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爽 《自然与人》2012,(3):32-35
科学家对"垃圾DNA"研究得愈深入,就愈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宝,生物少不了。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自然界没有废物"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前文已经说过,"垃圾DNA"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通行的生物进化理论所做出的一个科学预测。按照这样的预测,人们相信非编码DNA序列没有任何功能,是"自私"的寄生物,不仅对生物体无用,而且可能有害。这样的观念统治了学界长达20年之久,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法尔和梅洛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家揭示了部分"垃圾DNA"的神奇功效后,人们才看到了这个巨大宝藏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2.
垃圾DNA与信息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辽复 《科学》2006,58(1):24-28
金秋九月,两群科学家——一群天文学家和一群生物学家,他们之中多数是物理学出身,具有很强的物理学背景——聚会呼和浩特,纪念爱因斯坦,纵论当代自然科学问题。爱因斯坦是天才的幸运儿,他生活在物理学需要改写的年代,以太风和黑体辐射两朵乌云遮拦着这个年轻人的视线,激发了他敏锐而深刻的科学思考。他成功地改变了因袭几百年的关于自然的观念,改写了物理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裘祯 《自然与人》2012,(3):26-31
人类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区域,都是看似毫无用处的“垃圾DNA”。它们究竟是外星人编制的多余程序,还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淘汰下来的无用之物?从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算起,DNA向人类展露其本来面目已经有59年了,然而分子生物学依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人类已经绘制出包括自身在内的许多物种的全基因组(即整套遗传信息、生命之书)图谱,DNA测序似乎已经成为技术难度不太大的机械化操作。  相似文献   

4.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12,(10):22-23
随着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ODE)开展以来,科学家们发现,曾一度被认为的无用的基因并不存在,垃圾DNA也并非是垃圾,而是非常有用,只是过去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基因的作用而已。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发现人类的功能基因只有2万~3万个,数量只是人类基因组的1.5%,其余的98.5%的基因由于不知道其遗传信息的角色和功能,曾一度被称为垃圾DNA。新的研究发现,这些所谓的垃圾DNA并非是垃圾,而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欧阳 《科学之友》2006,(5):28-28
科学家发现在人类基因组DNA中,只有3%在起作用,另外97%的部分不包含任何遗传因子,对人类的进化没有任何明显影响,一些科学家将它们称作“垃圾DNA”。然而,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专门检测语言词频的“齐普夫定律”对垃圾DNA进行了检测,结果震惊地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6.
刘爽 《自然与人》2012,(6):52-54
随着人类基因组详图的面世,人们现在已经知道,即使基因未被改变,只要让基因的“垃圾”区域发生变异,就有可能产生复杂的疾病。如果针对不同个体易感基因上功能元件的多态性,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将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最重要的3个大的发现,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这是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物质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产生的。 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这个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阐明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学科领域,为人类从分  相似文献   

8.
石磊 《世界科学》2007,(11):27-28
它真的能杀了你--如果你是一只秃鹫的幼雏加利福尼亚秃鹫是非常珍贵的物种之一——喜欢吞噬动物的尸体。自30年前濒临灭绝以来(主要原因是铅中毒,动物尸体中的子弹碎片),科学家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拯救工作,目前的秃鹫数量逐渐在恢复之中(20世纪80年代为增加秃鹫的数量,人们捕获了22只野生加利福尼亚秃鹫,在动物园内由人工抚养)。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发现植物的完整DNA序列可能远比人类DNA序列的发现更具震撼力。  相似文献   

10.
尽管他在世时被人极力塑造成太阳神的化身,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强健的太阳神——科学家2010年2月公布的DNA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古埃及著名少年法老图坦卡蒙是一位饱受疟疾.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08,(4):47-48
电子产品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们已经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睡眠问题也正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家表示,目前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降低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垃圾睡眠”)普遍存在,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你或许会以为DNA是遗传来的,是不可能改变的。但科学家最近发现,当不爱锻炼的健康人锻炼几分钟后,其DNA就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最近,科学家在挖掘一个位于南部意大利Vagnari地区古代罗马人的墓地时,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他们通过对墓地中一具骨骼的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他具有东亚的血统。  相似文献   

14.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新方法,能够把DNA链条任意弯曲,编织成直径只有50纳米(1纳米=10亿分之一米)的“沙滩排球”。  相似文献   

15.
Pekk.  J 罗希均 《世界科学》1991,13(12):45-46
位于旧金山的加州大学医学院和太平洋长老会医疗中心一位说话温和的年轻研究员迪安·奥尼什医生(Dean Ornish)曾征集过心脏病患者实验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方法。更新的,不那样激烈的医疗技术也一点没能改变奥尼什的想法。冠状血管成形术中用气胀导管在阻塞的动脉中充气来把血管冲开.“但用同样方法疏通的第三条冠状动脉6个月后又阻塞了.”奥尼什指出。另一种决择,即用降胆固醇药物,虽然对有些病例有效,但是代价昂贵。用这类药物可增加患者的存活机会,但这些药物对有些人可能有副作用. “用这些处置方法,”奥尼什说,“我们经常是解决一些问题又引出另一些问题。我想从心脏病的成因上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废弃卫星成垃圾同步轨道“环境”堪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一想,如果汽车没有油了就把车子丢在路上,这种行为是如何的可恶!然而类似的行为就发生在距离地球上空35800km的卫星同步轨道上,一些废弃的卫星就被抛弃在现场。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废弃的卫星永远地被抛弃在轨道上,杂乱地形成一堆废弃物,除非卫星的管理者将它们清除,否则  相似文献   

17.
18.
不久前,来自埃及卢克索帝王谷(国王家族集中埋葬地)KV21号墓的两具女性木乃伊和此墓外的一具男性木乃伊被送往位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科学家希望通过电脑断层扫描和DNA测试查明这些死者的身份。这具男性木乃伊是在法老塞提一世(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194年在位)的陵墓外发现的。这两具女性木乃伊则具有明显的“王后姿势”(埋葬王后时特许的姿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都市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便是垃圾的处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都做出了努力。下面是国外利用垃圾的一些方法和趣闻。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5,(6):67-67
长毛象是猛犸象的一个种类,曾经生活在西伯利亚辽阔的原野上。现在科学家在那里找到了长毛象的冰冻尸体,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找出其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