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营销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通过建立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业知识教育;通过建立创业文化体系,培养创业意识;通过建立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创业实践能力;逐步找到了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四重融合”专业建设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融合产学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课程建设上实行“岗、课、证”融合;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核心指标,构建以学校、行业(企业)为核心,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吸引社会参与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应通过“四重融合”,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掌握立业技能、具备成业素质、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农业类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真正按照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来确定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打破学科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构建以任务为主导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英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施创业人才培养,对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意义重大。我国高校应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改革学科课程体系、普及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发挥实践教学功能,建立学生创业活动的扶持体系,以增强我国高校对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目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立体化实践教学与旅游人才培养改革相适应的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和社会实践中去,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行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对人才参与共同培养,建立培养与就业互相促进的长效机制,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协同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建立是为了弥补我国高校现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创新能力薄弱、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的诸多不足。校企协同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协同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成有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也为教育改革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冲击、国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企业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等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背景.当前的多种创业教育模式都是在教育发展中形成的,各有其优缺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应采取分层培养模式,大一时进行普及性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教育,为就业型创业奠定基础;大二和大三进行部分人的创业技能训练,为生存型创业提供手段;大四时为少数人进行贴近实际的创业操作,为精英型创业提供施展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驱动能力,探索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培养路径,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提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就业教育“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多渠道开展厚植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建设系统,采用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素养和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高校办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创业水平高不高。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激励自主创业,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评估重要内容"。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和提升的过程。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全程性、全方位性和渗透性等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负责人,学生基础优良影响深远,具备参与创业就业教育、建设创业就业校园文化氛围、贯彻落实创业就业教育理念的先天条件,是实现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农业类院校应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机遇,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导师制、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建设中,全方位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科技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校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总体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专业课板块"、"选修课板块","实验、实习及实训板块"和"毕业论文板块"的改革与运行实践,结合我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了有效的"学、研、产、就业"结合,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并不理想。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人才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差距,阐述了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专业技能竞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西昌学院为例总结凝练了动科类专业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和"三阶段"竞赛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专业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基础、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确保动科类专业技能竞赛的顺利开展,在实际中应切实加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注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探索,西昌学院动科类专业技能竞赛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推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开发老龄人才劳动资源是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老龄人才作为一种劳动者,在与生产资料和用人单位结合过程中,存在着表现为就业、薪酬、教育培训等社会层面和劳动方式、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自然层面的问题。在开发体系研究中,通过设立弹性退休制度、提供系统的老年就业服务、设计符合老龄人才岗位、进行再教育和培训、设计中等薪酬水平和高福利、实施"双保险"的劳动保护、加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途径,共同开发老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提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目标,加之对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深入分析,探讨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同时运用工学结合理念,在基于产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劳动者的职业变换率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实现生产模式的转换,用人单位努力寻求一个劳动力的最佳组合,以使作业过程保持有序、均衡和连续,因此越来越看重和渴求复合型的人才,为此各职业技术学校也在逐步扩大复合型课程的专业面,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择业能力。然而,如何确定复合型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技能复合的跨度、深度以及培训的方式,目前无章可循。为此,我集团技术学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关于开展复合工种培训的几个原则,该文在此基础上,粗略地论述了开发复合型课程的定向性、关联性、统一性、实用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状况等方面对长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2011届学生的培养水平、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教学质量评估材料等进行研究。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加重视实践课,精选精讲理论课;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要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要成立有企业骨干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之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训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倡导大学生工学结合、老师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校企之间达到互惠共赢,为高职毕业生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上普遍存在"非专业就业能力"不强这一短板。"非专业就业能力"是专业知识及能力以外的、从事不同专业的人的通用素质。"能力拓展训练"指通过学员亲历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领悟感受,最终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态度。高职院校践行"非专业就业能力"拓展训练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有利于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与用人企业顺利接轨。高职院校在实行"非专业就业能力"拓展训练时应注意构建培养体系、优化训练方法、有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