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罗氏沼虾的血细胞进行分类,研究各类血细胞的组成情况.方法:从罗氏沼虾心脏取血制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根据血细胞的形态、核质比、细胞质颗粒的大小与分布以及染色情况,可将罗氏沼虾的血细胞分为:①透明细胞,其胞质中无明显颗粒,核质比大;②半颗粒细胞,其胞质中含有明显的颗粒,颗粒大小不均,分布不均匀,核质比小;③颗粒细胞,其胞质中含有明显的颗粒,颗粒大小均一,分布均匀,核质比小.结论:罗氏沼虾的血细胞可分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3类,它们在血细胞中所占比例依次为: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作为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软体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头足类动物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质及其免疫学功能,实验利用活体染色、细胞化学和电镜技术等对短蛸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类型、细胞化学性质及其弧菌吞噬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短蛸血细胞具有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4种类型.大透明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22.6%,平均直径为11.64±0.82?μm,胞质中没有或仅含有很少量的颗粒,细胞表面光滑无伪足伸出;小透明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1.7%,平均直径为8.88±0.88?μm,胞质中仅含有少量颗粒,细胞核对台盼蓝呈阳性反应,核质比较大;小颗粒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50.7%,平均直径为12.82±1.54?μm,胞质中具有许多大小较为均一的嗜碱性小颗粒,有些细胞内还含有小空泡,不为中性红所着色,疑为颗粒脱内容物所致,细胞表面有较短伪足伸出;大颗粒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25.20%,平均直径为13.66±1.50?μm,胞质中具有大小不匀的许多嗜碱性颗粒,有些细胞内也含有不为中性红所着色的较大空泡,细胞表面有许多长伪足伸出.颗粒细胞中所含有的大量嗜碱性颗粒可能与蛋白质等分泌物的活跃合成有关.大颗粒细胞还具有全质分泌的特性,小透明细胞极可能是大颗粒细胞全质分泌后的一时性残余胞体.弧菌吞噬实验结果表明,两类透明细胞均没有弧菌吞噬活性,两类颗粒细胞均具有弧菌吞噬活性,暗示这两种颗粒细胞很可能是短蛸发挥细胞免疫功能的关键性细胞,不仅与某些物质的活跃合成与分泌有关,而且可能还直接参与了外来病原的吞噬及清除.研究结果为揭示短蛸血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对于丰富软体动物免疫学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类型及抗菌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种方法将栉孔扇贝血细胞分为2大类: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透明细胞的细胞质中颗粒很少,细胞核圆形,居中,细胞质较少,核质比大;颗粒细胞比透明细胞大且多,染色深,但核质比小,在细胞质中有颗粒,有些颗粒细胞具双核。密度梯度离心结果,透明细胞主要位于上层,颗粒细胞则大部分位于下层。吞噬力、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及活性氧检测结果表明,颗粒细胞均强于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3%、36.0%、41.6%、45.9%和51.5%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65±0.20)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2和P3组(P〈0.05);这两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P1和P2组(P〈0.05);P3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其他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5.9%~51.5%.  相似文献   

5.
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演变及修复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宇 《今日科技》2008,(9):18-18
近日,嵊泗县在绿华海区开展曼氏无针乌贼深水网箱放养试验,这是曼氏无针乌贼首次在舟山海域进行深水网箱养殖,该养殖技术在我国也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6%、8%、10%、12%和14%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45±0.15)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在饲养30 d和60 d时各取样一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饲养30 d和60 d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肝体比、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都呈抛物线变化,但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并分析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的回归关系,推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8.92%~9.19%.  相似文献   

8.
曼氏无针乌贼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和生殖导管组成,生殖导管根据各段的形态、结构、功能分为输精管、贮精囊、前列腺、精荚囊和阴茎。精巢由众多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内分布着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成熟精子悬浮在管腔中央,有规则地朝着一个方向排列,精子形态为稍弯的子弹头型或长柱状纺锤形。输精管细长,兼具运输和贮存精子的作用。贮精囊体积相对缩小,具发达的分泌细胞,为精子运输提供营养和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胴长2.0~3.0cm)背部注射浓度为350mg/L的茜素络合指示剂(Alizarin Complex-one,ALC)溶液,以实现对其内壳的染色标记。将标记组与对照组幼体各125头饲养于同一养殖试验池(370cm×370cm×140cm)内,并分别于标记后的第0d、10d、20d、30d、40d、50d对2组个体进行随机取样,测量其胴长、胴宽、体重、壳长、壳宽、壳重6个生物学指标,观察内壳标记色保持情况并记录死亡率。将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后显示,荧光注射标记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至乌贼发育成熟并产卵时,紫红色的椭圆形标记依然清晰可见,从外部透过皮肤也具有可视的直观效果,保持率为100%。荧光注射标记法适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标记,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标记色易识别等优点,可进行批量标记试验。  相似文献   

10.
观察比较了曼氏无针乌贼对不同颜色、形状、软硬度和沉浮性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频率.结果表明:1)曼氏无针乌贼对褐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高(26.2次/h),显著高于对其他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P〈0.05);对绿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低(5次/h),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褐色〉红色〉黄色〉紫色〉原色〉蓝色〉绿色.2)对长条状的饲料平均摄食频率为25.5次/h,显著高于球状饲料的19.8次/h和片状饲料的9.3次/h(P〈0.05).3)乌贼幼体更喜欢选择软颗粒饲料和沉性饲料,对软颗粒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40.2次/h)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23.7次/h)(P〈0.05),对沉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20.7次/h)显著高于浮性饲料(8.8次/h)(P〈0.05).由此可见,曼氏无针乌贼趋向选择褐色或红色、长条状、沉性的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