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列出我国皑粉蚧属7种,其中包括2新种邓贺兰皑粉蚧Crisicoccus helanensis,sp.no.和石榴皑粉蚧C.punicus,sp.nov.及1新组合C.wistariae (Green)n.comb.此外,文中还给出了我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农业大学蚧虫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记述了采自皖南竹链蚧属蚧虫一新种Bambusaspis huichow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和吹棉蚧具有较强的致病率.孢子浓度1.6×10^5个/mL造成大量温室白粉虱感染致死,其LT50=(6.74±0.16)d,而高浓度1.6×10^8个/mL对温室白粉虱感染致死LT50=(4.34±0.15)d.孢子浓度1.8×10^5个/mL造成吹棉蚧大量感染致死,其LT50=(11.14±0.41)d,高浓度1.8×10^8个/mL对吹棉蚧致死LT50=(8.94±0.18)d.其结果与其他蜡蚧轮枝菌菌株比较,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国槐蚧虫种类鉴定、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行道树国槐(Sophora japonica)上的蚧虫进行调查和观察,确定其主要种类为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和槐花球蚧(E.kuwanai).并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危害程度和防治进行了研究.枣球蜡蚧和槐花球蚧在国槐上混合发生,且枣球蜡蚧多于槐花球蚧,比例为9/1.其天敌有两种:球蚧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ae)和北京举肢蛾(Beijing utila).用喷雾、注干和浇根三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国槐蚧虫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佳打药时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昆虫寄生病原菌防治害虫是目前的新趋势.真菌是介壳虫的主要病原体,已发现有许多种病原真菌可应用于防治介壳虫[1],国内尚未见利用寄生真菌防治龟蜡蚧的报道.现就分离蚧镰孢菌(FusariumjuruanumP.Henn.)及防治龟蜡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珠蚧属及其一新种描记(同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定新珠蚧属在我国已存在 3种 :即乌黑新珠蚧 Neomargarodes niger(Green,1912 ) ,野菊新珠蚧 N .chondrillae Arch.1935(=N .gossypii Yang,1979,n.syn.)及记录一新种 ,名为瓜类新珠蚧 N .cucurbitae,n.sp.,文末附一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行道树国槐上的蚧虫主要种类为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和槐花球蚧(E.kuwanai),通过研究其天敌有两种,分别为球蚧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ae)和北京举肢蛾(Beijing utila).对这两种天敌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与蚧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0—2012年对福建省番石榴园的介壳虫及其天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番石榴的介壳虫有8种,隶属4科7属。其中橘臀纹粉蚧发生较重,堆蜡粉蚧、银毛吹绵蚧、咖啡黑盔蚧次之;其余4种零星为害。番石榴园中蚧类天敌资源丰富,以瓢虫、草蛉为主;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对番石榴蚧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柑桔蚧虫的寄生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从云南省柑桔蚧虫育出的寄生蜂34种,隶属2个总科、6个科、24个属;其中9种为云南省新记录,指出了常见蚧虫的主要寄生蜂,对3个我国未报道而在云南常见的种作了简要记述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
日本松干蚧捕食天敌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雌成虫和卵囊发生期,树枝上捕食天敌是数量是树干上捕食天敌 1.18倍。在1龄若虫发生期,树干上天敌的数量是树上的1.10倍。树上同时有日本松干蚧和松大蚜发生时,蚧虫天敌增加了2.98倍,主要是捕食蚧虫的贤惠义增多了。异色标虫是两种昆虫的主要捕食者,但较多造反蚜虫刻瓢虫、蒙古光瓢虫、华鹿瓢虫主要捕食蚧虫,崦隐斑瓢虫主要捕食蚜主。  相似文献   

11.
杨集昆 《广西科学》1995,2(1):49-51
广西猫儿山昆虫考察中采到一只罕见的眼蝇,为似眼蝇属的一新种;似眼蝇亚科在中国则为初次发现,使我国眼蝇科区系四个亚科均有了代表。  相似文献   

12.
双翅目的大蚊科(Tipulidae)属种繁多,而短柄大蚊属(Nephrotoma)又是常见的大属,体多中型,胸背黄色有3条褐色纵斑,翅透明具明显的翅痣,径分脉(Rs)很短为简易识别特征。幼虫记载为害麦类、亚麻、甜菜、蔬菜及针叶树苗等地下部分,常为重要的农业害虫。  相似文献   

13.
记述广西的鹬虻科昆虫,包括鹬虻属7新种及金鹬虻属1新种。  相似文献   

14.
瘤(虫责)属Tyloperla系Sivec和stark(1988)所建立,模式种是Tylopyge attenuata Wu et Claassen。该属过去一直沿用属名Tylopyge Klapálek 1913,经zwick(1988)证实Tylopyge是纯(虫责)属Paragnetina Klapálek 1907的异名。瘤(虫责)属的种类中至大型,头部有3个单眼,雄性腹部5⒍7节背板未发生特化,第8背板中央有一骨化区,第9背板两侧骨化而中央大部区域膜质且有一小齿带,第10背板分为左右两叶,各有一指状突,基部有一瘤丘。该属已知3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本文记述了我国广西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采自广西的标本记述了脉翅目粉蛉科的粉蛉亚科昆虫3属15种,内有2广西新记录种和12新种.新种均绘有鉴别特征图,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的舞虻科(Empididae)昆虫大多为捕食性。成虫或幼虫常为农林害虫的有效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潜在的前途,广西的舞虻区系近年经杨集昆与杨定研究(1986、1991)已报道有3属15种,本文再增加3新种和广西新记录的2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作者1984年在神农架、武当山及九宫山采集的标本,报道了湖北省的双翅目舞虻科驼舞虻属9个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附有雄外生殖器图,与近缘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记录了湖北省的草蛉7属15种,包括8新种及4个湖北新记录的属。  相似文献   

19.
双翅目大蚊科(Tipulidae)的棘膝大蚊属(Holorusia Loew)包括本科体型最大的种类(翅展可达100mm左右),世界已知近百种,主要分布在东洋区,有63种及2亚种。我国四川5种,广东1种。海峡两岸各3种;广西此属为新记录,在此记述2新种,模式标本收藏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棘膝大蚊属很长时期均采用Ctenacroscelis Enderlein属名,Vane-Wright(1967)证明是Holorusia的异名,Alexander(1971)也讨论了此属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赵修复窄腹细蜂新属种记述(膜翅目:窄腹细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贺赵修复教授八旬华诞和教学与科研六十年,特描记窄腹细蜂科(Roproniidae)的一个新属种命名为赵修复窄腹细蜂Hsiufuropronia chaoi Yang作为纪念,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