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碱降解法纯化了壳聚糖,并以纯化后的壳聚糖为材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分析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微球形态、粒径、分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纯化时间的延长,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逐渐提高,微球粒径明显小于用未纯化的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微球大小更均一,并且分散体系稳定,不易团聚.此外,还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粒径均匀、分散体系稳定的300~400 nm的壳聚糖粒子,为以后利用壳聚糖包埋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非除氧条件下,采用碱溶胀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探究了乳化剂用量、核壳单体滴加速度、搅拌速度、碱处理时间以及pH值等工艺条件对中空微球乳胶粒粒径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占单体的0.5%,搅拌速度为80~100r/min,单体滴加速度为0.1 g/min,碱溶胀pH值为9,制得的聚合物中空微球粒径均匀、体系稳定,产生的凝胶最少.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Fe_3O_4为磁核,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磁性碳微球,并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表面接枝β-环糊精(β-CD)衍生物,通过IR,SEM,TEM,VS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CD/Fe_3O_4@C微球直径约为5μm,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及磁感应能力,表面存在的β-CD分布均匀.同时,通过对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5种色素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90 s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最大吸附量可达4.24~6.64 mg·g-1,可以满足食品和环境样品中色素的确证和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腈溶剂中采用回流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考察单体体积分数、引发剂用量、交联剂体积分数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及形貌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微球官能团种类、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合成微球的最佳条件.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固相萃取填料,对茶叶中的甲氰菊酯进行吸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在质量浓度为0.05~5 mg/mL范围内,甲氰菊酯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9;检出限为0.05 mg/L.  相似文献   

5.
先后通过一步法和改进的溶胶种子法制备了单分散二氧化硅(SiO2)亚微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系统地研究了氨水浓度、水的浓度、温度、硅源浓度和二次成核等不同反应条件对SiO2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最后采用缓慢干燥法和垂直沉积法对SiO2亚微米微球进行了自组装,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亚微米微球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符合自组装胶体晶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聚丙交酯一聚乙二醇一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作为壳材料,以农药虎威(又名氟磺胺草醚)作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制备方法.通过红外表征了壳材料PLA-PEG-PLA的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热分析、拉曼证明微胶囊中农药的存在;利用扫描电镜、粒度仪等仪器检测不同工艺条件对微球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为:转数为800 rpm;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溶液的浓度为2%;壳材料以含PEG1000的共聚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采用葡萄糖辅助的水热法制备了Fe2 O3空心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空心微球直径为1~2 μm,由粒径50~100 nm的纳米颗粒组装而成,随葡萄糖用量的增加,Fe2 O3空心微球表面逐渐变得致密.利用气敏特性静态测试仪对Fe2 O3的气敏性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明胶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本研究以明胶为原材料,主要通过复凝法建立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将制得的明胶微球固化后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明胶浓度为0.040g/mL,pH值为3.6时,制备得到的明胶微球较好,粒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水中制备了β-环糊精/聚乳酸接枝共聚物(β-CD -g-PLA)胶束,以芘为探针,采用稳态荧光法研究了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共聚物在水中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CMC值和胶束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性聚乳酸(PLA)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纺法制备PVdF/PMMA纤维膜.电纺膜的形貌,结构和热行为分别用扫描电镜(SEM),红外(FTIR),差热扫描量热法(DSC)表征.将电纺膜浸入1 mol/L LiClO4/EC+PC (1∶1, V/V)溶液中,从而得到聚合物电解质.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如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界面阻抗和电池性能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增加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PVdF/PMMA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3.5 mS/cm,电化学稳定性达5.1 V.PMMA的加入降低了界面阻抗.另外,由PVdF/PMMA聚合物电解质组装的Li/PE/LiFePO4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试验表明,电纺法可能很有希望应用于制备微孔PVdF/PMMA聚合物电解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科学学报》2001,19(3):261-264
用X射线双晶衍射(XDCD)法测得分子束外延(MBE)法生长的CdTe/Cd0.959Zn0.041Te(112)B异质结的倾斜角为0.2185°,而且朝[1-1-1]晶体学方向倾斜.为了获得较精确的倾斜角值,绘制了外延层和衬底衍射角的差值Δθ与绕样品表面法线旋转的角度φ之间的准正弦函数.为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分析制备了MBE法生长的Hg0.535Cd0.465Te/CdTe/GaAs(1-12)B多层异质结的横截面薄膜.CdTe/GaAs异质结的HRTEM明场象表明CdTe(1-12)缓冲层相对于GaAs(1-12)衬底朝[1-11-]方向倾斜约3°,并且在Hg0.535Cd0.465Te/CdTe异质结,Hg0.535Cd0.465Te(1-12)外延膜相对于CdTe(1-12)缓冲层在[11-1]方向,即[1-11-]的反方向倾斜约1°.也分析了Hg0.535Cd0.465Te/CdTe/GaAs多层膜之间的倾斜角关系.  相似文献   

12.
GPS/SST/SIN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卫星/捷联星光/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系统的方案和组合结构,采用改进的集中滤波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和导航状态的最优估计.该组合导航系统将捷联星光跟踪仪的姿态信息、高动态GPS的位置、速度信息与捷联惯导进行组合滤波,全面提高导航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精度.同时该组合导航系统以弹道导弹为应用对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弹道导弹的GPS/SST/SINS组合导航系统实时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该组合导航系统能提高导弹的导航精度,滤波算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进入系统的顾客数整数有限取值且概率分布已知,建立了M(ξ)/M/n/m排队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的稳态存在性,给出了平均队长、平均等待队长、系统损失率、系统利用率等常见稳态运行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固体超强酸Al2O/SO^2—4催化合成乙酸丙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固体超强酸Al2O3/SO^2-4的制备方法及在合成乙酸丙酯中的催化作用,发现固体超强酸Al2O3/SO^2-4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乙酸丙酯产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PMoV2/PANI/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灯辐射下,研究了模拟染料废水龙胆紫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讨论了催化剂投加量、龙胆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酸度等对催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L的龙胆紫溶液在紫外灯辐射下最佳的质量浓度为5 mg/L,催化剂用量为0.005 0 g,溶液酸度为pH=4;降解率达93.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该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性能.根据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发现Er(2at%)元素部分取代Al88Co4Y8非晶合金中的Y元素后,得到的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具有更强的玻璃形成能力.计算得到Al88Co4Y6Er2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初始晶化激活能为381 kJ·mol-1,发现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杨晓光 《松辽学刊》1997,(2):46-47,5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排序优先规则,简称MP&W,它是关于n/m/G/Fmax问题的,是以minFmax为作业排序的目标函数的,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在W12中借助于再生核函数给出了微分算子样条插值函数的显式表达式,证明了该样条插值算子与最佳插值逼近算子的一致性,而且插值误差依范数单调下降.由于该样条插值可分段表示,所以便于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20.
混合固体超强酸SO4^2—/C—Fe2O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混合固体强酸SO4^2-/C-Fe2O3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乙酸乙酯中的催化作用,并将SO4^2-/C-Fe2O3单一固体超强酸进行性能对比,在SO4^2-/C-FeO3催化下乙酸乙酯产率在20min左右即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