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评价这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落实朗读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朗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有利于挖掘课文深层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朗读中语气、声调、表情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以至影响了学生的朗读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回顾平时的朗读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朗读在汉语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不可忽视。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汉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具体特点,阐明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进行朗读训练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从而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引起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标准强调朗读课文做到应用普通话有感情的、准确并且流利的进行朗读。但是,在朗读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间不充足,没有明确的朗读目的,学生的朗读面比较狭窄,朗读指导方面的机械相对较少,语文教育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做出努力。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素养,指导学生在朗读方面多做努力,找寻有效的解读途径,确实提高小学语文朗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然而目前多数学生朗读水平较低,很难讲课文中的意境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在必行,要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来抓。彻底改变学生只注重语文成绩,而忽视朗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张媛 《科技信息》2012,(9):148-148,19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受推崇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朗读的同时,通过眼、耳、口、脑的共用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能够陶冶情操。但是有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认为朗读只是学生熟悉课文的一个手段,并没有认真探究朗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也没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只有在普通话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琴 《科技知识动漫》2009,(13):101-102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广大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又是诱导,有是激发,有的亲朋朗读示范,期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情感朗读。而学生朗读却不尽人意,这不禁使人想问:学生的情感那里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太贫乏!造成此原因有种种,课堂缺乏情感的培养与训练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金强 《科技资讯》2014,(28):150-150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捷径,更是读者心声的复活,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开展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12.
殷中杰 《科技信息》2011,(7):240-240,269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朗读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大有裨益。除常用的朗读教学方法外,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朗读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方法: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将朗读作为教学课型,将朗读作为一种鉴赏过程等。这些朗读手段的创新应用方法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助于理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朗读是指一种语言活动,主要通过语音形象具体表达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它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陶冶情操和发展语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教师指导不足、目的不明确、教师抽查形式化等问题。该研究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围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
周宏 《科技信息》2012,(12):325-326
课文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简要解析了朗读,阐述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朗读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自信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朗读在师生沟通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在预习性的朗读中,老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小学阶段的低段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开展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析朗读教学的过程,了解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接受力方面的直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李小卫 《甘肃科技》2010,26(5):198-199
应试教育使高中语文教育走入怪圈,使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得不到重视,如,朗读教学。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应受到重视,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朗读教学:一要将高中语文教材中适合进行朗读教学的课文整理归纳;二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课文的形式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三应根据朗读教学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朗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针对当前我院俄语教学的现状,结合俄语学习的具体特点,阐明朗读在俄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意义,从而在俄语教学和学习中引起对朗读应有的重视,使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全面提高学生的俄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