故直到今天,还可偶然发现厉氏的佚作,下面将要介绍的厉鹗的两首佚诗,就是我在一个偶然机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周梦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曹豳是南宋后期一位著名作家。刘克庄称赞他的诗说:“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妥拍姚(合)、贾(岛)之肩。非若小家数然”。《千家诗》中他的《春暮》,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今天他的诗虽留传不多,但仍散见于宋人的《梅(石间)诗话》、《诗林万选》、《齐东野语》以及清人的《宋诗记事》。他的词也写得很好,虽只残存两首,既见录于宋代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和《庶斋老学丛读》,今天除收入《全宋词》外,又分别被选进《唐宋词选》和《宋词纪事》。在宋代词人如林,词作近两万首的盛况下,是难能可贵的。这些都说明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梦江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16-24
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南宋学者刘宰说:“水心叶先生之文,如涧谷泉,挹之愈深。”(《漫塘集》卷二四《书夏肯父乃父志后》)清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美叶适说:“文章雄瞻。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能脱化町畦,独远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卷一六0《水心集》) 相似文献
10.
潘猛补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宋版四灵(徐照、徐现、翁卷、赵师秀)诗,家集早失传。由叶适编选、丁故增补,陈起刊入《江湖集》丛刻的选集,因“江湖诗案”书版遭劈。全集则因绿云楼失火被毁。其或天灾,或人祸,几经磨难,散佚颇多。经过几代人的搜辑、补遗、考订,至1985年由陈增杰先生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永嘉四灵诗集)},按录最为完备。虽然如此,还是有佚诗佚句遗漏。近来翻阅书籍,辑得若干四灵佚篇散句,现抄录如下。清溪阁徐照叶脱林梢处处秋,壮怀易感更登楼。日斜钟旱烟凝碧,霜落秦淮水漫流。人似仲宣思故国,诗如杜老到前州。十年前作金陵梦,… 相似文献
11.
12.
沈治钧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
32年前的初冬时节.陈方发表<曹雪芹佚诗辨伪>,揭开了一桩红学疑案的黑幕.近来获知陈方即陈迩冬与舒芜的化名,其中陈迩冬的诗词创作与红学随笔均颇见造诣.陈方的质疑集中在材料的来历问题上,一举击中了曹雪芹佚诗的要害,为查明事件真相作出了突出贡献.前些年又传出一首陈迩冬佚诗,其原始来历不无蹊跷.根据陈方所强调的辨伪原则.对这首结句为商量脂砚到湘云的剥皮诗,理应暂且存疑. 相似文献
13.
晏立豪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4)
晏殊是北宋政坛、文坛、教坛的卓著人物,被号为神童、词仙.本文从他的两首佚诗——少儿时的言志诗谈起,阐述他从幼儿起便立下志向,发愤读书,直至病亟仍勤学不懈.简述他敢于直谏、提倡改革、大兴教育、荐贤举能的政绩;诗词的创作成就和对宋代文化发展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金章才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之美,必动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诗,所以古来不乏表现登山临水的纪游诗。郭沫若是以《女神》开辟现代诗坛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中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诗篇,其中有不少是纪游诗。据研究家考证,郭沫若早在1903年(其时他年方十一岁),就写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茶溪》一绝,从而开始了纪游诗的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每每因工作需要离京远游,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各地。诗人每到一处,都不禁诗兴勃发,挥笔疾书,状景写物,抒情咏怀,从而留下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赵应宝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2):1-4
杨黼是一位有名的白族学者 ,然而其身份事迹却少有记载。近年大理民间发现了几部明初佚书 ,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杨黼的生卒年代 ,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成就等 ,并能澄清某些有关其人其事的争论问题。本文特对此作了较翔实的引证、介绍和分析 ,以供进一步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有些历史人物的里籍历来就存有疑异,常常引起对其争议的各方屡兴打不清的笔墨官司。如大家熟悉的西汉长沙王吴芮,其里籍就有:一,江西鄱阳人,二、江西余干人,三、湖南长沙人,四、广东越人,五、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人五种说法。①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其里籍也有:一、山东东牟人,二、山东登州人,三、山东蓬莱人,四、山东济宁人,五、安徽定远人,六、江西赣县人六种说法。②象这类有多重里籍争议的历史人物,给我们今天的撰书修志工作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唐代进士试诗一般是指由尚书省主试的诗歌,是唐代科举的常考之体。其谈理悟道诗,表达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是进士试诗中较有特点的思想内容之一.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百诗百俗解(婚丧寿诞部分)程伯安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①(其一)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闻道一村推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注释]①元丰三年在黄州作。陈季常,名.别号方山子。蜀眉州人。他的父亲陈公粥为凤翔知府时,东坡作签书判官,就与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